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垃圾种类,理解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环保意识,学会识别可回收物标志。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环保的热爱,树立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感受人类活动会产生大量垃圾,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启发学生认识垃圾和资源的关系,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三、教学难点:学会变废为宝,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有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自己家庭和学校一天产生的垃圾量,完成教材中的调查统计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引出课题《变废为宝》。
(2)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老师:(展示幻灯片,上面有各种垃圾图片)同学们,大家看这些图片,你们能告诉我这些都是什么吗?
学生A:这些是垃圾,有塑料瓶、废纸、易拉罐...
老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确实,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看似无用的垃圾,其实是可以被转化成有用之物的。
学生B:真的吗?垃圾还能变成宝贝?
老师:没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堂新课,叫做《变废为宝》。(板书课题)
学生C:听起来好有趣啊!我们要怎么变废为宝呢?
老师:非常好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些垃圾转化为有价值的东西。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老师板书学习目标)
老师:我们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学会一些简单的垃圾再利用方法,让我们身边的垃圾变得有价值。
学生D:我明白了,我们要让垃圾变废为宝!
老师:没错,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现在,我们先从垃圾分类开始学起。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小调查,大发现
(1)全班交流课前调查内容,调查家庭和学校一天产生的垃圾量。
(2)通过调查统计,了解我国垃圾暴增的现状。
老师:课前,大家都已经进行了关于家庭和学校一天产生的垃圾量的调查,现在我们就来全班交流一下调查结果吧。
学生A:老师,我调查了我们家一天产生的垃圾量,发现主要是厨余垃圾和塑料包装垃圾。我们家一天大概产生2公斤左右的垃圾。
老师:很好,A同学调查得很细致。其他同学家里的情况也类似吗?
学生B:老师,我家也是,不过厨余垃圾更多一些,可能是因为我们家经常做饭吧。一天大概产生2.5公斤左右的垃圾。
学生C:我调查了我们学校,发现学校的垃圾主要是废纸和食品包装。尤其是中午吃饭时间,食堂附近的垃圾桶很快就满了。
老师:嗯,C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产生这么多垃圾,我们国家整体的垃圾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D:老师,我想肯定是很严重的。我听说现在我国每年都在增加很多垃圾处理厂,但还是感觉垃圾处理不过来。
老师:D同学说得很对。确实,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通过调查统计,我们了解到我国垃圾暴增的现状是非常严峻的。那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减少垃圾产生呢?
学生E: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多使用可循环的袋子。
学生F:对,还有我们可以进行垃圾分类,把可回收的垃圾分开,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了。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提出了很有意义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建议付诸实践,共同为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垃圾问题,为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二:垃圾种类我知道
(1)全班交流,探究问题,了解四类垃圾:生活、工业、医疗、建筑(补充新型垃圾:电子垃圾)。
(2)分小组把图片分成五类,加深学生对垃圾暴增的认识。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活动是“垃圾种类我知道”。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垃圾的种类。有谁知道垃圾主要分为哪几类吗?
学生A:我知道,有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
老师:很好,学生A提到了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那还有其他同学能补充一下吗?
学生B:还有医疗垃圾和建筑垃圾!
老师:很棒,学生B补充得很完整。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这四种垃圾,还有一种新型的垃圾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那就是电子垃圾。那么,现在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这四类垃圾和新型垃圾的特点。
(全班开始交流,讨论各类垃圾的特点和来源)
老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对各类垃圾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分组活动。我们要将手中的图片分成这五类垃圾。
(学生们开始分组,并将手中的图片进行分类)
学生C(在分类过程中):老师,这张图片上的废弃电视应该属于哪一类垃圾呢?
老师:好的,我看大家都已经完成了分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对垃圾的种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垃圾暴增的问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垃圾分类,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班:好的,老师!
活动三:垃圾危害我探究
(1)探究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及其危害。
(2)小组合作探究垃圾的其他危害。
教师:我们要了解的是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及其危害。有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A:老师,我知道一些。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回收。填埋就是把垃圾埋在地下,但这样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则是把垃圾烧掉,但会产生有害气体。
教师:很好,学生A回答得很全面。那么,填埋和焚烧具体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B:填埋垃圾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积累,影响植物的生长,最终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学生C:焚烧垃圾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垃圾的其他危害。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D(代表小组发言):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我们发现,很多海洋垃圾都是人类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在海水中分解得很慢,有的甚至会变成微塑料,被海洋生物误食,影响它们的健康。
教师:非常好,这个选题很有意义。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么,你们有什么建议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D:我们建议人们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教师:非常棒的建议!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和危害,还深入探讨了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共同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
活动四: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
(1)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处理方式必须改变。
(2)认识多数废弃物中的可利用资源,学习上海世博会环保座椅案例(座椅是用废弃的牛奶盒制成的)。
老师(展示视频):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关于垃圾处理的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那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太浪费资源了,也不环保。
老师:非常好,A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填埋和焚烧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很多可再利用的资源都被浪费了。
学生B: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老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很多废弃物中其实都蕴藏着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上海世博会上的环保座椅?
学生C:我听说过!那个座椅是用废弃的牛奶盒制成的,真的很神奇!
老师:没错,C同学记忆力真好。上海世博会的环保座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向我们展示了废弃物再利用的潜力。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很多废弃物都可以变废为宝。
学生D: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这样做吗?
老师:当然可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将废纸、废塑料瓶等分类投放,以便后续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将废弃物改造成有用的物品,比如用废旧的布料制作布偶或者用废弃的易拉罐制作小工艺品等。
学生E: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和创造力呢!
老师:E同学说得非常对!希望大家都能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共同为地球的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3.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
老师: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知识呢?
学生A:老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老师:确实,垃圾分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呢?
学生B:老师,我知道!垃圾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还能让一些可回收的资源得到再利用。
老师:非常棒,你说得完全正确。垃圾分类确实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同时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那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呢?
学生C:比如,我们平时喝的易拉罐,如果分类后送到回收站,就可以被再次加工成新的易拉罐或者其他产品,这样就减少了浪费,也保护了环境。
老师:非常棒。你的例子非常生动,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全班同学:我们应该认真进行垃圾分类,把可回收的、有害的、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别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里。
老师:很好,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去做,我们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 课外拓展
(1)分小组调查生活周边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
(2)通过看新闻、翻阅报纸、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居住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老师:现在,我们要分成小组去调查我们生活周边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并通过看新闻、翻阅报纸、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我们居住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大家觉得怎么样?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个任务很有意义,我们平时可能没有注意到身边的环境问题,这次调查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
老师:没错,A同学说得很对。这次调查不仅能让大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能培养大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你们打算怎么进行这个调查呢?
学生B:我们小组打算先在学校周边的小区、公园和街道进行实地调查,记录下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并拍照作为证据。
学生C:我们小组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翻阅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新闻报道和资料,还会上网搜索最新的处理技术和政策。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计划都很周详。不过,在调查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并且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调查结束后,我们还要把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学生D: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我们如何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呢?
老师:D同学问得很好。首先,你们要确保调查的范围足够广泛,不要只局限于一个地方。其次,在调查过程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数据和信息,以便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最后,在整理报告时,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要夸大或缩小事实。
学生E:老师,我们还想了解一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哪些好的方法和政策?
老师:这个问题很好。目前,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制度,这是减少垃圾数量、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还有一些城市采用了焚烧发电、堆肥等处理方式,将垃圾转化为能源或肥料。当然,具体的处理方法和政策会因城市而异,你们可以通过调查来了解更多信息。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会认真完成这次调查任务的!
老师: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得很好!加油!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过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垃圾问题,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