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北京西城初二(下)期末
语 文
2024.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学校举办“漫步西城”主题活动宣传周,同学们分组准备了不同的展示项目。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演讲
演讲组为宣传周撰写了演讲稿。请你审阅演讲稿的部分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①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你是否愿意和我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漫步西城,踏上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土地。
②登上景山公园万春亭,俯瞰北京城,故宫群殿的金顶红墙恢宏壮丽,钟鼓楼前的花香鸟语目眩神迷;泛舟北海公园琼岛下,看岸边苍劲的古树,赏四周宁静的亭台楼阁,让潺潺流水带走日常的疲惫与浮zào( );驻足于北京蓟城纪念柱前,回望夕阳映照下的碑石,遥想千百年来四季的周而复始与人间的沧桑变化;行走在西单的商业街区,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穿过chù( )立的高楼大厦,蹚过闪烁的霓虹灯河,感受着繁华都市的潮流魅力……
③漫步西城,既拥抱着时代的脉搏,又追寻着历史的足迹。西城的美,在每个角落,在每个西城人的心里。
1. 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括号里填写的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长莺飞”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长”应读作“cháng”。
B. “苍劲”在文中指树木苍老挺拔,“劲”应读作“jìn”。
C. “浮zào”中的“zào”有“性急”的意思,“zào”应写作“燥”。
D. “chù立”在文中的意思是“高耸地立着”,“chù”应写作“矗”。
2. 文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目眩神迷 B. 亭台楼阁 C. 周而复始 D. 川流不息
3. 根据语境,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存在两处问题,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展板
展板组制作了题为“可爱动物陪伴我,乐游和谐新西城”的展板,请你阅读其内容并完成下面小题。
可爱动物1号:北京动物园的“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萌兰,这位被称为“西直门三太子”的阳光大男孩,以其充满魅力的个性,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萌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体育达熊”。他擅长爬树【甲】仰卧起坐【乙】还能够展现经典动作“一字马”,这些都让人赞叹不已。①近期,萌兰又整活儿了——布局三条“地道”,打算要去外面闯一闯!
可爱动物2号:大观园的“太平使者”
阳光明媚,到大观园探寻春色。一路行来,繁花似锦,曲径通幽。抬头向树上看——咦,这是哪位小精灵啊?这位就是被我们称为“太平使者”的太平鸟。②它头戴羽冠,体态轻盈,神情安逸,仿佛在欣然享受着和谐西城的太平盛景,为大观园又添一抹灵动的色彩。
可爱动物3号:陶然亭公园的“小提琴家”
得名于“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亭公园,聚集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公园深处,总能听见一阵悦耳的“小提琴声”,婉转而悠扬,引人驻足寻觅。这美妙的音符,原来是由一群旋木雀奏出的。它们往往沿着树干自下而上地呈螺旋形环绕树木攀爬,因此得名“旋木雀【丙】③伴着日光,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或飞翔盘旋于林间,或俏立枝头,谁能不被它们的优雅身姿吸引呢?
4. 在文段【甲】【乙】【丙】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 【乙】, 【丙】。” B. 【甲】, 【乙】、 【丙】。”
C. 【甲】、 【乙】、 【丙】”。 D. 【甲】、 【乙】, 【丙】”。
5. 对展板中画横线句子及粗体字小标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中的“整活儿”“布局”把熊猫拟写成人,表现了它的机灵好动。
B. 第②句中的“仿佛”运用比喻,写出了太平鸟的轻盈、安逸与灵动之美。
C. 第③句中“谁能不……呢”运用反问,强调了旋木雀优雅身姿的吸引力。
D. 展板中的三个小标题结构相仿,趣味盎然,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展板中画波浪线的“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是①____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一首他的诗《____②》。
宣传
宣传组要为宣传周创作一首诗歌,制作一幅海报。请你协助完成下面小题。
7. 请从下图的第②至④条路线中任选一条,再从备选词中选用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文,补写一个与其结构一致的诗句。
漫步西城,阅读那殿宇恢宏的魅力古都。
漫步西城,
(备选词:翰墨飘香\雕梁画栋\ 创意涌动\岁月静好)
8. 请根据以上资料,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最能体现“漫步西城”感受的语句,作为宣传海报的标题,用正楷字抄写下来。(不抄序号)
【甲】穿过古巷走新街 【乙】四时美景映眼帘 【丙】古韵新城醉人心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默写。(共5分)
9. 默写句子。
(1)古代经典中蕴藏着先贤的思想火花。从《虽有嘉肴》的“学然后知不足,①____”中,我们能读出古人的学习之道;从《桃花源记》的“②____,并怡然自乐”里,我们能读出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从《马说》的“③____,___④ ”这两者数量多少的主观判定上,我们能读出韩愈对那人才难遇明主社会现实的愤然批判。
(2)悠哉悠哉,________。(《关雎》)
(二)(共7分)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 这首诗叙事抒情结合。前三节以叙事为主,围绕诗题叙述了秋风破屋、____①、屋漏难眠的情景,反映了诗人____②的生活状况;第四节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___③ 的博大胸怀。
11.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与下面的《春夜喜雨》都描写了下雨的情景,请简要说明两诗中画线句分别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共8分)
阅读《北冥有鱼》,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集释》)
1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鲲 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见义勇为
B. 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志在必得
C. 去以六月息 唯闻女叹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自强不息
D. 是鸟也 是谓大同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13.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译:(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理解:大鹏鸟振翅高飞的形体硕大伟岸,显示其蕴蓄着无比强大的力量。
【乙】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翻译:(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理解:这里使用极大的数字,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时的磅礴气势。
【丙】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翻译:它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理解:大鹏鸟高飞到天上,能够近距离看到天空湛蓝,就像人在地面上能够把天空一览无余。
14. 结合上文和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蜩与学鸠①笑之曰:“我决②起而飞,抢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④于地而已矣,奚以⑤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⑥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⑦;适百里者,宿舂粮⑧;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节选自《庄子集释》)
注:①[蜩与学鸠]蜩(tiáo):蝉。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②[决]迅疾的样子。③[抢]撞到,碰到。④[控]落下。⑤[奚以]哪里用得着。⑥[适莽苍]适:到……去。莽苍:这里指近郊。⑦[果然]吃饱的样子。 ⑧[宿舂粮] 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宿:这里指一夜。
庄子笔下的大鹏,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富生命力的经典形象之一,阅读《庄子》原篇中的其他文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形象。上面的材料即原篇中的另一文段,其中蜩与学鸠“____①”的发问,表现了它们的浅薄,与大鹏的博大形成鲜明反差;材料中“适莽苍”与“适千里”的对比,则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大鹏“徙于南冥”的选择,体现出了它____②的特点;而材料中提到去千里之外的地方需要“____③”,又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大鹏“去以六月息”等举动,能够表现出它____④的特点。(①③空用原文)
三、名著阅读(5分)
15. 运用关联性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著作,促进自身成长。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善于将课内所学或自身经历与名著阅读关联起来?请结合《经典常谈》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过程,谈谈你某次关联性阅读的收获。(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以创造新的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判别式人工智能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更侧重于生成而非分类或预测。
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创作出多种多样的内容。在文本生成方面,它可以用于自动撰写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帖子等。在图像生成方面,它可以创建逼真的虚拟图像,用于游戏、电影制作或艺术创作。它也可以用于音频合成,生成音乐、语音等。此外,它还可以融合各类内容,应用于某些领域的模拟现实工作,如模拟各种驾驶场景,帮助车企训练自动驾驶系统,减少实际道路测试的风险和成本。
③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出所需内容十分高效。例如,新闻机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编写财经报告和体育赛事总结,能够迅速生成大量准确且格式化的文章,极大地提高了报道速度和效率。
④上述这些优点使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经面世便备受青睐。2023年12月26日,生成式人工智能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材料二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发展,其带来的多重风险也越发引人重视。首先,系统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需要输入大量数据,在数据获取和数据使用全过程都有可能出现数据安全风险。例如,用户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可能会向模型输入包括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等内容,若输入内容被用于人工智能迭代训练,在其他用户命令人工智能提供信息时,它可能会将前用户输入的信息全盘托出。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还可能引导人类做出错误决策。例如,如果用户刻意诱导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诸如虚假讯息等失范信息,就有可能导致人工智能输出有不良导向的内容,从而引人犯错。
材料三
生成式人工智能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要完善并落实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以此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监管。
时间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 相关文件
2020年-2022年 各大科技公司加大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和部署的投入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2023年 “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相继推出,并逐步应用到诸多领域 《科技伦理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2024年 在技术上进一步实现了文本、图像、音频等的深度融合,并深入渗透到诸多行业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
表1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
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探索着这方面的治理方案。 。这些文件可以使我国相关的治理理念更好地落地。立法层面,我国既有在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上针对深度伪造、大数据杀熟等具体问题的条款,也有在部门规章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提出的要求。伦理层面,在《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规范下,我国将进一步严格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的要求。标准层面,我国发布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等,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出了具体落地要求。2023年10月18日,我国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
(取材于《推动人工智能安全高效发展》等)
1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传统判别式人工智能侧重于分类或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更侧重于生成。
B.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用于模拟驾驶场景,减少实际道路测试的风险和成本。
C. 如果用户刻意诱导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失范信息,会产生数据安全风险。
D. 我国在立法、伦理、标准各层面都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17. 根据材料三的文字内容和表1的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8. 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和管理。全面综合以上材料可见,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____①这样一些优点,但也存在泄露信息和引人犯错等____②,一定要依靠____③对其进行监管。(每空不超过10个字)
(二)(共12分)
阅读《萝卜》,完成下面小题。
萝 卜
鲁北明月
①家里常吃萝卜,颜色有青白红绿,形状有长圆胖瘦。托网购便捷之福,萝卜的产地也东西南北都有。
②最喜欢的,还是老家的潍县萝卜。老家的顺口溜是这么说的: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县的萝卜皮。朗朗上口不说,顺便还将萝卜与胶东半岛另两种名特产进行勾连甚至还稍稍地贬低一下,称得上营销广告文案中的佳作。当然,别处的萝卜自是不甘的,譬如天津的沙窝萝卜号称“沙窝萝卜赛鸭梨”。不过,萝卜是萝卜,梨是梨,苹果还是苹果,在把各式萝卜生啖、红烧、凉拌以及腌制的时候,我从不把萝卜与水果进行比较,我在默默地搜寻关于萝卜的所有记忆。
③白发渐生,或许我潜意识里早已开始这种默默回味了。几年前,妈妈还健在的时候,我回家探亲时正值晚秋,看到公路边有一车车青绿的萝卜在卖,还竖着“潍县萝卜”的大字招牌,便按捺不住,停车买来一大捆。当我提着十斤萝卜入住宾馆时,服务台的女孩诧异不已。二哥的女儿佳妮知我心意,有一年初冬给我寄来一箱潍县萝卜。萝卜顶着嫩绿的萝卜缨,沾着潍河岸边的沙和土,沉甸甸的一大箱。
④据说合格的潍县萝卜皮是深绿的,瓤是青翠的,咬一口水灵灵、脆生生、甜中带辣。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脆,判定的标准是“落在地上摔八瓣”。不过,卖萝卜的哪有舍得往地上摔萝卜的。他们似乎都有一把尖刃内弯的小刀,倘若要展示,只消一手握紧萝卜根,一手从萝卜头那儿浅浅地下刀,轻轻往下一划,三四刀之后,与身体半分离的萝卜条便从头顶“扎煞”开来,开成半朵翠绿的花。卖萝卜的得意地把那朵花伸到你的面前:你看看!你尝尝!“扎煞”是胶东方言,大意是张开、空着的意思。
⑤萝卜好吃,但我小时候,萝卜也稀罕。我终于记起那是一个冬天的午后,窗外飘起大雪。我和妈妈焐着被子坐在炕上,妈妈在纸糊的木格窗下就着天光补一堆旧衣裳,我就玩被子上的线轱辘。天与地俱静。妈妈拉着缝衣线穿过衣服时有好听的嗤嗤的声音。妈妈缝好一处,打个结,然后低头咬断,绷紧的线发出轻微的嘭的一声,也好听。妈妈那时40多岁,但她说自己眼神不好了,于是换线时就让我帮着穿针,细细的线头穿过小小的针鼻后,妈妈就夸我眼神好。
⑥我的听觉也好着呢。我好像听到远远传来一声:卖——萝卜喽。
⑦我说:妈,村里来了个卖萝卜的。妈妈在低头找剪刀,没响。
⑧我停下手里无聊的线轱辘游戏,听那段声音慢慢地由远及近,然后好像停在屋外的村道上。我说:妈,门外有个卖萝卜的。妈妈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
⑨我在炕上站起来,把两个线轱辘的洞眼放在眼睛上,像拿着望远镜一样从窗纸的破洞处往外看。其实看不到外面。只看到天井里大雪纷飞,连南屋的背景都有些模糊了。我说:妈,那个卖萝卜的走了。妈妈仍然头也不抬,嗯了一声。
⑩我把头凑近窗格,看到一只喜鹊落在天井里。我说:妈,那个卖萝卜的走远了。妈妈终于停下手里的针线活儿,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说:你看看那个糖缸里有没有钱?
我立马下炕,火烧火燎地打开橱柜上那个果绿色的糖缸,从一堆针头线脑里找到两枚硬币:一枚2分、一枚1分。我说:只有3分钱。
妈妈歪着头,把手里的针在头皮上蹭了几下,说:你去跟那个卖萝卜的商量商量吧,看看他能不能卖给你一个?
我响亮地答应一声,趿拉着棉鞋,奔出家门。门外是漫天飞舞的雪花,远远的一个身影推着独轮车,走到了村东头的大槐树下。我跑到树下的时候,卖萝卜的中年汉子问我:小孩,你买萝卜?我忽然有些迟疑,把攥紧的右手慢慢地打开,伸到汉子面前。我说:我有3分钱。
卖萝卜的汉子笑着说:那我给你找个小的吧,正宗的潍县萝卜呢。他从柳条筐里掏出一个萝卜,那青萝卜头大屁股小,顶着一小簇黄绿的萝卜缨,像已经长好头但没来得及长开身体的我。卖萝卜的把萝卜递给我,然后用冰凉的手指从我滚烫的手心里取走两个硬币。
我那时还没学会说谢,甚至忘了有没有对这汉子微笑。我抱着那个“沉重”的萝卜转身就往家跑。我远远看到妈妈披着棉袄,站在道边的胡同口,微笑着看我奔来,乌黑的头发上已经落了薄薄的一层雪。
妈妈用井水把萝卜洗干净,用菜刀切成十几片。我没想到那个大头萝卜是那么绿、那么甜、那么脆。那天的雪下得真大,那个时候的妈妈真年轻。
我还没想到的是,早在4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我已经吃过这辈子最好吃的萝卜了。
(选自2024年4月14日《解放日报》)
19. 阅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填空。
作者从家里常吃萝卜而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老家的潍县萝卜写起,简述几年前回家探亲买一大捆、亲戚曾寄一大箱的事。接着写这种萝卜____①两方面的特点,突出写它的脆。然后回忆起____②的温情往事,最后感慨那时吃到的是这辈子最好吃的萝卜。
20. 文章第⑩段画波浪线处写到妈妈“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这时候妈妈在想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写一写。
21. 第 段的加点词“滚烫”照应了上文的多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从第 至 段的“火烧火燎”“攥紧”“冰凉”中选择两个词语,说说它们分别是如何与“滚烫”照应的,其中包含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2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理解。
五、作文(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23.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也是我们的家,这里有许多独特的风景,等着我们去游览,去品味。请以“京味之旅”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不得抄袭课文和本试卷中已有材料。
24. 请以“心弦就这样被拨动……”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不得抄袭课文和本试卷中已有材料。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 D
2. A
3. ①问题:搭配不当;修改意见:将“拥抱”改为“感受”。
②问题:语序不当;修改意见:将“感受着时代的脉搏”与“追寻着历史的足迹”调换位置。
D
5. B
6. ①. 唐 ②. 《卖炭翁》
7. 示例:游览那翰墨飘香的文采宣南。
8. 示例:古韵新城醉人心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默写。(共5分)
9. ①. 教然后知困 ②. 黄发垂髫 ③. 千里马常有 ④. 而伯乐不常有 ⑤. 辗转反侧
(二)(共7分)
10. ①. 群童抢茅 ②. 穷困潦倒 ③. 忧国忧民
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雨脚如麻未断绝”写出了雨的细密、连绵不断,烘托出诗人凄苦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悲叹。《春夜喜雨》中“润物细无声”写出了雨的轻柔、无声,表现了雨的善解人意,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共8分)
12. D
13. 丙
14. ①.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 志存高远 ③. 三月聚粮 ④. 有所凭借
三、名著阅读(5分)
15. 示例:阅读《经典常谈》时,我将课内的古代文学知识与书中内容关联。如《论语》的名言在书中有更深入解读,让我更理解孔子思想。《史记》的介绍也使我对历史知识有更全面认识。这种关联让我感受经典的魅力,提升文学和历史素养,认识到经典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共7分)
16. C
17.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来对其进行监管)。
18. ①. 创作内容多样且高效 ②. 多重风险 ③. 有效治理方案
(二)(共12分)
19. ①. 颜色和口感 ②. 冬日买萝卜
20. 示例:孩子这么渴望买萝卜,家里虽然钱不多,但也不能让孩子失望。3 分钱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一个萝卜,可孩子的期待不能辜负,就让他去试试吧。
21. 示例一:“火烧火燎”表现出“我”急于去看糖缸里有没有钱的急切心情,与“滚烫”都体现了“我”内心的急切和渴望。
示例二:“攥紧”反映了“我”对钱的重视和紧张,而“滚烫”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紧张以及对买到萝卜的期待和盼望。
示例三:“冰凉”与“滚烫”形成鲜明对比,描述卖萝卜汉子手指的寒冷,反衬出孩子手心的热情与内心的温暖,体现了纯真愿望的传递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22. 在那个物质不充裕的年代,一个普通的萝卜却带来了无比的幸福与满足,那份纯粹的快乐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随着年岁增长和物质丰富,那种简单而深刻的幸福感变得难以复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那份纯真亲情的眷恋。
五、作文(4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