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爱这土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我爱这土地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我爱这土地
I LOVE THIS LAND
艾青
01
新课导入
内容总览
02
整体感知
03
诗歌赏析
04
归纳小结
05
拓展延伸
06
布置作业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新课导入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新课导入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新课导入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无比。
新课导入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新课导入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
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营造的意境。
3.借助诗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理解艾青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
作者简介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主要事迹
整体感知——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饱经沧桑的中国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新 诗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等。
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七月派”“九叶诗派”“朦胧诗派”等。
从形式上看,新诗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运用白话,生动活泼,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奔放和直率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1)字音
嘶哑( )( ) 温柔( )
喉咙( )( ) 吹刮( ) 
腐烂( )


róu
hóu
lóng
guā

整体感知——生难字词
多音字

( )方兴未艾
( )自怨自艾
ài

假( )如这次可以放五天假( ),他打算带家人去桂林旅游。
jiǎ
jià
意为“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指悔恨
整体感知——生难字词
形近字
涌( )
踊( )
恿( )
yǒnɡ
汹涌
踊跃
怂恿
嘶( )
撕( )
厮( )

嘶哑
撕扯
厮守


yǒnɡ
yǒnɡ
整体感知——生难字词
(2)词义
【嘶哑】
【温柔】
【汹涌】
【腐烂】
【激怒】
声音沙哑。
温和柔顺。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停止、停息。
整体感知——文学常识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提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整体感知——注意重音
全诗共分两节
第一节
第二节
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诗歌品析——归纳结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以鸟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甘愿为之献身的精神。
第二节:以设问的方式,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抒发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再读诗歌,说说诗歌有几节,试着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诗歌品析——归纳内容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诗歌品析——理解诗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点
把握诗歌情感
[常见的考查形式]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歌品析——理解诗意
[答题技法]
1.抓题目。2.看背景。3.析意象。4.看尾句。
[参考答案]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表现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普遍的爱国之情,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诗歌品析——理解诗意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
合作探究
2、本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歌唱的爱国者形象。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自比,寄寓了自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赤子之心。
合作探究
补充材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城内尸体堆积如山。仅1938年10月31日一天,日军就在南昌投下300多枚炸弹,炸死市民206人。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日军共进行了14个月的狂轰滥炸,炸死居民6000多人,砸伤近8000人。重庆大轰炸惨不忍睹,桂林成为一片废墟,香港等多个城市遭受轰炸……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他省份均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
合作探究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合作探究
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前加上长长的修饰语有什么作用?
诗人在这些描述的意象前加上带有浓厚感彩的修饰语,具体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个极富象征意义的画面,真切感人,表达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最真挚的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合作探究——领悟情感
我爱这土地
反抗侵略
热爱祖国
至死不渝
第一节
第二节
鸟——诗人自己
土地——祖国大地
河流、风——抗争精神
黎明——光明、胜利
常含泪水
深爱土地
意象朴实
意蕴深远
直抒胸臆
激情澎湃
归纳小结——结构梳理
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归纳小结——主旨归纳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归纳小结
1.意象丰富,象征恰当。
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每个意象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土地”象征正在遭受日寇践踏的国土,“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等等。
2.虚实结合,视角独特。
诗的第一节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的视角进行想象,表现鸟对土地的挚爱,形象而含蓄;第二节从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实写自己“眼里常含泪水”,倾诉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种虚实的结合,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
归纳小结——写作特色
3.用了多个“的”字。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归纳小结——结构梳理
古诗词中常见的“鸟”的意象
常常引起游子思归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大雁
古人也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传送书信的使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拓展延伸
寄托诗人哀怨之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作杜鹃,日夜悲鸣,啼声凄切,泪尽继而流血。
鸣声像“不如归去”,诗人常将它用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
拓展延伸
它的叫声清脆婉转,诗人常借它表达喜悦之情。
黄鹂,又名黄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拓展延伸
关于爱国的诗词名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拓展延伸
学习仿写诗歌
今日的祖国,欣欣向荣,发展迅猛。假如你是一只鸟,为了实现中国梦,你会唱些什么呢?请仿照课文第一节,也写上几行诗句。
[写作指导]
仿写诗歌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①形式上,仿照课文诗句,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分行写出来。②内容上,选取新时代表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有关意象,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
布置作业
[写作示范]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甘霖所滋润着的土地,
这不断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
这快节奏延伸的神奇的高铁,
和那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
新时代表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意象
布置作业
阅读训练
1.阅读《错误》,回答文后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布置作业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布置作业
1.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句是: 。
2.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 、 、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 , “。
3.“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
是 ,表现了 。
布置作业
4.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备受相思煎熬。
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
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南小城。
布置作业
5.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柳絮”“东风”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B.“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是个“错误”,是因为“我”并不是闺中女子所等待的那个人;说是“美丽”的,则强调女子容顔漂亮,让人惊艳。
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部分(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
D.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
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1.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 马蹄 春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 比喻 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4. A “莲花的开落”应比喻“闺中女子”的容颜憔悴。
5. B,说“错误”是“美丽”的,是因为这瞬间的误会传达出一种蕴含悲伤的美。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本课练习。
布置作业
3、诗歌改写
艾青的作品语言质朴、流畅,诗作意象鲜明,请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况,把《我爱这土地》改写为一篇散文,不少于400字。
布置作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