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道法上册第一课教学设计课 题 第一课 标题 我与社会课型 新课 备课人 上课时间核心素养 目标 (1)道德修养:理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做社会的好公民。 (2)健全人格:明确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与能力。 (3)责任意识: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教具 希沃白板5,黑板,粉笔教学 流程 导入:观看视频《大学生的暑假生活》,让学生初步感知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了解通过哪些方式社会生活的。 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我与社会》 讲授新课 总议题:透过暑期生活看我与社会的关系 议学环节一:我眼中的社会生活 议学环节二:我参与的社会生活 (1)感悟社会生活 分享你在暑假的所见所闻:在这个暑假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师:1、社会生活的特点和表现 特点:绚丽多彩 表现:(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2)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5)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豪 议学环节二:我参与的社会生活 分享你在暑假的所做所为: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收获? (收看新闻,了解国家发展动态) (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暑期读书活动) 生:1、参加志愿者服务,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参加暑期读书活动,培养了自己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国家的发展,有了高度的民族自豪感。 师: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个人角度)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社会角度) (4)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国家角度)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个人是离不开社会而生存的,个人与社会有怎样的紧密关系呢? 议学环节二:我参与的社会生活 议学要求: 1、同学分组,结合参加的社会活动做自我介绍。感受一下,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身份所代表的社会关系。 2、根据自己的不同身份绘制一张关系网图。 议学探究 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 师:一种社会关系代表一种身份,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知识拓展: 相关链接:六度空间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理论推演: 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7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 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师:课堂练习,检测巩固下大家对几种社会关系的区分。 试一试:请判断下列的社会关系 1.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 -----血缘关系 2.中秋夜,小区里的老乡、邻居们共同举办赏月活动,庆祝中秋佳节。 -----地缘关系 3.工厂给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准备了月饼等礼物。 -----业缘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是离不开社会的,那么大家小组讨论下,个人与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 师:3、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3)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绚丽多彩的社会里,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要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四、当堂检测: 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寄语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读无字之书的正确途径不包括( B ) A、要乐于参见学校社团活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 B、捕捉网络海量信息,依赖网络丰富知识,促进交往。 C、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D、积极服务和奉献社会,培养劳动精神和敬业精神。 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作业 布置 练习册相关部分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议题式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