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专题之一 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成语结果影响特点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蚩尤大败炎黄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牧野大战前1046武王伐纣纣大败商朝灭亡城濮大战前7世纪后期晋楚争霸退避三舍楚军败晋文公称霸桂陵之战前4世纪中期魏齐围魏救赵魏败马陵之战魏齐魏败齐国强大长平之战前260秦赵纸上谈兵赵败东方六国再也没有能力抵抗秦军的进攻。巨鹿之战前207项羽 秦军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以少胜多漠北战役前119西汉 匈奴匈奴败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西迁。官渡之战200曹操袁绍袁绍败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以少胜多赤壁之战208曹操 孙刘联军曹操败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少胜多淝水之战383前秦 东晋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前秦败前秦瓦解,北方再次战乱;东晋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以少胜多之二 民族交往 主流:友好交往 民族意识:平等、团结(1)方式:?友好交往 昭君出塞?战争 漠北战役?改革 孝文帝改革?民族迁徙 五胡内迁(2)匈奴?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秦与匈奴:秦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临洮、辽东)防御匈奴。?汉与匈奴:西汉初,国力弱,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漠北战役),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西迁;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一部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东汉末年,匈奴内迁(五胡内迁),316年内迁的一支灭亡西晋。(3)五胡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达几百万。(4)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定都长安。苻坚重用王猛为相,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战乱。(5)北魏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之三 统一1、全国统一:(1)前221年,秦统一(2)280年,西晋统一2、局部统一:(1)曹操统一北方(2)前秦统一黄河流域(3)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之四 盛世乱世1、盛世:(1)文景之治2、乱世:(1)国人暴动(西周后期) (2)八王之乱(西晋)之五 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前209年,大泽乡,揭竿而起,在陈建立政权,失败。(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项羽、刘邦(1)巨鹿之战:前207,项羽,击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2)秦亡:前207,刘邦攻入咸阳,秦亡。(3)楚汉之争: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垓下之战)“楚河汉界”“霸王别姬”(4)西汉:前202,刘邦,长安之六 经济发展1、先秦(1)元谋人: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2)北京人: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3)山顶洞人: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采集、狩猎为主,会捕鱼,知道交换生活用品。(4)河姆渡:水稻;磨制石器,耒耜耕地;(5)半坡:磨制石器;粟;石刀收割庄稼;蔬菜;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6)黄帝时期:嫘祖发明养蚕缫丝(7)大禹治水(8)夏商西周:商周时“五谷”齐备;农业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有一定量的青铜农具;家畜家禽主要品种商朝时都有,建有牲畜圈栏,王室贵族有专门牧场;青铜器最大是司母戊鼎、独特是四羊方尊;成都平原是“三星堆”文化,有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陶瓷业发达,最早发明瓷器,商朝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玉器制造业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总称青铜文明。(9)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战国范围扩大;春秋末使用牛耕(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战国进一步推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天府之国)。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秦汉(1)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兴修灵渠,开发东南、岭南。(2)汉: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西汉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牛耕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播种工具耧车;丝织业使用提花机;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商业都市长安和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叫“市”。(3)匈奴:生产发展,表现在畜牧业、冶铸业、农耕等方面。3、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魏国修建水利工程,蜀国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2)两晋:江南地区开发原因:?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最主要原因)?南方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的重视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①兴修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②种植水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③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开发的启示: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要保证社会的和谐安定;制定适宜的经济发展政策。(3)南北朝: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①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农具。地位: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之七 政治制度(1)禅让制:尧舜禹,体现民主选举。(2)世袭制:“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于启。(3)分封制:西周(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县制:商鞅变法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5)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最高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6郡,郡下设县(影响深远)。(6)郡县制: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6郡,郡下设县(影响深远)。(7)分封诸侯:西汉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较小的侯国,无力与中央对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