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上道德与法治《协商决定班级事务》教学设计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协商在班级事务决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协商意识和能力。2. 学会在协商中尊重他人意见,倾听不同声音,形成共识。3. 掌握协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协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难点:如何在协商中平衡各方利益,达成共识。三、教学准备1. 准备班级近期需要协商决定的事务案例。2. 准备协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表格、纸张等工具。3. 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协商的视频或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协商在班级事务决策中的作用。(2)提出问题:“在协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一课时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当时讨论了协商在班级事务决策中的重要性,大家还记得吗?学生A:是的,老师,我记得我们说了协商能帮助我们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老师:很好,你回答得很准确。那么,接下来我想请问大家,在协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B: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意见,不能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别人。老师:对,B学生说得很对。尊重是协商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C:还有,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理解他们的立场。老师:没错,提到了倾听。倾听也是协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理解了别人的想法,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协商。学生D:我觉得在协商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耐心,不能一下子就放弃。老师:非常好,你的补充也很到位。耐心和坚持也是协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老师:看来大家都对协商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如何在班级事务决策中更好地运用协商。2. 新课讲解(1)讲解协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明确议题、充分讨论、倾听意见、表达观点、寻找共识等。(2)结合案例,分析协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首先,我们要明确议题,就是我们要讨论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我们要充分讨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B:老师,那如果我们讨论的时候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呢?教师:这就是协商的难点所在了。在协商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同时,我们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想法。学生C:老师,那如果我们一直达不成共识怎么办呢?教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策略了。比如,我们可以试着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出发来达成共识。或者,我们可以尝试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让双方都能接受。学生D:老师,能给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吗?教师:当然可以。比如,我们班级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但有的同学想去爬山,有的同学想去游乐园。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协商来达成共识。首先,我们要明确议题,就是要去哪里春游。然后,我们可以充分讨论,听听每个人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要倾听对方的意见,理解他们的想法。接着,我们可以试着寻找共同点,比如大家都喜欢户外活动。最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先去爬山,然后再去游乐园。学生A:老师,这样听起来好像协商也不是那么难嘛。教师:是的,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协商其实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而且,通过协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和实践哦!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班级事务案例。(2)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协商过程,记录协商过程和结果。老师:接下来,我会将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个关于班级事务的案例。学生A:老师,这个案例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呢?老师:案例内容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班级的课外活动时间。你们需要讨论并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B:听起来很有趣,我们是不是要进行角色扮演?老师:是的,你们可以选择角色,比如班长、活动组织者、学生代表等,模拟协商过程。学生C:老师,我们要如何记录协商的过程和结果呢?老师:我建议你们指派一名成员负责记录,可以使用纸笔,也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记录。记得详细记录下你们的讨论内容、每个人的观点和最终的决策结果。学生D(扮演班长):我觉得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大家的兴趣爱好,然后再安排活动。学生E(扮演活动组织者):我同意,但我们也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学生F(扮演学生代表):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列出一个活动清单,然后让大家投票选择。学生D: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讨论结束后,老师收集各组的记录4. 成果展示(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协商过程和结果。(2)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老师:请各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协商过程和结果吧。学生A:老师,我们组由我作为代表来汇报。我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决定选择《红楼梦》中的片段作为我们课本剧的素材。我们认为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很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在协商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了共识。老师:很好,A同学。你们组在协商过程中展现出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那么,其他组的同学,你们对A组的展示有什么评价或者改进意见吗?学生B:我觉得A组选择《红楼梦》这个题材非常好,但是在角色分配上可能需要更细致一些。比如,有些角色可能需要更专业的表演技巧,而有些同学可能还不太熟悉这些角色。我建议A组可以在接下来的排练中加强角色练习,或者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学生A:谢谢B组的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的。老师:很好,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成果展示的目的——通过展示和交流,让我们都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接下来,请其他组也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评价吧。5. 教师总结(1)总结协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2)强调协商在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现在,我想和大家总结一下在协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学生A:老师,我觉得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非常好,学生A。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协商的基础。我们要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立场和需求,这样才能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学生B:老师,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学会妥协。有时候,为了大局,我们需要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教师:对,学生B说得很对。妥协是协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要有胸怀,能够为了团队的利益而做出让步。学生C:老师,我觉得我们还要学会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师:没错,学生C。事实和数据是协商中的有力武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师:那么,现在我们来谈谈协商在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协商能够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协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团队关系。学生D:是的,老师。我觉得协商还能让我们学会合作和分享。教师:很好,学生D。协商确实能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在协商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学会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知识。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协商解决问题。老师:你们想过吗,这些协商技巧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学生A:老师,我觉得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像在学校或工作中那样经常需要协商啊。老师:你说得对,A同学。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邻居,都可能遇到需要协商的情况。学生B:嗯,我明白了。比如,我和家人商量周末去哪里玩,这就需要协商。老师:很好,B同学。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协商技巧呢?学生C: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就像我们在团队中一样。老师:没错,C同学。尊重是协商的基础。我们要认真听取对方的想法,理解他们的立场。学生D:还有,我觉得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时,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老师:非常棒,D同学。这就是所谓的“换位思考”。我们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样协商才能更顺利。学生E:老师,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有耐心。因为有时候协商可能不会立即成功,需要多次尝试。老师:说得太好了,E同学。耐心和坚持是协商成功的关键。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协商,最终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老师:(总结)同学们,协商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协商技巧,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7. 布置作业:观察并记录一次家庭或社区中的协商活动,撰写观察报告。五、教学反思1. 本课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协商能力和意识上是否有提升?2.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在协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协商中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