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二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家乡物产养育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序号 1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内容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物产、家乡的人、家乡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合理表达层次。2.课时内容分析:1.地板块为《我的家乡产什么》,这一板块让我们尽可能多地介绍家乡的物产,可以是农产品或工业制成品,可以是食品也可以是工具用品,可以是矿产甚至是工艺品,只要是家乡的物产,都可以说出来供大家分享。2.板块为《家乡物产惹人爱》,这一板块让我们与大家分享那些滋养了我身体的家乡物产,以及那些凝结着家乡人勤劳智慧和艰辛劳动的能代表家乡特色的物产,总而言之是与我有关、我喜欢的家乡物产。关系建构1. 本课的主题涉及到家乡领域,教材内容从低年级段到高年级段逐渐由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扩展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由我与环境的联系到环境的变化,最后到我改变环境,逐级上升,层层递进。而对学生的要求也从观察了解的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到改造实践的主动亲身建设家乡。这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延循了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同一内容在不同主题(领域)、不同年级循环出现,但学习要求、难度逐步提高。2.本单元第二课是《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家乡的经济以及与我的联系,着重强调家乡的山与水孕育了家乡的物产,而正是这些物产养育了我。资源拓展:视频、图片等资料课前活动:查找了解家乡物产。查阅家乡物产有哪些,与人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两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责任意识]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主要物产,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国情教育]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对祖国未来充满期望与自信。学情分析 已知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完成一些简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活动未知知识经验: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识图能力相对薄弱。如介绍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做好指导工作。突破措施:从生活中,让教材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接。举办知识竞赛。已知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校教育生活,对学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同学有一定的了解。未知生活经验:在实际的同伴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伴观点采则能力,不能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导致同伴交往失败。突破措施:讲解交际方法,倡导学生换位思考问题。已知策略经验: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是非观念。未知策略经验:看待问题不够全面,突破措施:头脑风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困难与障碍:学生如何建立新的观念,并把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退缩,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解决。突破措施:1.活动引领,积极实践(1)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2)活动方式多样化,在积极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留心生活,丰富体验(1)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调查和研究。(2)利用课本上的信息窗、小主持人提示、活动版块,增强学生对道法知识的敏感,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3)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创设相似的不同的情境,提供学生可以迁移的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强化感受,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且表达清晰。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2. 通过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3.通过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一、歌曲导入 片段1:我的家乡产什么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 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唱出了家乡怎么好呢 (学生汇报。)师小结:歌曲中的家乡景色秀美,物产丰富。 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设:大部分孩子都可以从歌曲中提取出家乡的好。二、了解家乡的物产目标二 那同学们家乡也有许多物产,你们知道吗?师:看来大家都了解到了一些,可是我们的家乡物产远不止这些呢!今天老师 要布置一项特别的课后作业一探究: 我的家乡产什么 师:有同学发现了家乡有这样一些物产(出示图片)。看看都有哪些呢 (学生交流。)师小结:我们发现,这名同学的家乡物产既有草药、蔬菜、动物、矿产等自然的物产,还有像泥人、丝绸等人工制造的物品。师:怎样才能了解我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呢 生:问问爸爸妈妈。他们是大人,知道的比我们多,还可以上网搜一搜。师:采访和上网收集资料是不错的办法,还有吗 生:可以到田野里看看都种了些什么。师:不仅可以去田野里看看,还可以去哪里看看呢 让我们一起阅读教材第54页的内容,看看从中会得到哪些启示。(师生交流补充。) 家乡物产丰富。 预设:物产丰富,但因为是常见的事物,生可能没太注意。补救措施:举一例子,使之具象化。三、总结 师:召开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怎样带来这些家乡物产呢 生:谈论可以介绍哪些物产、以及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生:不来实物的,可以带照片。生:可以画画。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调查家乡物产,真被下节课的分享。 拓展类 目标二 两天板书设计 家乡物产养育我家乡物产知多少教学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单元 第四单元 主题 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本册为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针对低年级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教材设计思路,聚焦一个教育主题:共有与共享,为公共生活奠基。体现“和谐共生”核心价值观,落实“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政治认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涉及“家乡”这一概念。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情感,提升对家乡的责任感。学习内容分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隶属“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社区”领域。本单元的 四课从内容的空间维度上从家乡的自然环境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再到家乡的人文环境最后 是家乡的文化环境。在时间维度上挖掘“我”与家乡各方面环境的联系到家乡发生的诸多变化,最后引出了我要传承家乡特色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目的。本单元第一课是《我爱家乡山和水》,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家乡的自然环境,着重强调家乡的山与水,这是家乡的景色。 本单元第二课是《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家乡的经济以及与我的联系,着重强调家乡的山与水孕育了家乡的物产,而正是这些物产养育了我。本单元第三课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生活在这一方山与水的家乡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家乡的物产,他们用他们的劳动成果为我们的成长服务着。本单元第四课是《家乡新变化》,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喜人变化,我们要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传承家乡的特色,发扬家乡的特色文化,这样我们就越来越爱自己的家乡。本单元四节课从内容的空间维度上从家乡的自然环境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再到家乡的人文环境最后是家乡的文化环境。在时间维度上,从我与家乡各方面环境的联系到家乡发生的诸多变化,最后引出了我要传承家乡特色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目的。三、关系建构:本册教材依旧体现道德与法治教材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同一内容在不同主题(领域)、不同年级循环出现,但学习要求、难度逐步提高:一上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涉及的维度是家乡的景,我与家乡气候、人的联系、家乡的文化。一上的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的层次。一下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涉及的维度是家乡的自然环境以及我与它们的联系。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思考认知这四个层次。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物产、家乡的人、家乡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合理表达层次。二下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物产、家乡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思考认知、改造实践层次。横向来看: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与其他三个单元是并列关系。本单元四课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即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到整体的发展变化,学生在层层深入地学习中走近家乡,走进我们生活的地方。四、资源拓展: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两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责任意识]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主要物产,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国情教育]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对祖国未来充满期望与自信。学情分析 已知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完成一些简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活动未知知识经验: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识图能力相对薄弱。如介绍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做好指导工作。突破措施:从生活中,让教材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接。举办知识竞赛。已知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校教育生活,对学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同学有一定的了解。未知生活经验:在实际的同伴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伴观点采则能力,不能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导致同伴交往失败。突破措施:讲解交际方法,倡导学生换位思考问题。已知策略经验: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是非观念。未知策略经验:看待问题不够全面,突破措施:头脑风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困难与障碍:学生如何建立新的观念,并把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退缩,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解决。突破措施:1.活动引领,积极实践(1)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2)活动方式多样化,在积极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留心生活,丰富体验(1)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调查和研究。(2)利用课本上的信息窗、小主持人提示、活动版块,增强学生对道法知识的敏感,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3)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创设相似的不同的情境,提供学生可以迁移的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强化感受,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且表达清晰。单元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形成初步的家乡观念,即我成长、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明白而非仅仅是简单的“老家”观念,初步形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明白家乡在祖国大地上的方位。(2)通过体验感受,懂得家乡的美、家乡养育了我,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明白是家乡人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的辛勤劳动与服务培养了我;形成热爱家乡人、关心家乡事、喜爱家乡物的乡愁或美好情感。(3)通过调查探究与思考,形成一种认知,那就是各行各业的家乡人通过艰辛劳动为我提供了生活必需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使“我”尊敬、感恩家乡人。(4)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发现家乡的各方面变化,既有物质层面的变化,也有精神层面的变化。在“我爱着家乡”的情感驱动下使学生能自由表达对家乡的爱进而形成改造建设家乡的冲动,培植希望家乡将来更加美好的期待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观察了解,形成初步的家乡观念,即我成长、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明白而非仅仅是简单的“老家”观念,初步形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明白家乡在祖国大地上的方位。(2)通过体验感受,懂得家乡的美、家乡养育了我,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明白是家乡人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的辛勤劳动与服务培养了我;形成热爱家乡人、关心家乡事、喜爱家乡物的乡愁或美好情感。(3)通过调查探究与思考,形成一种认知,那就是各行各业的家乡人通过艰辛劳动为我提供了生活必需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使“我”尊敬、感恩家乡人。难点: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发现家乡的各方面变化,既有物质层面的变化,也有精神层面的变化。在“我爱着家乡”的情感驱动下使学生能自由表达对家乡的爱进而形成改造建设家乡的冲动,培植希望家乡将来更加美好的期待之情。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单元情景总任务]同学们,我们本月要举办“最美潍坊寻访之旅”——寻找家乡之美系列活动,分为“潍”处美景(寻景),“潍”风物产(寻物),跟“潍”楷模(寻人)和“潍”变新颜(寻变化),四个活动,来发现我们生活地方的美好。【学习任务】请用文字、音乐、画作、讲述等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现自己的发现。运用你的手账,使大家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美好,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并产生中国文化自信。现在请开启你的多元寻访之旅吧!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潍”处美景(寻景) 结合三个任务《介绍家乡报告会》《家乡美景我知道》《家乡故事分享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走进家乡,发现家乡的美,讲述家乡故事。家乡物产养育我-“潍”风物产(寻物) -通过不同途径调查家乡的物产,并向同学们介绍。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跟“潍”楷模(寻人) -通过不同途径寻访、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家乡人的生活和名人,学习他们的精神何友良品质。家乡新变化-“潍”变新颜(寻变化) -通过不同途径调查寻访,查找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新变化。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1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亲近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的美丽与可爱。2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通过观察、感知,寻找习以为常的青山、绿水、小路的特别之处,从自然风光的体验中了解蕴含其中的乡土文化。3 《家乡物产养育我》 探究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家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带来的大自然的恩赐。4 《家乡物产养育我》 通过进一步感悟,体会勤劳的家乡人利用自然资源时展现出的创新与智慧。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主动观察生活在周围的家乡人,了解他们的劳动,意识到自己与这些默默无闻 的人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进一步体察,并在人格上对家乡人表示尊重,在心理上对家乡人表示认同,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7 《家乡新变化》 学会全面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前进的足音。8 《家乡新变化》 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家乡物产养育我》1课时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道法二上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