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7内容分析 1.文本位置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包括 《假期有收获》《周末巧安排》《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四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前两课分别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期生活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后两课,按照学生生活的时间逻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生活世界。本单元在本册中的地位:二年级上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16课。承接一年级下册的“共生共在”这一教育主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存在着“小自私”(自我中心)倾向的特点,本册教材结合现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本单元为本册的起始单元,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2.主要内容: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く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数教材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別是“我们这样过中秋 “中秋节、田圆夜”和解读「“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3.关系建构:本单元的四课,在逻辑上属于并列关系。如下图表示: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共有四课,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第1、2课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安排时间与生活,积极度过假期和周末生活;第3、4课按照学生生活的时间逻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习俗及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4.资源拓展:重阳节习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得到的魅力。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大中国》、视频《开国大典》、秋天里的其他节日。课标分析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本单元从各维度进行分析。 本单元涉及的的核心素养有责任意识、健全人格、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学段目标:责任意识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健全人格1.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2.体会成长的快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政治认同1.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2.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道德修养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学情分析 已知未知突破措施知识经验 二年级的孩子能知道部分国家节日和传统节日,了解一些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课前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国庆节只是“放假”“游玩”并不清楚国庆节本身的含义以及国庆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部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故事能简单知晓。对于国旗、国徵、国歌只有简单的认知,对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了解。对于依法尊重国旗、国徽,不能真正落实在生活的细节中。1.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话题引导、活动参与等方式,让孩子了解节日的时间、风俗和意义,感受节日的氛围。2. 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如认认国旗、找找国徽、学学升旗礼仪等具体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尊严,理解国家象征的神圣,以此体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并让学生懂得爱国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比如: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保持严肃,不随意讲话,身体不随意扭动:唱国歌时要有精神,声音洪亮等等。策略经验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调查、比较、整理分析材料的意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主动探究的想法。但是二年级学生搜集资料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漫长的暑假,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间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还有一定难度。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刚刚结束了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长长的暑假中,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开学后他们一定非常想与同学交流与分享。有趣的活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学生很乐于参与其中。二年级的孩子相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大部分孩子生活学习比较忙碌,周末有各种兴趣班和作业,学生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问就少了很多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易贪玩、自觉性有待提高,如何巧妙地安排周末,度过个有意义的短时段的闲暇生活,就需要孩子们好好思考。学习目标 1、通过情景活动,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重要节日,认识国家象征,知道国旗,国歌,国徽。知道要尊重国家象征。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节日的不同习俗及文化含义,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1、通过活动简要的了解国庆节、中秋节。认识国家象征,知道国旗,国歌,国徽等。突破措施:1.通过观看国庆阅兵和中秋节的录像,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怎样度过国庆节和中秋节,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习俗。课前准备 PPT,相关视频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环节一:情境导入对应目标一 师:同学们你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学生观看视频《中秋节》板书: 中秋节 学生能根据视频说出中秋节活动一、了解中秋节对应目标一二、如何过中秋对应目标二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又称团圆节、秋节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8B%E8%8A%82" \t "_blank )、仲秋节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B%B2%E7%A7%8B%E8%8A%82" \t "_blank )、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等。你知道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吗?视频《嫦娥奔月》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有不同的习俗。你知道哪些呢?出示图片: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叙家常……出示图片:阖家赏月,共度中秋……出示图片: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视频《中秋大团圆》,小师爷那里也有祭月拜月的风俗呐。出示图片:古人有“燃灯”助月色之风俗。湖广一带有“燃灯”的习俗,江南一带则有制作灯船的节俗。出示图片:中秋观潮风俗由来已久,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又一中秋盛事。出示图片:安徽中秋堆宝塔的风俗……出示图片:香港:大坑舞火龙,香火庆中秋……出示图片:自古以来,就有中秋饮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仰望明月,闻着阵阵桂花香,饮杯桂花酒,是种享受。出示图片: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芋头和田螺的习俗。小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各地以不同习俗来庆祝这个团圆欢乐的节日,寄予美好的愿望。出示图片:我和爸妈回到了爷爷奶奶家,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中秋是团圆之日,我们在享受家人欢聚之时,有些人却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图片:中秋团圆日,交警忙碌时……出示图片:中秋团圆日,秋收正忙时……小结: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团聚和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 学生中秋节相关知识陈述是否完整,班内评价A能结合事例并脱离课本,独立说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B能结合课本说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C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说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概括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教师适当引导启发 问题预设:学生陈述可能不完整补救措施:班内补充、教师引导问题预设:问题抽象有难度,部分学生说不出具体的答案。补救措施:以故事、图片等作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想。问题预设:学生陈述可能不完整补救措施:班内补充、教师引导活动三、诗歌中的中秋对应目标二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深厚,留存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古诗词有很多咏月思亲的诗句,分组说一说你知道的……小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人们在用他们特有的笔墨诉说着中秋之时的思念之情和欢聚之欢。 学生根据教师点拨整理笔记,学生自主梳理,巩固知识点 预设:有的学生问题不清楚或者没有落实知识点上。补救:同桌互查补充,教师追踪提问。四、作业布置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拓展 给家长讲一讲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1 10分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二年级第一单元 主题 我们的节假日教材分析 1.文本位置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包括 《假期有收获》《周末巧安排》《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四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前两课分别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期生活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后两课,按照学生生活的时间逻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生活世界。本单元在本册中的地位:二年级上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16课。承接一年级下册的“共生共在”这一教育主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存在着“小自私”(自我中心)倾向的特点,本册教材结合现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本单元为本册的起始单元,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2.主要内容:第1课《假期有收获》包括“用心过,有收获”和“有打算,不忙乱”两部分内容。“用心过,有收获”让学生明白假期用心过,才能有收获。第一个教材环节的主题画面呈现了暑假中在野外玩要的系列活动,童趣的画面和优美的解读小诗,让学生再现美好的假期时光,感受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有打算,不忙乱”是第二个教学生长点。我们重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时间,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第2课《周末巧安排》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第6条“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而编写。教材由四部分组成“说说我的周末”“这样可以吗”“怎样安排更精彩”“小宝,不可以”及绘本教材副版内容。周末,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大部分学生比较忙,如何巧妙的安排周末,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短时段的闲暇生活,就需要好好思考。教材呈现的六个情境列举了学生在周末想做的事情。这里的分享是有层次的。教学时,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另一个环节通过两个学生讨论的场景,突出了两条重要原则:意识先做重要的事情,而是劳逸结合,适当安排户外活动。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是本单元中的第3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了解自己的祖国,懂得国庆节的含义和由来,对革命先烈满怀感激与敬意,尊敬努力建设国家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进而增进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力图让学生从细节做起,珍爱国旗、国徽,会唱国歌,懂得基本的礼仪,做到行为文明。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く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数教材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別是“我们这样过中秋 “中秋节、田圆夜”和解读「“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3.关系建构:横向:单元内的关系建构:本单元的四课,在逻辑上属于并列关系。如下图表示: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共有四课,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第1、2课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安排时间与生活,积极度过假期和周末生活;第3、4课按照学生生活的时间逻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习俗及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纵向:本册各单元的关系建构:4.资源拓展:重阳节习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得到的魅力。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大中国》、视频《开国大典》、秋天里的其他节日。课标要求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本单元从各维度进行分析。 本单元涉及的的核心素养有责任意识、健全人格、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学段目标:责任意识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健全人格1.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2.体会成长的快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政治认同1.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2.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道德修养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学情分析 已知未知突破措施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孩子是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心理趋向稳定,但习惯还需要巩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二年级的孩子能知道部分国家节日和传统节日,了解一些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二年级的孩子缺乏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大部分孩子不会有计划、有目标的合理安排短时段和长时段的闲暇生活。课前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国庆节只是“放假”“游玩”并不清楚国庆节本身的含义以及国庆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部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故事能简单知晓。对于国旗、国徵、国歌只有简单的认知,对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了解。对于依法尊重国旗、国徽,不能真正落实在生活的细节中。1. 教师设计各种情境式体验活动和实践性活动,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可制定科学的计划安排表运用于实践中,做到劳逸结合,健康成长。2.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话题引导、活动参与等方式,让孩子了解节日的时间、风俗和意义,感受节日的氛围。3. 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如认认国旗、找找国徽、学学升旗礼仪等具体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尊严,理解国家象征的神圣,以此体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并让学生懂得爱国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比如: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保持严肃,不随意讲话,身体不随意扭动:唱国歌时要有精神,声音洪亮等等。策略经验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调查、比较、整理分析材料的意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主动探究的想法。但是二年级学生搜集资料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漫长的暑假,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间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还有一定难度。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刚刚结束了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长长的暑假中,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开学后他们一定非常想与同学交流与分享。有趣的活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学生很乐于参与其中。二年级的孩子相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大部分孩子生活学习比较忙碌,周末有各种兴趣班和作业,学生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问就少了很多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易贪玩、自觉性有待提高,如何巧妙地安排周末,度过个有意义的短时段的闲暇生活,就需要孩子们好好思考。单元目标 1、通过讲故事、活动等方法,初步了解节假日的意义,学习合理安排节假日生活,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伴交流分享。2、通过回忆、情景活动,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周末和假日生活,懂得周末时间很短,要好好安排才能让周末更精彩,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活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3、通过情景活动,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重要节日,认识国家象征,知道国旗,国歌,国徽。知道要尊重国家象征。4、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节日的不同习俗及文化含义,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2、通过活动简要的了解国庆节、中秋节。认识国家象征,知道国旗,国歌,国徽等。突破措施:1.生活小调查:说说我的假期生活,小组内成员交流、点评,大家来挑战:为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份计划。2.通过观看国庆阅兵和中秋节的录像,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怎样度过国庆节和中秋节,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习俗。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九月底我们即将迎来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我们将开“”请同学提前制定好计划,并在假期中按计划实施,假期结束前回顾反思,“双节”结束,开学后开展“我的‘双节’假期生活”成果展。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合理制定学习和作息计划,生活有规律。 亲爱的孩子们,愉快的暑假结束了,你们的暑假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快来给大家分享吧!你最想与同学分享什么呢 选择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进行交流,并反思怎么做可以让假期生活更有意义。制定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学习计划表和作息计划表,并在即将到来的假期中按计划实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规律的生活。认识国旗、国徽,懂得爱护国旗、国徽。知道主要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的来历与含义,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查找资料了解国庆节和中秋节,知道主要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的来历与含义,了解悬挂国旗、国徽,奏唱国歌的有关规定,并用手抄报呈现出来。通过回顾反思,学会安排时间与活动。 假期结束前回顾反思自己的“双节”假期生活,开学交流、展示——“我的‘双节’假期生活”成果展。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2 假期有收获 通过“多姿多彩的假期生活 ”分享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自我、反思生活、互相学习。2.通过绘本、图片展示两种截然不同的假期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的意义,并学会有计划、有目标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2 周末巧安排 1.能合理安排自己日常短时段的闲暇生活:意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明白珍惜时间的意义。2.能够结合生活的具体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可行,具有管理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3.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2 欢欢喜喜过国庆 1.知道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懂得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的基本礼仪,并在日常行为上有所体现。2.理解人人都在为国家强而努力,国家是大家的,劳动者是值得尊敬的,为国家的国势强盛而自豪。2 团团圆圆过中秋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2.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道法二上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