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布置作业
06
新课导入
01
资料链接
02
整体感知
03
诗词赏析
04
CONTENTS 教学目录
总结归纳
05
新课导入
贾生
李商隐 (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背诵李商隐的《贾生》和毛泽东的《七绝 贾谊》,引导学生回忆贾谊的生平和才华。
新课导入
七绝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新课导入
资料链接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中唐诗坛第一人的刘长卿,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登进士第后又命途多舛,屡遭贬谪,约在唐代宗大历十年(775)深秋,他在由岳鄂转运留后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的途中路经长沙,在薄暮时分趋拜贾谊故居,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沙过贾谊宅》。诗多写官场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风格简淡。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作者简介
资料链接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但他命运坎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曲就突然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的几章,就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废,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
资料链接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
第二次迁谪在公元 773 年至 777 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好符合。当时诗人因诬被贬,只身来到贾谊故居。与贾谊类似的遭遇,使诗人怀古伤今,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
资料链接
整体感知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读准字音
qīng
zhé
huàn
xié
lián
báo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3、读出感情
4、抽生朗读
5、全班齐读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①过:拜访。
②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③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④栖迟:停留,居留。
⑤惟:只,仅仅。
⑥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⑦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⑧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
《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三年谪宦③此栖迟④,
万古惟⑤留楚客⑥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⑦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⑧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沙过①贾谊②宅
刘长卿
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你被贬至长沙,寂寞地住了三年,历史上只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帝算是明君,却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如何理解这凭吊的深意?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首联点出本诗诗眼“悲”,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词赏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明确: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诗词赏析
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诗词赏析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
诗词赏析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词赏析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反语和双关的巧妙运用,极尽诗人的感伤之情。
诗词赏析
尾联: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诗词赏析
尾联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彩。
诗词赏析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诗词赏析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诗词赏析
归纳总结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主旨点拨:
归纳总结
构思:
章法: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以悲景衬悲情
暗喻
渲染环境
反语、双关
象征
归纳总结
写作手法:
1.咏史诗的共同特色
明确: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借古喻今、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2.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
明确: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情感、分析写法。
借古讽今
归纳总结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可见本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1.《长沙过贾谊宅》中于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诗句是 ,

2. 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布置作业
寂寂江山摇落
怜君何事到天涯
中考链接
3、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 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中考链接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首诗。
布置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