资源简介 《通用技术》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课 题 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 课 型 班课 课 时 1学习目标 任务一:体验技术与人的关系 知识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与人类需求的关联。 使学生能够识别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并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技能与操作: 通过搭建庇护所模型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包括草图设计、材料选择和模型搭建等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保护、解放和发展作用。 激发学生对技术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对技术的积极态度和理性认知。 任务二:感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识与理解: 使学生了解技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技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与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影响。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评价技术发展带来的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理解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激发学生对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任务三: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知识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技术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解决与决策: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学习重难点 任务一:体验技术与人的关系 重点: 深入理解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并改变人类的生活和自身。 通过搭建庇护所模型,体验技术对人的保护、解放和发展作用。 难点: 将抽象的技术与人关系的概念通过实际体验活动具体化和深入化。 分析和讨论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多重作用(保护、解放、发展)。 任务二:感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 理解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内容的推动作用。 认识到技术在不同领域(如政治、军事、文化)中的重要性。 难点: 把握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多维度影响。 分析和评价技术发展的社会效应,包括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任务三: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 理解技术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 认识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 难点: 分析技术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探讨如何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补充说明: 在进行三个任务的学习时,学生应着重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体验、观察、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和掌握技术的价值以及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技术的理性认知,并激发学生对技术创新和环保事业的热情。教学方法 任务一:体验技术与人的关系 1. 情境模拟法 引导学生想象并讨论在不同环境中搭建庇护所的情境,如树屋、山洞或帐篷。 模拟决策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技术在适应不同环境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动手实践法 提供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并搭建庇护所模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并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环境的侵害。 3. 小组讨论法 在搭建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如何解放和发展人的能力。 任务二:感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 案例分析法 展示历史上的重大技术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案例,如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分析这些技术如何促进了社会生产、改变了生活方式、丰富了文化内容。 2. 角色扮演法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体验技术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3. 辩论赛法 组织学生就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利弊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同时加深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任务三: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 实地考察法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工程,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课题研究法 指导学生选择关于技术与自然关系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废物回收技术等。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技术如何影响自然环境,并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途径。 3. 互动讨论法 组织学生就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前准备 一、教学材料准备 工具与材料: 准备足够数量的手锯、美工刀、剪刀、钢丝钳、尖嘴钳等搭建庇护所所需的工具。 准备一次性筷子、竹签、苫布、用防水材料制成的“毛草”(如塑料捆扎绳等)、0.5mm细铁丝等材料供学生使用。 案例与资料: 收集历史上技术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典型案例,如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准备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技术与自然关系的阅读材料或多媒体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教学课件: 制作包含技术价值、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的PPT课件,以辅助教学讲解。 二、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 将教室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学生搭建庇护所模型并进行展示。 清理教室内的障碍物,确保学生活动时的安全。 设备调试: 确保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正常运行,以便于展示教学课件和播放多媒体资料。 三、学生准备 预习任务: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教学内容,对技术价值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初步了解。 分组与分工: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组都有足够的成员参与搭建庇护所模型的任务。 在小组内分配任务,明确各成员在搭建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思维准备: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可能的问题或疑惑。 四、教师准备 教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时间安排等。 案例分析: 准备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技术与自然关系的案例分析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剖析。 引导与指导: 在学生搭建庇护所模型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搭建任务。 在学生讨论和分享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总结与反思: 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教学媒体 一、技术与人关系的体验 媒体工具:PPT、实物模型、视频展示 PPT设计 幻灯片1:技术与人关系的引言,展示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图片。 幻灯片2:搭建庇护所模型活动的介绍,包括情境展示、工具与材料清单。 幻灯片3:庇护所设计草图展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 幻灯片4:搭建步骤展示,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搭建过程。 幻灯片5:讨论问题展示,包括潮湿地面处理、防虫设计等问题的提出与讨论。 实物模型 准备搭建完成的庇护所模型,作为展示样例,供学生参考。 视频展示 录制庇护所搭建过程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 展示技术如何保护、解放和发展人类的视频片段,如医疗技术、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的进步。 二、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感悟 媒体工具:PPT、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案例研究 PPT设计 幻灯片1: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引言,强调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幻灯片2:展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影响图片和描述。 幻灯片3:现代技术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如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等。 幻灯片4: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联图或时间线,展示技术进步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历史图片与视频资料 展示历史上的技术发明和进步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案例研究 准备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案例分析材料,如特定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或文化传统。 三、技术与自然关系的探究 媒体工具:PPT、图表、环保视频、案例研究 PPT设计 幻灯片1:技术与自然关系的引言,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幻灯片2:展示技术发展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资源浪费等。 幻灯片3:介绍可持续发展技术,如清洁能源、生态设计等,并展示其应用案例。 幻灯片4:技术发展如何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可能性的讨论,如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 图表 准备技术发展与环境影响的相关图表,如能源消耗与GDP增长对比图、清洁能源占比图等。 环保视频 播放关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纪录片或宣传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案例研究 准备技术与自然关系的案例研究材料,如某个地区的清洁能源转型项目、城市绿化工程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技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案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展示搭建庇护所模型的情境,介绍搭建背景和目的。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既实用又舒适的庇护所? 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 讨论并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体验技术与人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庇护所的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人的关系。 动手搭建庇护所,体验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搭建过程中,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体验技术的力量和人与技术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展示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影响的案例。 提出问题: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观看案例,了解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分组讨论,分析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展示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包括正面和负面案例。 提出问题:如何在使用技术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观看案例,了解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深入探讨了技术的价值以及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体验搭建庇护所模型的过程中,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技术如何保护和解放人的作用,同时也理解了技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 在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讨论中,我们认识到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社会生产、改变了生活方式、丰富了文化内容,并在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 在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了解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的。技术的发展需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避免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可能。 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社会、自然的深远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念,理性地看待技术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实践中去。 作业布置 一、书面作业 回顾并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技术的价值”的短文,阐述你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选择一个与你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分析它如何改变了你的生活,并讨论这种改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二、实践活动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活用品(如水杯、笔筒等),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体现技术的保护、解放和发展作用,并画出设计草图。 搜集并整理一些有关技术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技术如何影响环境,并提出你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业提交时间:请在下周X(具体日期)前将书面作业和实践活动作业提交给课代表或老师。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实践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技术价值的理解。板书设计 二、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与人的关系 核心观点: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所享,应人而变 技术体验:搭建庇护所模型 体验目的:感悟技术与人的关系 活动准备:工具与材料 主要过程:设计、制作、试验 讨论: 潮湿地面庇护所改造 庇护所防虫设计 技术与人关系思考 技术作用: 保护:抵抗不良环境,防止侵害 解放:延伸身体器官功能,拓展活动空间 发展:改变客观与主观世界,激发创新 二、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推动力: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内容 案例: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经济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 生产力要素: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领域作用:政治、军事、文化 全球文化交流:现代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 战争方式改变:现代武器装备性能提高 发展水平: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 三、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共生: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自然 环境影响: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 可持续发展:更少能源消耗,更大效益 现代技术趋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绿色生态体系构建 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课堂小结 技术与人:保护、解放、发展 技术与社会:推动力、经济意义、领域作用 技术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撰写关于“技术的价值”的短文 实践活动:设计生活用品,搜集技术与环境案例 这个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地概述了“技术的价值”一课的核心内容,方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回顾所学知识。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技术的价值”展开,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主要方面。通过搭建庇护所模型等体验活动和案例分析,学生们能够较为深刻地感知到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并体验技术对人的保护、解放和发展作用。整体来看,学习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体验活动:搭建庇护所模型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预先指导和帮助。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案例,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部分学生对于这些案例的背景了解不够深入,未来需要加强对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的介绍。 课堂讨论:在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学生的讨论内容不够深入,思考角度较为单一。今后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在本次课中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讨论。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案例分析,对技术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在体验活动中感到困难,希望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教学改进建议 加强预先指导:在体验活动开始前,应为学生提供更详细的指导说明和必要的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活动。 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技术现象,来加深学生对技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引导深入思考:在讨论环节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加强教学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