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通用技术》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课 题 方案的构思及方法-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 型 班课 课 时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人机关系实例,理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学生能够理解人机关系在设计中需要实现的四个主要目标: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并能举例说明这些目标在不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掌握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如考虑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的需求、静态与动态的人体尺寸等。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例分析,学习如何识别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探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设计建议。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出符合人机关系要求的产品原型或概念方案。 感情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产品设计中人机关系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设计活动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使用体验。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在设计中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具体技能目标 学会分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识别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能够运用人机关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对产品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机关系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重难点 一、学习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学生能够明确理解人机关系是指人在使用产品或与产品交互过程中,人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掌握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学生能够清晰阐述人机关系中的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四个核心目标,并能举例说明这些目标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包括如何考虑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的需求,以及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的不同尺寸需求。 二、学习难点 识别复杂的人机关系: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识别并区分不同产品与人之间构成的复杂人机关系,这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理解人机关系与产品设计的关联:学生需要理解人机关系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将这种理解应用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具体操作:学生在设计实践中需要考虑到如何结合人机关系目标,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这涉及到对设计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和动态人的设计考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任务一 寻找身边的人机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如门、手机、电脑等,并思考自己在使用这些物品时与之产生的相互关系。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享各自观察到的人机关系实例,并讨论这些关系是如何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的。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明确人机关系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人机关系。 二、案例分析法 任务二 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案例展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设计案例,如高效的电动工具、安全的婴儿座椅、健康的人体工学椅和舒适的家居设计等,展示给学生。 目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人机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如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并探讨这些目标是如何通过设计实现的。 思考练习: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使用的产品是否符合人机关系的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践操作法 任务三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设计任务:给学生设定一个设计任务,如设计一把适合各种人群使用的椅子或一款易于老年人操作的手机界面。 实践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方案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解释如何考虑到了人机关系中的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等目标。 师生点评:教师和学生对每个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反思: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总结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要点和策略。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及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掌握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课前准备 一、教学材料准备 教材与参考资料:准备教材中关于人机关系的章节或段落,以及相关的设计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PPT或展示板:制作一个简洁明了的PPT或准备展示板,用于展示人机关系的定义、案例以及任务流程。 实物或模型:准备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品(如门把手、手机、电脑、椅子等)的实物或模型,用于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多媒体设备: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如投影仪、音响等,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 二、学生任务准备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中关于人机关系的部分,对人机关系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边寻找至少三个与人机关系相关的实例,并拍照或记录描述,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思考任务:让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人机关系的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等目标的。 三、教室环境准备 桌椅布置:确保教室内的桌椅布置能够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区设置:设置一个专门的教学区,用于展示实物、模型和PPT等教学材料。 安全检查:在课前检查教室内的电器设备、电源插座等,确保安全无隐患。 四、教师备课准备 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确保任务之间有逻辑联系。 案例分析:准备几个典型的设计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教学技巧:考虑使用启发式提问、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馈:设计课后作业或练习题,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的依据。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设计 一、引言 视频片段:播放一段关于日常生活中人机互动的视频,如人们使用各种工具、设备、仪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对人机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能举出哪些物品与人之间存在人机关系? 二、任务一:寻找身边的人机关系 互动讨论:利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列举并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人机关系实例。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白板或投影屏幕,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 实物展示:教师准备一些日常用品(如手机、门把手、椅子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描述其中的人机关系。 案例分析:展示一个详细的产品(如手机)的人机关系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三、任务二: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PPT演示:使用PPT详细讲解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四大目标——高效、安全、健康、舒适。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因产品设计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或舒适性问题,以加强学生的理解。 视频片段:播放关于优秀产品设计如何实现人机关系目标的视频案例,如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家具、符合人机工学的工具等。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产品设计中如何实现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人机关系,并分享讨论结果。 四、任务三: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PPT演示:通过PPT展示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等概念,并解释在设计中如何考虑这些因素。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设计师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从特殊人群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设计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考虑特殊人群需求的设计案例,如无障碍设施、辅助器具等。 设计实践:给学生布置一个小型设计任务,要求他们考虑人机关系目标,设计一个简单但符合人机工学的产品原型(可以是草图、模型或数字设计)。 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强调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设计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视频,内容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各种物品(如手机、门、椅子等)的交互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并提问:“你们在这些场景中发现了哪些人与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出“人机关系”的概念,并解释“机”在这里所包含的范畴。 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展现的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场景。 回答问题,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人机关系实例。 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初步认识人机关系的概念。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举例说明开门过程中人与门、门把手、门框之间形成的人机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人机关系实例。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给予适当的点评。 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并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人机关系实例。 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班级同学交流讨论。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机关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讲解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安全、健康、舒适。 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设计中实现这些目标。 设计几个小问题,如“为什么手机界面设计要简洁明了?”来引导学生思考人机关系的重要性。 听讲并理解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人机关系目标的理解。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举例,使学生理解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提出“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和“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两个设计考虑因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提供一些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机关系的处理方式。 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分析教师提供的设计案例,理解案例中人机关系的处理技巧。 尝试提出自己的设计改进方案或新的设计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设计素质。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并完成了三个主要任务。首先,我们识别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机关系,理解了“机”不仅指机器,还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和工具。在第二个任务中,我们分析了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目标,包括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这些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需要设计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最后一个任务中,我们探讨了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特别强调了在设计时要兼顾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需求,以及考虑人在使用产品时的静态和动态尺寸。这些策略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人机关系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如何在设计中运用这些理念,使设计更加贴近用户,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作业布置 观察与记录:请你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五个不同的人机关系实例。描述每个实例中人与“机”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体现人机关系的特点。 案例分析:选择一款你经常使用的产品(如手机、电脑、椅子等),分析这款产品在设计中是如何考虑人机关系的。请从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设计实践:假设你要为一所小学设计一款课桌,请画出草图,并说明你的设计是如何体现对人机关系的考虑的。特别注意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如身材较矮小的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在使用课桌时的静态和动态尺寸。 作业提交时间:请于下次课前将作业提交至指定平台或教师邮箱。板书设计 一、引言 人机关系定义:人与物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的定义:工具、仪器、设备等 设计的出发点: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 二、任务一:寻找身边的人机关系 示例:开门(门板、门把手、门框) 强调:人与产品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任务二: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 人与机功能的合理分配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噪声等)的影响 安全 避免生理伤害 尖角、锋利边槽的安全防护 安全带、护栏等安全设计 健康 合理的作业姿态 缓解疲劳,减少长期不良影响 舒适 人体自然状态 心理舒适感受 四、任务三: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设计标准:基于普通人群数据 无障碍设计: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残疾人) 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静态尺寸:人体构造尺寸 动态尺寸: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 设计的适应性:满足静态与动态需求 总结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设计的目标是高效、安全、健康、舒适 实现合理人机关系需考虑普通与特殊人群、静态与动态需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程 经过本次关于“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一课题对于设计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在本次教学中,我试图从多个维度讲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和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身边物品的实例入手,到对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等目标的深入理解,再到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探讨,内容涵盖了人机关系的各个方面。然而,我也意识到,由于人机关系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入,可能在某些部分的处理上不够深入或全面。例如,在讨论人机关系的实现方式时,我可以更加详细地介绍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我也发现,在某些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虽然本次教学中涵盖了人机关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但我感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上还有待提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在探讨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时,我提到了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可能没有足够强调这一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在使用产品时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中应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这些群体设计更加人性化、无障碍的产品。 五、教学反馈的收集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例如,我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看法和感受,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程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收获。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