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并知道基本的垃圾分类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回收、循环再利用对环境与资源的积极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分析并提出减少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
(2)学生能够创意地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培养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的价值观,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明白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做到资源再利用。
2. 教学难点:垃圾的科学分类和环保意识的树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引导学生讨论垃圾对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思考解决方案。
老师:(展示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A:我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垃圾,还有被垃圾污染的河流和海洋,感觉很可怕。
学生B:我觉得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环境的美观,还可能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老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负面影响呢?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们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C:我们小组讨论认为,垃圾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饮水安全。
学生D:我们还认为,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老师:大家的讨论很深入。那么,面对垃圾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学生E: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处理。
学生F:我同意。我们还可以倡导大家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比如使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老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新课《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一起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
2. 新课内容:
(1)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2)垃圾再利用案例:展示一些成功的垃圾再利用案例,如废纸再生纸、塑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等。
(3)变废为宝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利用废弃物创作有用的物品或装饰品。
学生A:老师,垃圾分类为什么要这么重要呢?
老师:垃圾分类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正确的分类,我们可以让垃圾得到更好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垃圾分类的几种类型吧。
老师:(展示PPT)首先,我们来看看可回收垃圾。这类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它们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学生B:哦,我明白了!我家里的旧报纸和塑料瓶就可以归到这一类了。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很聪明。接下来,我们看看厨余垃圾。这类垃圾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食物残渣、菜叶等。
学生C:那厨余垃圾可以怎么利用呢?
老师: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植物的生长。这样既能减少垃圾的数量,又能为植物提供养分。
老师:接下来是有害垃圾。这类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油漆桶等,它们含有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处理。
学生D:老师,我明白了。这些垃圾不能随便丢弃,要送到专门的处理点。
老师:对的,非常棒!最后一类是其他垃圾,主要是除了前面三种之外的垃圾。
老师:接下来,我要给大家展示一些垃圾再利用的案例。看,这是废纸再生纸的案例,废纸经过处理可以变成新的纸张。
学生E:哇,真是太神奇了!废纸也可以变废为宝啊!
老师:没错,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这是用塑料瓶制作的手工艺品,既美观又环保。
学生F:我也想试试,用废弃物制作一些有用的东西。
老师:非常好!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活动。我们将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利用废弃物创作有用的物品或装饰品。希望大家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
学生全体:好的,老师!我们一定会努力的!
3. 课堂互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并提出具体方法。
(2)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创意点子。
老师:大家都知道,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呢?请大家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讨论五分钟,然后提出你们的具体方法。
学生A:我们组认为,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是一个好方法。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而不是塑料袋。
学生B:对,还有我们可以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和水杯,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纸杯。
学生C:我们还可以尝试分类投放垃圾,这样有利于垃圾回收和资源再利用。
学生D:我们也可以尝试减少购买不必要的物品,比如只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看到什么就买什么。
老师:现在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分享你们组的讨论成果和创意点子吧。
学生A(代表第一组):我们组认为,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是减少垃圾产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餐具和水杯等。
学生B(代表第二组):我们组同意第一组的观点,并且我们还建议大家可以尽量使用电子版的书籍和文件,减少纸张的浪费。
学生C(代表第三组):我们组认为,除了减少垃圾的产生,我们还应该重视垃圾的分类投放。通过分类投放,我们可以让可回收的垃圾得到更好的再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D(代表第四组):我们组建议大家可以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比如购买物品时选择包装简单或者无包装的产品,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老师:非常好,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小事,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能为我们的地球环境做出一份贡献。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4. 总结提升:
(1)总结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师: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收获呢?
学生A:老师,我认为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关键一步。只有正确分类,我们才能更好地回收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老师:A同学说得很对。那谁能再谈谈,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来改善环境质量呢?
学生B:我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环境。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再加上国家的政策和支持,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老师:B同学分析得很到位。确实,环保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那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如何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学生C:我会尽量使用可降解的餐具和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学生D:我会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比如及时关掉不必要的电灯和电器,减少浪费。
学生E:我会鼓励家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并在社区里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棒!看来大家都已经深刻理解了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