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二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我们在公共场所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主题,由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1课《大家排好队》、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四课组成。本单元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时常进出的真正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文内容分析:《这些是大家的》考虑学生的生活范围、此时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以及与中年段的衔接问题,公共财物的范围基本上是以学校生活为主,主要涉及公物而不论及“公产”,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公共观念“这些是大家的”,以此区分公物和私人物品。此课内容也融入了中小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我们不乱扔》的主题是公共卫生,聚焦“不乱扔”这一日常行为习惯,融合中小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乱扔不只是守规则,也不只是为了有干净的生活环境,还因为我们要追求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家排好队》的教育主题是公共秩序,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为文明。我们还特别在规则秩序教育中,加入了礼让,引导学生超越教条的排队思维,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有人文情怀。《我们小点儿声》针对国人易大声喧哗的习惯所设计,意识到小点儿声就是一种公共文明习惯,在公共场所下不大声喧哗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单元关系建构:本单元四课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如下图所示。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遵守规则又不能死守规则。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公共场所”,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总目标中道德修养部分明确提出要具备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引导学生主动爱护公共财物,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道德修养方面,其中提出要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法治观念方面指出要了解生活中地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第10课《我们不乱扔》引导学生学会自觉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道德修养方面,其中提出要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感知父母的辛劳,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法制观念方面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健全人格方面,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在责任意识方面,热爱学校和班集体,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第11课《大家排好队》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秩序与规则,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法治观念方面,其中提出要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健全人格方面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依据总目标中道德修养部分提出的要具备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依据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目标中的道德修养方面,其中提出要懂礼貌,讲诚信,守约定,与同伴友好相处。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在法治观念方面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健全人格方面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感知自己的消极情绪,知道可以向老师和家人寻求帮助。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感知并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资源拓展:基于主题,拓展观看、阅读我们在公共场所正确行为的动画片、绘本,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公共场所所需要地文明行为习惯。4.二年级学生对在公共空间保持安静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公共空间意识尚未完全养成。这个年龄自律意识不强,在集体中容易受周边影响,因此行为落实不易到位。突破措施:1.需要教师通过创建一些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场景去引导他们感受吵闹的声音、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不好的感受,加强保持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规则、公共文明修养地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践行基本的公共规则,养成好习惯。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且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具体的整理垃圾的方法,在生活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分类处理垃圾,将学习融于生活中。3.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无所顾忌,要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共环境意识,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4.和家长构建合力,言传身教,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提醒、引导下养成好习惯,产生好行为。单元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归纳,认识学校里的公共财物,知道学校公物的作用。通过调查班级里的公物,观看视频,了解学校里各种公物的现状,探究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的原因,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通过情境体验、换位思考的方法,说说自己和公物之间的故事。通过分组讨论,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知道如何去爱护公物。 通过比较不同的公共环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懂得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为荣。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知道保持公共卫生的正确做法,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能正确辨别,坚决抵制。3.通过联系生活,认识排队的重要性,懂得还是排队好。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懂得生活中要守规则、讲文明,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公民意识。通过联系生活,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排队。通过演一演、小组讨论,学会正确地排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集体交流,懂得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懂礼让。 4.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大声说话会带给他人和环境的不良后果,知道安静的环境需要大家维护。通过明理导行动,进一步树立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文明意识,改变不良的说话习惯,改善生活环境。教学重难点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1.通过分组讨论,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知道如何去爱护公物。2.知道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能够以讲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3.通过联系生活,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排队。通过演一演、小组讨论,学会正确地排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集体交流,懂得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懂礼让。4.在公共场所要学会文明用语,不大声喧哗。单元总任务 神州同庆国庆,华夏共祝中华。国庆节即将到来,学校准备举办国庆嘉年华活动。你可以邀请你的小伙伴前往学校参与活动,请你担任学校“文明大使”,进行本次活动的文明宣讲并带领小伙伴参加本次活动:1.请你结合海报进行爱护公物、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的文明礼仪宣讲。2.请你和小伙伴一起结合本单元所学使用绘制画册的方式制定“国庆嘉年华”活动约定。3.请你担任本次活动的文明大使带领小伙伴文明参本次活动。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引导学生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1.通过走访校园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物,公物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都应当珍惜爱护。2.通过探究公物损坏的原因,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3.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公物的关系,知道如何爱护公物,当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保护公共场所卫生 1.通过观察情景图,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公共环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的愉悦,在情感上抵制脏乱的环境,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不仅是一种规则,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美好环境,养成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3.通过辨析生活中的现象,情景表演等方式,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懂得一些保持公共卫生的正确做法,对不讲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能正确的辨别,坚决抵制。引导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1.通过观察情景图、绘本阅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知道哪些地方要排队,做到自觉、正确地排队,并在遵守排队规则的同时,懂得礼让特殊人群。2.通过创设情境、事例辨析,引导学生理解在公共场合要自觉遵守规则秩序。学生知晓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1.通过观察情景图,音频比较,初步了解分贝的概念,知道噪音对身心的危害。感受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不悦。2.通过辨析图片,绘制卡片,认识“保持安静”的标志,知道它们的作用,明白大声喧哗会给他人带去许多不良影响,愿意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减少对他人的影响。学以致用.我是文明大使 神州同庆国庆,华夏共祝中华。国庆节即将到来,学校准备举办国庆嘉年华活动。你可以邀请你的小伙伴前往学校参与活动,请你担任学校“文明大使”,进行本次活动的文明宣讲并带领小伙伴参加本次活动:1.请你结合海报进行爱护公物、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的文明礼仪宣讲。2.请你和小伙伴一起结合本单元所学使用绘制画册的方式制定“国庆嘉年华”活动约定。3.请你担任本次活动的文明大使带领小伙伴文明参本次活动。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2 这些是大家的 学生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2 我们不乱扔 学生能够说出,能够感受不同的公共环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的愉悦,在情感上抵制脏乱的环境,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理解懂得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是文明素养的表现,也是公民责任。2 大家排好队 学生学会排队,自觉排队,懂得在遵守排队规则的同时礼让他人。能够养成良好的文明规则意识与集体意识。2 我们小点儿声学以致用.我是文明大使 学生体会到大声喧哗会给他人带去许多不良影响。能够初步养成在教室小声说话、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好习惯。能够将本课所学学以致用,在活动中进行宣讲并且完成文明参与活动的文明宣讲、文明参与活动参与画册,并且带领小伙伴文明参与活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二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大家排好队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6内容分析 《大家排好队》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由“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三部分内容组成,此外还有由八幅图片组成的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是教材的补充与延伸。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要懂得从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学会与人友好交往,体验遵守排队规则的快乐,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学生能够体会公共秩序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养成排队等候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明确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排队和排队的好处,能遵守排队规则,不插队、不掉队。在规则秩序教育中,最后还特别加入了“礼让”这一内容,引导学生超越教条的排队思维,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有人文情怀。课标分析 “还是排队好”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第二、三部分“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排队以及怎样排好队,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学习,学生知道在班级内要遵守规则,对遵守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前两课“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的学习,学生对公共场所有所了解,知道在公共场所有些规则我们也要遵守。学生平时在家长和学校的潜移默化教育下,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排队,具有排队的意识。未知经验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排队的意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排队,排队要遵守哪些规则,只是因为自己不排队会有惩罚或者自己排队能得到其他人的赞扬,不能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对排队的认识非常浅薄。困难障碍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个人利益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会觉得,规则就是约束,约束就是不舒服。要让他们真正理解规则,按规则办事,很难。就拿“排队”来说,看似简单,但要让二年级学生从内心中去接受,并获得认同感,并养成规则意识,其实并不简单。突破措施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真实的新闻案例,插图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不排队带来的危害,从而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好队,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学习目标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让学生学会正确排队的规则。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习绘本故事懂得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懂礼让。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排队,并能遵守排队规则。教学难点:懂得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懂礼让。课前准备 PPT,相关视频(守住一米线,健康你我他)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一、回顾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感受到了排队的重要性,现在请大家回忆上节课所学的,谁来告诉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排队? 评价活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回答排队的重要性。评价标准:1.能准确完整说出三条原因。☆☆☆2.能准确说出两条原因。☆☆3.能准确说出一条原因。☆ 问题:个别学生回答的不完整。补救:老师给予案例提示引导。怎样排好队(目标1) 学习内容:任务一:怎样排好队学习内容:同学们会排队吗?怎么排队才算好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看看他做的好不好?(出示图片)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想一想,说一说。学习内容:2.想请同学来演一演图片中排队买饭的场景。(演排队买菜,一学生让好朋友插队到自己前面。)教师采访后面同学的心情。学生活动:学生演一演并讨论:这个男生应该怎么做?小结:如果你想让别人排到前面来,你要把你自己排在前面的位置让给那个同学,自己到后面重新排队。我们要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学习内容:3.老师考察同学: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在银行取钱时,我们排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出示银行取钱图片)为什么在银行排队要跟陌生人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呢?这条黄线有什么作用?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看你能否从中找到答案?(播放视频:《守住一米线,健康你我他》)学生活动:想一想,说一说。 学习内容: 4.这是关爱的健康线,是真诚提醒的安全线,是秩序井然的文明线,是关爱你我的健康线,不只是银行,在医院、火车站台、邮局等其他公共场所,我们排队时都要保持距离。 学生活动:知道作用。任务二:守规则,懂礼让学习内容:1.看来,生活中排队的学问还真多呢!那老师还想继续考考你们,请看下面这张图片,(出示上班迟到图片)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互相分享交流。那同学们平时有没有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哪些情况,我们在排队时也要做到礼让 预设:孕妇、老人、小孩在公共场合,我们都应主动排队,但是遇到老幼、孕妇或者有紧急情况时,我们需学会文明礼让!学生活动:看一看、想一想,参与互动交流,请完成任务单的第一关。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完成任务单第一关。学生活动:完成任务单第一关。 评价活动:观察图片,说说他做得好不好,排队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评价标准: 1.能正确指出他做得不对,准确流利说出他应该自觉排队。☆☆☆ 2.能正确指出他做得不对,准确说出他应该排队。 ☆☆ 3.能正确指出他做的不对,但不能说出他应该怎么做。☆评价活动:2、观看学生的表演,说说排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评价标准:1.能正确指出他做得不对,准确流利说出排队应该遵循“先来后到”。☆☆☆ 2.能正确指出他做得不对,准确说出排队应该怎么做。☆☆ 3.能正确指出他做的不对,但不能说出他应该怎么做。☆评价活动:根据所学完成任务单第一关。评价标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规范填写、内容齐全。在各种场所都把懂 规则和知礼融和起来,准确、流畅的说出自己 的想法。☆☆☆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齐全。基本能把懂规则和知礼融和起来,基本能说 出 自 己 的想法。☆☆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规范 填写。把懂规则和知礼融和起来很困难, 语 言 表 达 不 够 准 确 。评价标准:☆问题:个别学生不知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补救:老师提醒可以同桌互相交流。问题:观察第三幅图片时,可能不知道黄线的作用,因而回答不出排队要注意什么。补救:让学生观看介绍黄线的视频,补充这方面知识的不足。三、深入课文(目标2) 学习内容:绘本阅读 1.接着请同学们打开书42-45页绘本故事《守规则 懂礼让》,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讨论讨论,把小刚的疑惑都找出来,一起来帮小刚解答一下吧!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1)谁来说一说小刚遇到的第一个疑惑是什么呢? (2)妈妈帮小刚解答了他的第一个疑惑(先来后到),小刚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出示图片) (3)小刚还有什么疑惑呢?谁能告诉小刚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让的国家,当我们遇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的时候,我们要热情、主动的去帮助他们。尊老爱幼、礼让他人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2.小刚和妈妈帮助了老爷爷,他们都很快乐,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小刚又得到了谁的帮助呢?他的第四个疑惑是什么呢?谁来帮小刚拿个主意?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刚遇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呢? 认可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的学习行为。帮助小刚解决了这么多的困惑,老师替小刚谢谢你们!礼让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我们要一起努力传递文明,点赞礼让。 评价活动:小组讨论回答小刚的疑惑,进一步懂得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懂礼让。评价标准: 能完整找出小刚的三个疑惑并正确进行解答。☆☆☆ 能找出小刚的两个疑惑并正确进行解答。☆☆能找出小刚的两个疑惑并正确进行解答。☆ 问题:部分学生小刚的疑惑找得不完整,不知道如何解答小刚的疑惑。补救:老师提醒一共三个疑惑,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去思考。四、总结 学习内容: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活动:说一说。 学习内容:学生齐读儿歌:人多排队很必要,尊重谦让需记牢,先来后到讲顺序,注意间距不能忘。学生活动:读儿歌,知道排队的必要性。学习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认识到了在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看看谁能率先养成排队的好习惯!布置任务单第二关。学生活动:完成任务单第二关。 评价活动:说说你有哪些收获评价标准:能够正确流利说出本节课的收获。☆☆☆能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不能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问题:个别不能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补救:通过教师引导,回顾本节课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将学到的关于排队的小知识说给家长听 巩固性作业 目标1、2 10分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遵守排队秩序 实践性作业 目标1、2 10分钟板书设计 大家排好队 自觉排队 先来后到保持距离 文明礼让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大家排好队》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道法二上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