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标要求】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越尖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科学精神: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自主学习】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①旧石器时代,主要靠 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 开始出现。(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3)氏族和部落联盟在原始社会,按照 结成的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 。(4)私有制的确立生产资料由 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 ,后来 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奴隶社会(1)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①所谓阶级,就是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2)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 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和 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产生了。(3)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广泛使用、 的出现、 的发明和应用、 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3.封建社会(1)封建生产关系的特点:(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3)封建社会剥削的方式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4)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 。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5)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①在封建社会, 和 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 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 。4.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内部萌生出来。(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 ,受雇于资本家,成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一是 ;二是(4)资产阶级革命(1)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2) ,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 ,促进了 ,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含义 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表现基本特征原因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实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7)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和 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互动探究】探究一:课本P1探究与分享: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余年,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和说明原始社会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的历史。我们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远古人 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人类进化过程的各种情况;通过对一些民族生活和民俗的考察,可以认识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通过有关的远古神话传说, 也能了解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了解原始社会的途径与方式: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和说明原始社会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的历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那时,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详解】本题为教材探究与分享,仅供阅读参考,详解略。探究二:课本P2探究与分享: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 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 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 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答案】在原始社会,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使人无法单独同自然力量和猛兽作斗争,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在劳动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会被饿死,整个集体就会遭到削弱和破坏。探究三:奴隶社会存在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奴隶主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奴隶当牛做马,并占有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奴隶主为了维护其利益,还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根据上述材料,有人认为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答案】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历史的进步。【分析】背景素材:奴隶社会考点考查: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 需要谈谈对“有人认为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这一观点的看法。回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先判断正误,再论据说明。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收集论据。正误判断:观点错误论据①:判断一个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论据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历史的进步。第三步:整合论点与论据,组织答案。探究四:课本P6-7探究与分享:◆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对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 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台湾、广东的制糖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等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答案】在封建社会末期,封建行会制度与封建土地所有制对生产的束缚愈发明显。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作坊主,作坊主一般都是熟练的工匠,拥有全部生产资料,通常招收两三个学徒,较大的作坊还雇有帮工。作坊主参加劳动,帮工学徒学完一定期限后可以出师独立开业,这是封建师徒关系,还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主是小生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小手工业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手工工场里,生产资料都属于工场主所有,工场主自己不参加劳动,只用钱雇佣劳动者来生产,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种手工工场跟以前的手工作坊不同,它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工场主是早期的资本家,那些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这种生产关系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破土而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探究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本主义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险峻的关头。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过是一系列政治经济危机的最新表现之一。这一进程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此后的危机一场比一场猛烈,蔓延范围越来越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上世纪70年代表现为全球通胀危机并且随着财政整合,私人负债也急剧增加,80年代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公共债务大幅上升。可以说,“失衡”构成了4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常态。资本主义面临的危机如此严重,乃至人们并不把它看成一个简单的经济事件,而是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的衰落。某社会学家曾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资本主义深陷系统性困境,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2)结合材料并运用相关知识,谈谈该如何理解“它的瓦解不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答案】(1)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2)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这一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随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终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资本主义的瓦解不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原始社会不存在人压迫人的现象,因此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黄金时代。( )【答案】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人压迫人的现象,但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低阶段,是人类社会的童年,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恶劣,不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黄金时代。故本题说法错误。2.奴隶社会,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可以占有少部分劳动产品。( )【答案】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可以占有少部分劳动产品。故本题观点错误。3.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本题说法错误。4.奴隶社会中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是占有一定的劳动产品。【答案】错误【详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生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故题目观点错误。5.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答案】错误【详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所以此观点错误。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错误【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故本题说法错误。7.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劳动。( )【答案】错误【详解】资本家无偿占有的是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故本题错误。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错误【详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本题说法错误。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答案】正确【详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故本题判断为正确。1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答案】正确【详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故题目观点正确。【当堂达标】11.2023年4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大珠山遗址的研究结果: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地区发现的首个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个发现将青岛地区人类活动史推到了距今6万到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下列描述或评价符合当时情形的是( )①社会结构明显变化,贫富分化加剧②当时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这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实证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社会结构明显变化,贫富分化加剧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的社会现象,①排除。②:这个发现将青岛地区人类活动史推到了距今6万到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②正确。③:旧石器时代是史前文明,人类在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迈入文明时代,③不符合题意。④: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④正确。故本题选C。1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猿相揖别”,说明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②“小儿时节”,喻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生产工具在不断发展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①说法错误。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②符合题意。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③符合题意。④: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自发地”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C。13.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是( )①奴隶主镇压奴隶反抗的暴力机关 ②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 ④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说明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镇压奴隶反抗的暴力机关,是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①④正确。②③:奴隶制国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并不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也不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②③错误。故本题选B。1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段话核心表述的内容是(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阶级是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C.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D.有了国家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答案】A【详解】A:“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就是国家”,这说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符合题意。B: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但材料强调的是“国家”而非“阶级”,B不符合题意。C:建立国家的目的是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而不是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同时,国家的建立也不一定使阶级矛盾缓和,C排除。D:有了国家不一定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②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劳动成果被剥夺殆尽④等级制度下的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①排除。②:农民处在金字塔的底端,上面依次有小封建主、大封建主、帝王,他们分别为金字塔的下一层提供土地,说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②正确。③:封建社会,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农民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说法错误。④:从图中可直接看出,等级制度下的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④正确。故本题选D。16.唐朝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诗中“老农家贫”的原因是( )①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 ②封建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农民③封建社会生产力走向下坡路 ④地主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诗中反映封建社会由于税负过重,农民生活贫困,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①④符合题意。②: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说法错误。③:张籍是唐朝人,唐朝以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仍在向前发展,③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本题选B。17.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工具,它在当时的印度进行殖民侵略和扩张,被称为“国中之国”“国上之国”,它还把侵略扩张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资本原始积累印证了(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来说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依靠血腥暴力和残酷掠夺建立起来的C.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为中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社会制度D.资本家为了自身利润最大化,会加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答案】B【详解】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A项说法错误;B:殖民侵略和扩张,被称为“国中之国”“国上之国”,它还把侵略扩张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依靠血腥暴力和残酷掠夺建立起来的,B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C项不选;D:材料体现的是海外掠夺,没有体现加大了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正像贪得无厌的农场主靠掠夺土地肥力来提高收获量一样。由此可见( )①资本家尽可能追求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资本家通过限制工人人身自由赚取利润③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在经济关系上是对立的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激活劳动力价值最佳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资本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可见资本家尽可能追求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①正确。②: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且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工人人身自由,②排除。③: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可见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在经济关系上是对立的,③正确。④:相对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利于激活劳动力价值,但是说它是激活劳动力价值最佳方式过于绝对,④排除。故本题选B。19.列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中指出,“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重愈来愈小,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这反映了(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越来越不可避免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工人阶级越来越贫困③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相对资产阶级来说越来越贫困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越来越不可避免,①符合题意。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错误。③:材料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相对资产阶级来说越来越贫困,③符合题意。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0.近年来,受通货膨胀影响,欧洲各国频现罢工潮,表达对劳动条件和待遇不满的声音。资本主义贫富差距、债务危机等问题在能源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更为凸显。这充分证明( )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矛盾的总根源D.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答案】D【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材料不涉及经济危机,也不涉及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A排除。B: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多种问题凸显,但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排除。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但材料未体现,C排除。D:材料中,受通货膨胀影响,欧洲各国频现罢工潮,表达对劳动条件和待遇不满的声音,资本主义贫富差距、 债务危机等问题在能源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更为凸显。 这充分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D 正确。故本题选D。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说:“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背景素材:邓小平讲话和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考点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调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分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可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关键词②: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联系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标要求】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越尖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科学精神: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自主学习】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①旧石器时代,主要靠 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 开始出现。(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3)氏族和部落联盟在原始社会,按照 结成的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 。(4)私有制的确立生产资料由 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 ,后来 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奴隶社会(1)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①所谓阶级,就是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2)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 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和 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产生了。(3)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广泛使用、 的出现、 的发明和应用、 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3.封建社会(1)封建生产关系的特点:(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3)封建社会剥削的方式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4)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 。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5)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①在封建社会, 和 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 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 。4.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内部萌生出来。(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 ,受雇于资本家,成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一是 ;二是(4)资产阶级革命(1)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2) ,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 ,促进了 ,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含义 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表现基本特征原因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实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7)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和 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互动探究】探究一:课本P1探究与分享: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余年,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和说明原始社会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的历史。我们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远古人 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人类进化过程的各种情况;通过对一些民族生活和民俗的考察,可以认识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通过有关的远古神话传说, 也能了解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探究二:课本P2探究与分享: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 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 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 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探究三:奴隶社会存在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奴隶主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奴隶当牛做马,并占有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奴隶主为了维护其利益,还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根据上述材料,有人认为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探究四:课本P6-7探究与分享:◆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对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 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台湾、广东的制糖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等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探究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本主义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险峻的关头。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过是一系列政治经济危机的最新表现之一。这一进程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此后的危机一场比一场猛烈,蔓延范围越来越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上世纪70年代表现为全球通胀危机并且随着财政整合,私人负债也急剧增加,80年代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公共债务大幅上升。可以说,“失衡”构成了4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常态。资本主义面临的危机如此严重,乃至人们并不把它看成一个简单的经济事件,而是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的衰落。某社会学家曾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资本主义深陷系统性困境,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2)结合材料并运用相关知识,谈谈该如何理解“它的瓦解不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原始社会不存在人压迫人的现象,因此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黄金时代。( )2.奴隶社会,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可以占有少部分劳动产品。( )3.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4.奴隶社会中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是占有一定的劳动产品。5.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劳动。(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当堂达标】11.2023年4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大珠山遗址的研究结果: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地区发现的首个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个发现将青岛地区人类活动史推到了距今6万到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下列描述或评价符合当时情形的是( )①社会结构明显变化,贫富分化加剧②当时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这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实证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猿相揖别”,说明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②“小儿时节”,喻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生产工具在不断发展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是( )①奴隶主镇压奴隶反抗的暴力机关 ②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 ④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段话核心表述的内容是(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阶级是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C.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D.有了国家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15.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②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劳动成果被剥夺殆尽④等级制度下的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唐朝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诗中“老农家贫”的原因是( )①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 ②封建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农民③封建社会生产力走向下坡路 ④地主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工具,它在当时的印度进行殖民侵略和扩张,被称为“国中之国”“国上之国”,它还把侵略扩张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资本原始积累印证了(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来说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依靠血腥暴力和残酷掠夺建立起来的C.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为中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社会制度D.资本家为了自身利润最大化,会加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1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正像贪得无厌的农场主靠掠夺土地肥力来提高收获量一样。由此可见( )①资本家尽可能追求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资本家通过限制工人人身自由赚取利润③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在经济关系上是对立的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激活劳动力价值最佳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列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中指出,“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重愈来愈小,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这反映了(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越来越不可避免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工人阶级越来越贫困③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相对资产阶级来说越来越贫困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近年来,受通货膨胀影响,欧洲各国频现罢工潮,表达对劳动条件和待遇不满的声音。资本主义贫富差距、债务危机等问题在能源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更为凸显。这充分证明( )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矛盾的总根源D.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说:“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案(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案(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