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01
新课导入
内容总览
02
资料链接
03
整体感知
04
精读细研
05
课堂总结
06
拓展延伸
07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
新课导入
资料链接
中唐诗概述
中唐(766-835),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所以称之为“中唐之再盛”。这时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
中唐诗歌流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资料链接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资料链接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谥号文,故又称“韩吏部”“韩文公”。后人尊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韩昌黎集》传世。代表作有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散文《师说》《马说》等。其诗力求新奇,有时则流于险怪,其以文为诗的倾向,对宋诗影响很大。
作者简介
资料链接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廷供奉,韩愈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韩湘跟上来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资料
资料链接
整体感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xiāng
zhāo
shuāi
yōng
zhàng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3、读出感情
4、抽生朗读
5、全班齐读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①左迁:贬官。
②蓝田: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③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④朝奏:早晨上奏。
⑤九重天:这里指皇帝。
⑥圣明:指皇帝。
⑦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⑧肯:岂肯、哪能。
⑨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⑩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③朝奏④九重天⑤,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⑥除弊事⑦,
肯⑧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⑨,
好收吾骨瘴江边⑩。
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早晨刚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京八千里路的潮州。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精读细研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点拨:“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精读细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点拨: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以及不避罪责、刚直不阿、老而弥坚、忠心耿耿的品质,暗含对皇帝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谴责。
精读细研
点拨:“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精读细研
这两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有一首哭女之作,题为《去岁自刑部》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题驿梁》。可知他当时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诗人英雄失路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精读细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照应标题,抒发了暮年远谪的悲痛。诗人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既展现了诗人高尚的节操和风范,又不乏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精读细研
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凄切(清人纪云认为此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学生想象描绘)
精读细研
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境界雄浑。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浑,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精读细研
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精读细研
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精读细研
现在谈谈你对纪昀的“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理解。
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意气消沉;颓废失落)。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正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精读细研
归纳小结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概括主题
归纳小结
这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使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归纳小结
拓展延伸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怀乡念国之思
……
拓展延伸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常出现哪些意象。
拓展延伸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布置作业
中考链接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中考链接
布置作业
3、试从手法、内容和感情等角度表达你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理解。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中考链接
布置作业
4、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 “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 “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 “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D
中考链接
布置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