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这些是大家的》第1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这些是大家的》第1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二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这些是大家的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分析 《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由“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四部分组成,旨在让学生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都应当爱护;能够主动爱护公共财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本课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些是大家的》第一课时,它从“公共财物”这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中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本课是第一课时,所涉及的公共财物主要以学校生活为主,通过学生身边所接触的校园设施来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并对本单元接下来的几课起到铺垫、引导的作用。本课时由“学校里的公物”和“身边的公物还好吗”两个栏目组成。“学校里的公物”帮助学生认识学校公物,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公物给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使学生产生对公物的爱护之情。“身边的公物还好吗”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学校里各种公物的现状,探究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的原因,为后续要进行的“爱护公物”教学做铺垫。
课标分析 第一课《这些是大家的》引导学生主动爱护公共财物,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道德修养方面,其中提出要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板块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12条“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块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第5条“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等要求而编写。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经过一年的小学生活和学习,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懂得良好的公共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树立了爱护公共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不打扰他人的观念;知道在公共场合办事需要排队,遵守公共秩序。未知经验二年级的孩子虽然在使用着公物,但对其概念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需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公物,怎么爱护公物。困难障碍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学生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人多、热闹的地方 ,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破坏公共物品的行为。突破措施通过调查身边的公物,让学生了解公物的状况,能够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反思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在寻找和思考中探索爱护公物的方式。最后,通过对公物保护方式的认知以及行动实践,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意识,学会爱护公物,也是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归纳,认识学校里的公共财物,知道学校公物的作用。2.通过调查班级里的公物,观看视频,了解学校里各种公物的现状,探究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的原因,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归纳,认识学校里的公共财物,知道学校公物的作用。【学习难点】通过调查班级里的公物,观看视频,了解学校里各种公物的现状,探究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的原因,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
课前准备 PPT、相关视频、调查记录表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导入新课(目标一) 学习内容:一、图片导入:鲁迅的书桌鲁迅在自己书桌上刻字是损坏公物的表现吗?那么,什么是“学校公物”?学校公物,就是学校里的公共物品,包括公众的物件、设施或场地等。你认为这些学校公物是谁的呢?学生回答板书:这些是大家的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评价活动: 回答什么是“学校公物”。评价标准:能够正确流利地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学校公物”。☆☆☆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学校公物”。☆☆不能说出什么是“学校公物”。☆ 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说学校公物是学校的或者是校长的。补救:教师强调“公共”这个词,引导学生知道学校公物不是个人的。
环节二认识学校里的公物(目标1) 学习内容:任务一:认识学校里的公共财物。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里面的公物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呢?请你调查一下你身边有哪些公物,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回答,完成任务单第一关,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出示图片:桌椅门窗等是公共物件……出示图片:消防设施、体育设备等属于公共设施……出示图片:教室、操场、草地等是公共场地……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评价活动: 分组讨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学校公物。评价标准:1.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几个“学校公物”。☆☆☆2.能够说出几个“学校公物”。☆☆3.不能说出“学校公物”有什么。☆ 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说不出学校公物。补救:教师先举个例子,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学习内容:任务二:知道学校公物的作用。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这么多的学校公物!你们知道这些公物是谁的吗?你们知道这些公物的作用吗?分组讨论,并回答,你认为这些公物的作用。出示图片:在学校篮球场打球,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又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出示图片:学校阅览室的图书让我增长了知识。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出示图片:校内的植物和花朵美化了环境。小结: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通过大家的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知道了学校里的公物作用大,正是有了这些设施设备,我们的学习更加便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你认为这些公物的作用。 评价活动: 分组讨论,并回答,你认为这些公物的作用。评价标准: 1.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学校公物”的作用。☆☆☆2.能够说出“学校公物”的作用。☆☆3.不能说出“学校公物”的作用。☆ 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说不出学校公物。补救:教师先举个例子,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环节三看看我们的学校公物(目标2) 学习内容:任务三: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学校公物作用大,它使我们的学习更加便利,使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作为使用者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公物呢?(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同学们讨论的真热闹,你们都知道怎样对待公物,非常棒!《中小学守则》里明确规定:要爱护公共财物。大家也知道要爱护公物,那么现实生活中,大家是否做到了爱护公物呢?分组调查:请你调查一下学校公物的使用情况,并观察、思考此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的原因。你可以用写、画、拍照片等方式记录。调查数据按照书上或任务单上的表格进行详细记录。调查结束,请各组交流结果。(同学参与调查并交流结果,完成任务单第二关。)通过同学们的调查结果交流,我们知道了大多数公物还是完好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出示破坏公物的图片:面对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公物怎么变成了这样?你是否参与破坏它了?你以后准备怎么做呢?(同学参与回答问题)视频:爱护公物小结:校园里的公物是我们大家的好伙伴,它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我们应该从我做起自觉爱护它们。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参与调查并交流结果。参与回答问题,观看视频《爱护公物》。 评价活动: 分组调查,了解学校公物现状,交流应该怎样对待公物。评价标准:1.能够说出如何正确对待公物,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能说出人人都应该爱护公物。☆☆☆2.能够说出如何正确对待公物,能说出人人都应该爱护公物。☆☆3.能够说出如何正确对待公物。☆ 问题:小组调查中学生不会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补救:教师巡视,观察每个小组的记录过程,适时指导填写。
环节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学校里的公物有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知道了学校里的公物作用大,它们使我们的学习更加便利,使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爱护它。 评价活动: 课堂小结,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评价标准:能够正确流利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能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不能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问题:个别不能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补救:通过教师引导,回顾本节课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画画学校公物,并简单写写这些公物的作用。 巩固性作业 1 10分钟
网上搜集关于破坏学校公物的资料,跟家长说说我们应该爱护公物。 拓展性作业 2 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二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我们在公共场所
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主题,由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1课《大家排好队》、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四课组成。本单元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时常进出的真正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文内容分析:《这些是大家的》考虑学生的生活范围、此时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以及与中年段的衔接问题,公共财物的范围基本上是以学校生活为主,主要涉及公物而不论及“公产”,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公共观念“这些是大家的”,以此区分公物和私人物品。此课内容也融入了中小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
《我们不乱扔》的主题是公共卫生,聚焦“不乱扔”这一日常行为习惯,融合中小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乱扔不只是守规则,也不只是为了有干净的生活环境,还因为我们要追求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家排好队》的教育主题是公共秩序,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为文明。我们还特别在规则秩序教育中,加入了礼让,引导学生超越教条的排队思维,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有人文情怀。
《我们小点儿声》针对国人易大声喧哗的习惯所设计,意识到小点儿声就是一种公共文明习惯,在公共场所下不大声喧哗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单元关系建构:本单元四课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如下图所示。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遵守规则又不能死守规则。
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公共场所”,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总目标中道德修养部分明确提出要具备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引导学生主动爱护公共财物,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道德修养方面,其中提出要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法治观念方面指出要了解生活中地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第10课《我们不乱扔》引导学生学会自觉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道德修养方面,其中提出要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感知父母的辛劳,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法制观念方面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健全人格方面,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在责任意识方面,热爱学校和班集体,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第11课《大家排好队》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秩序与规则,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法治观念方面,其中提出要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健全人格方面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依据总目标中道德修养部分提出的要具备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道德修养方面,其中提出要懂礼貌,讲诚信,守约定,与同伴友好相处。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在法治观念方面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健全人格方面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感知自己的消极情绪,知道可以向老师和家人寻求帮助。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感知并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
资源拓展:
基于主题,拓展观看、阅读我们在公共场所正确行为的动画片、绘本,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公共场所所需要地文明行为习惯。
4.二年级学生对在公共空间保持安静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公共空间意识尚未完全养成。这个年龄自律意识不强,在集体中容易受周边影响,因此行为落实不易到位。
突破措施:
1.需要教师通过创建一些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场景去引导他们感受吵闹的声音、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不好的感受,加强保持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规则、公共文明修养地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践行基本的公共规则,养成好习惯。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且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具体的整理垃圾的方法,在生活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分类处理垃圾,将学习融于生活中。
3.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无所顾忌,要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共环境意识,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
4.和家长构建合力,言传身教,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提醒、引导下养成好习惯,产生好行为。
单元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归纳,认识学校里的公共财物,知道学校公物的作用。通过调查班级里的公物,观看视频,了解学校里各种公物的现状,探究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的原因,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通过情境体验、换位思考的方法,说说自己和公物之间的故事。通过分组讨论,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知道如何去爱护公物。 通过比较不同的公共环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懂得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为荣。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知道保持公共卫生的正确做法,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能正确辨别,坚决抵制。
3.通过联系生活,认识排队的重要性,懂得还是排队好。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懂得生活中要守规则、讲文明,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公民意识。通过联系生活,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排队。通过演一演、小组讨论,学会正确地排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集体交流,懂得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懂礼让。 4.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大声说话会带给他人和环境的不良后果,知道安静的环境需要大家维护。通过明理导行动,进一步树立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文明意识,改变不良的说话习惯,改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1.通过分组讨论,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知道如何去爱护公物。2.知道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能够以讲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3.通过联系生活,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排队。通过演一演、小组讨论,学会正确地排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集体交流,懂得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懂礼让。4.在公共场所要学会文明用语,不大声喧哗。
单元总任务 神州同庆国庆,华夏共祝中华。国庆节即将到来,学校准备举办国庆嘉年华活动。你可以邀请你的小伙伴前往学校参与活动,请你担任学校“文明大使”,进行本次活动的文明宣讲并带领小伙伴参加本次活动:
1.请你结合海报进行爱护公物、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的文明礼仪宣讲。
2.请你和小伙伴一起结合本单元所学使用绘制画册的方式制定“国庆嘉年华”活动约定。
3.请你担任本次活动的文明大使带领小伙伴文明参本次活动。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引导学生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1.通过走访校园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物,公物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都应当珍惜爱护。2.通过探究公物损坏的原因,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3.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公物的关系,知道如何爱护公物,当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保护公共场所卫生 1.通过观察情景图,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公共环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的愉悦,在情感上抵制脏乱的环境,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不仅是一种规则,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美好环境,养成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3.通过辨析生活中的现象,情景表演等方式,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懂得一些保持公共卫生的正确做法,对不讲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能正确的辨别,坚决抵制。
引导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1.通过观察情景图、绘本阅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知道哪些地方要排队,做到自觉、正确地排队,并在遵守排队规则的同时,懂得礼让特殊人群。2.通过创设情境、事例辨析,引导学生理解在公共场合要自觉遵守规则秩序。
学生知晓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1.通过观察情景图,音频比较,初步了解分贝的概念,知道噪音对身心的危害。感受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不悦。2.通过辨析图片,绘制卡片,认识“保持安静”的标志,知道它们的作用,明白大声喧哗会给他人带去许多不良影响,愿意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减少对他人的影响。
学以致用.我是文明大使 神州同庆国庆,华夏共祝中华。国庆节即将到来,学校准备举办国庆嘉年华活动。你可以邀请你的小伙伴前往学校参与活动,请你担任学校“文明大使”,进行本次活动的文明宣讲并带领小伙伴参加本次活动:
1.请你结合海报进行爱护公物、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的文明礼仪宣讲。
2.请你和小伙伴一起结合本单元所学使用绘制画册的方式制定“国庆嘉年华”活动约定。
3.请你担任本次活动的文明大使带领小伙伴文明参本次活动。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2 这些是大家的 学生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2 我们不乱扔 学生能够说出,能够感受不同的公共环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的愉悦,在情感上抵制脏乱的环境,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理解懂得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是文明素养的表现,也是公民责任。
2 大家排好队 学生学会排队,自觉排队,懂得在遵守排队规则的同时礼让他人。能够养成良好的文明规则意识与集体意识。
2 我们小点儿声学以致用.我是文明大使 学生体会到大声喧哗会给他人带去许多不良影响。能够初步养成在教室小声说话、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好习惯。能够将本课所学学以致用,在活动中进行宣讲并且完成文明参与活动的文明宣讲、文明参与活动参与画册,并且带领小伙伴文明参与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