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多民族共存、和谐共处的社会现实,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多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以及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民族团结。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资料,制作成PP老师师或视频。 2. 准备一些典型的民族团结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场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各民族的歌舞视频,展示多民族文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提问:老师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各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这是我们国家各个民族的歌舞表演,让我们一同感受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吧!(视频播放) 老师: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些歌舞真好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老师:很好,A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魅力之一,拥有众多的民族和各自独特的文化。那么,接下来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吗?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老学生B:老师,我记得,我国有56个民族。 老师:非常棒,B同学回答得很准确。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各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 学生C:老师我觉得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 老师:C同学说得很对。确实,我们国家的各民族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共同促进我们的国家发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关于我国民族关系的一些知识。
2. 新课呈现(15分钟) (1)展示PP老师师或视频,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 (2)分析各民族在饮食、服饰、节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原因。 老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PP老师师和视频,感受这些文化的独特之处。老师(播放视频) 学生B(指着屏幕):老师,这个民族的服饰好漂亮啊!他们的头饰和首饰都很有特色。 老师:是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这些服饰不仅美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比如,他们的头饰和首饰,往往与他们的宗老师信仰、生活习惯和地理环境有关。 学生C:老师,我发现不同民族的饮食差异也很大。比如有的民族喜欢吃辣,有的民族喜欢吃酸。 老师:你说得对!饮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饮食差异,往往与他们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统和宗老师信仰有关。比如,喜欢吃辣的民族可能生活在气候潮湿的地区,而喜欢吃酸的民族可能生活在高原或山区。 学生D:老师,那节庆方面呢?不同民族的节庆活动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当然有了!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同民族的节庆活动,往往与他们的历史传统、宗老师信仰和民俗习惯有关。比如,有的民族在过年时会进行舞龙舞狮的表演,有的民族则会在特定的日子举行盛大的庙会或祭祀活动。 老师: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各民族在饮食、服饰、节庆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展示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案例分析(10分钟) (1)引入典型的民族团结案例,如老师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促进民族团结?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案例分析。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案例——老师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 学生A:老师,这个案例是什么意思呀? 老师:这个案例讲的是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虽然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但都能团结在一起,共同演唱同一首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学生B:哦,我明白了。那在这个案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团结精神呢? 老师:很好,同学们。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尊重和包容。无论是哪个民族,他们都能以平等的心态去接纳其他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这就是民族团结的精神。 学生C:老师,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到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促进民族团结呢? 老师:问得好!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当我们遇到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或朋友时,不要嘲笑或贬低他们的文化,而是要学会欣赏和学习。 学生D:对,老师。我们还要学会包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差异,并包容它们。 老师:没错,同学们。另外,我们还要学会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学生E:老师,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多参加一些民族文化的活动,比如民族舞蹈、民族音乐等,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提出的这些建议都很实用。通过尊重、包容、交流和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4. 小组活动(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展示报告,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并分享对民族团结的感悟。 老师:现在进入小组活动环节。首先,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将选择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你们将有机会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A:老师,我们怎么分组呢? 老师:我会按照你们的座位进行随机分组,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多样性。 学生B:老师,如果我们选择的民族我们之前不太了解,怎么办? 老师:不用担心,我会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帮助你们开始研究。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们去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 学生C:老师,我们的展示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老师:你们的报告应该包含对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些你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最后,别忘了谈谈你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D:老师,我们展示的方式有限制吗? 老师:没有,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PP老师师、海报、视频、舞台剧等等。只要能够清晰地传达你们的研究成果和感悟就可以。 学生E:老师,我们的研究时间够吗? 老师:我们有1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活动,虽然时间有限,但只要你们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资源,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老师师:好的,现在请大家开始分组并进行研究吧。(学生们开始分组,并讨论选择哪个民族进行研究,同时开始准备展示报告) 老师师:好的,时间到。现在请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进行展示。 (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感悟) 老师师:非常好,大家都做得非常出色。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还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5. 角色扮演(10分钟) (1)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特别的角色扮演活动。我们将模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生A:老师,我们怎么开始呢? 老师:首先,我会将你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不同的民族。你们需要研究并了解你们所代表民族的文化特点、传统习俗以及他们与其他民族交往的方式。 学生B:那我们要怎么模拟交流呢? 老师: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比如集市、学校、家庭聚会等,然后在这些场景中模拟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你们要注意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并在交流中展示出包容和理解。 学生C:听起来很有趣,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喜欢的民族吗? 老师:当然可以,但是 你们需要确保对所选民族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尝试去理解那些你们不太熟悉的民族文化。 学生A:老师,如果我们遇到了文化冲突怎么办呢? 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真实的生活中,文化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模拟中,你们可以尝试用沟通和理解来化解冲突,找到共同点,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学生B:老师,我觉得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关于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老师:你说得很对,这也是我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我希望你们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做好准备。 学生C: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呢? 老师师:现在就开始吧!我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然后我们将开始模拟交流。记住,尊重和理解是成功的关键。 学生们:好的,老师!我们明白了!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老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A:老师,我先来!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还了解了他们的传统节日和特色美食。 老师:非常好,A同学说得很全面。我们确实通过本节课了解了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 学生B:老师,我们还讨论了为什么民族团结这么重要。因为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共同面对挑战,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老师:B同学说得很对。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学生C:老师,我还学到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包容他们的差异,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 老师:C同学说得很深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一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老师:好了,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还深刻理解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学生:(齐声)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各民族文化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元文化。
五、老师学反思 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与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展示报告和角色扮演活动,评价其对多民族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