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正确认识广告》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1)加深学生对广告目的和功能的理解。(2)使学生能够辨识常见的广告策略与手法。(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分析广告信息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识别虚假广告。(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看待广告、合理消费的态度。(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面对广告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广告的策略与手法,辨识虚假广告。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广告信息的分析能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2. 教学手段:PPT课件、广告视频片段、案例分析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提问学生广告的目的和功能。(2)展示一个典型的广告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广告是如何吸引我们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谁能告诉我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A:老师,我记得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产品或者服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然后促使他们购买。老师:非常好,学生A回答得很准确。那么,广告除了宣传之外,还有什么功能呢?学生B:广告还能提供信息,让我们了解产品的特点、用途等。老师:没错,广告确实具有提供信息的功能。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广告视频片段,大家注意观察并思考一下,这个广告是如何吸引我们的?(老师播放广告视频片段)老师:好了,视频看完了。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学生C:老师,我觉得这个广告通过色彩鲜艳的画面和动感的音乐,很快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学生D:我注意到广告里的人物非常吸引人,他们的表演和台词都很有趣,让我忍不住想看下去。老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广告正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来快速吸引我们的注意。同时,广告也会运用一些特定的技巧和策略,比如情感诉求、幽默元素等,来进一步激发我们的购买欲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广告是如何吸引我们的。2. 讲授新课(1)讲解广告的策略与手法,如夸张、明星代言、情感诉求等。(2)举例说明,分析广告中的策略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购买决策的。老师:广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购买决策。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广告策略。学生A:老师,广告策略都有哪些呢?老师:好的,广告策略有很多,比如夸张、明星代言、情感诉求等。这些策略都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增加我们对产品的兴趣,从而促使我们做出购买决定。学生B:那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呢?老师:当然可以。比如说,你们有没有看过那些展示洗发水效果,头发从油腻变得柔顺飘逸的广告?这就是一种夸张的手法,通过对比前后的明显差异,让我们觉得这款洗发水的效果非常好。学生C:哦,我明白了,那明星代言呢?老师:明星代言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很多品牌会找一些大家喜欢的明星来代言他们的产品,因为明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的推荐会让我们觉得这款产品很可靠,很值得购买。学生D:那情感诉求呢?老师:情感诉求是通过触动我们的情感来影响我们的购买决策。比如,有些广告会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展示一种家庭温馨的场景,让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这款产品。学生E:老师,这些广告策略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购买决策吗?老师:是的,这些广告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我们的购买决策。当然,我们也需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广告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购买决定。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学会识别广告中的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3. 案例分析(1)展示几个虚假广告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广告是如何误导消费者的。(2)小组讨论,总结虚假广告的特点和危害。教师:首先,我会给大家展示几个典型的虚假广告案例,希望大家能从中发现它们是如何误导消费者的。(展示第一个虚假广告案例)教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广告,它声称某种保健品能够迅速治愈多种疾病。你们认为这个广告有哪些可能误导消费者的地方?学生A:我觉得它夸大了产品的效果,很多疾病是无法迅速治愈的,这种宣传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教师:很好,A同学提到了夸大效果这一点。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发现吗?学生B:我还注意到这个广告中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但并未给出具体的科学依据或数据支持,这可能会让消费者误以为它真的有很强的疗效。教师:B同学观察得很仔细,确实,使用专业术语却缺乏实际证据也是虚假广告的一个常见手法。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看了几个案例,接下来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虚假广告的特点和危害。(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教师: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学生C:我们小组认为,虚假广告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夸大其词,过度宣传产品效果;二是使用模糊或误导性的语言,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三是缺乏科学依据或数据支持,甚至伪造证据。这些虚假广告的危害也很严重,它们不仅欺骗了消费者的金钱,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教师:C同学代表的小组总结得非常到位,虚假广告的特点和危害确实如你们所说。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虚假广告误导呢?学生D:我觉得我们要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广告中的承诺,特别是那些过于夸张的说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查证,看看广告中的信息是否有科学依据或数据支持。教师:D同学说得很好,保持理性和学会查证是避免被虚假广告误导的关键。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做到这两点,保护自己的权益。4. 实践活动(1)给学生提供几个广告视频片段,让他们分析广告中的策略与手法,并判断是否为虚假广告。(2)小组内讨论并分享结果,教师点评。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几个广告视频片段后):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实践活动是分析这些广告视频中的策略与手法,并判断它们是否为虚假广告。请大家先独立观看并思考,稍后我们会在小组内讨论。学生A:我觉得第一个广告用了很多明星代言,试图通过他们的知名度来吸引观众。但这并不能证明产品就一定好,所以我有点怀疑这是否是虚假广告。学生B:我同意A的看法。第二个广告则用了很多夸张的说法,比如‘立即见效’、‘百分之百无副作用’,这些听起来就有些不切实际。学生C:第三个广告没有直接夸大产品效果,但它没有提及产品的任何缺点或潜在风险,这也让我觉得有点问题。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确实,广告中的很多手法都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但有时候也会让我们产生误解。那么,我们如何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这些发现呢?学生D:我们可以先每个人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讨论并找出共同点。学生A:我们小组认为,第一个广告因为用了很多明星代言,可能存在误导观众的情况;第二个广告夸大其词,很可能是虚假广告;第三个广告虽然没有直接夸大,但也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让我们难以判断其真实性。教师:你们的讨论很有深度。在分析广告时,我们确实需要注意这些方面。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广告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以及它是否真正欺骗了消费者。不过,你们的分析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加油!5. 课堂小结(1)总结广告的策略与手法,强调辨识虚假广告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看待广告、合理消费的态度。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至少三个广告,分析其中的策略与手法,并判断是否为虚假广告。2.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讨论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六、板书设计正确认识广告一、广告的策略与手法1. 夸张2. 明星代言3. 情感诉求二、虚假广告的特点与危害1. 误导消费者2. 损害消费者权益三、理性看待广告 合理消费七、教学反思1.课后反思学生对广告策略与手法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分析广告信息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2.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