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直通车】2024年浙教版新八年级暑假提升专练第06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配制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2、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3、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一)溶液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p%=×100%=×100%;(3)变形公式:m质=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m液=。(4)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p%=×100% (S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二)溶液的配制(1)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2)步骤:①计算: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②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③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④装瓶并贴上标签。(3)误差分析:1.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时,砝码和固体药品位置颠倒,并使用了游码。p%偏低2.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p%偏低3.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p%偏高4.将烧杯中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p%无影响5.使用的天平砝码生锈了。p%偏高6.食盐中含有泥沙。p%偏低7.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刚用蒸馏水洗涤过的试剂瓶。p%偏低(三)溶液的稀释和浓缩(1)依据:溶液稀释前后,m质不变;(2)注意: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3)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①原则: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将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在浓溶液中加入溶剂水,由于加入的水属于溶剂,所以溶剂的质量和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增加,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可以解决稀释溶液时的相关问题。②计算公式:m浓·p1%(浓)=m稀··p2%(稀)或m浓··p1%=(m浓+m水)··p2%扩展:V浓·ρ浓·p1%(浓)=V稀·ρ稀·p2%(稀)注意:01 溶液的质量分数1.如图表示一杯刚配制的饱和蔗糖溶液,要增加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升温 B.降温 C.加糖 D.搅拌【答案】A【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增大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减小溶剂,据此分析即可。【解答】A.溶液升温后,蔗糖的溶解度会增大,杯中未溶的蔗糖会继续溶解,而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A正确;B.降温时,蔗糖溶液的溶解度会减小,会有更多的蔗糖析出,溶质质量减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故B错误;C.现在蔗糖溶液已经饱和,再加入蔗糖也不会溶解,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D.搅拌不能使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增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B.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C.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D.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氧化钠【答案】C【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2)根据公式可知,当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发生改变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发生改变。【解答】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溶剂减少,溶质析出,但是溶液仍然饱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A不合题意;B.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解度增大,但是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合题意;C.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它仍为饱和溶液,但是溶解度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符合题意;D.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氧化钠,加入的氯化钠也不会溶解,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C。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小明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30克、40克和50克食盐(如图)。充分溶解后这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确定溶质质量,然后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计算即可。【解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因为30g<36g,所以甲不饱和溶液;因为40g和50g都大于36g,所以乙和丙都是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故选B。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增大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C.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有晶体析出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及饱和溶液等相关的知识点来分析解答并作出判断.【解答】解:A、不饱和变为饱和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A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如果是通过降温的方法析出晶体,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故B说法错误;C、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话,其饱和溶液降温时,不析出晶体,.故C说法不正确;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析出晶体,温度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D.5.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蒸发掉20克水③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克水③加入3.2克食盐④加入5克食盐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解答】 ①蒸发掉20克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 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克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③加入3.2克食盐,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④加入5克食盐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A.6.20℃时,在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丙>乙C.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D.升高温度,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答案】A【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注意特殊固体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解答】A、20℃100克水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甲和丙均有剩余,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乙没有剩余,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在该温度下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故A正确;B、20℃100克水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甲和丙均有剩余,且甲剩余的更多,所以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丙,乙没有剩余,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即甲<丙<乙,B错误;C、20℃100克水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甲和丙均有剩余,乙没有剩余,所以乙的溶质质量最大,C错误;D、若甲乙丙三种固体中存在氢氧化钙,那么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会降低,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A。7.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g,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10g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C.加入100g 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g【答案】D【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各个选项中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g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A.加入10g食盐固体,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A错误;B.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那么还剩水45g,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C.加入100g 10%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10%不变,故C错误;D.把谁蒸发掉50g,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故选D。8.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暴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g 5.4%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A.500g B.400g C.200g D.100g【答案】B【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设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x,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0g×5.4%=(500g+x)×3%x=400g故答案为:B。9.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40g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B.蒸发一半的水C.加入3.2克食盐D.加入5克食盐【答案】D【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要使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变成20%的NaCl溶液,可采取加入溶质氯化钠继续溶解或蒸发部分溶剂水的方法;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加入氯化钠或蒸发水的质量。【解答】若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则:,解得x=20g若采取加入溶质的方法:设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解得y=5g加入40g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后质量分数为。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10.沿海地区主要通过海水晒盐的方式得到粗盐,小文取一杯食盐水模拟海水晒盐进行恒温蒸发得到食盐, 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合理的组合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溶剂未析出固体可能刚好饱和可能未饱和,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蒸发25g水未析出固体,可能刚好饱和,可能未饱和,蒸发50g水析出固体,达到饱和,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蒸发25g水后的小于或等于蒸发掉50g之后的, 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①④ 图像正确;故选D。11.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3)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答案】(1)不饱和(2)丙丁(3)50【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溶液饱和后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据此判断乙溶液是否饱和;(2)溶质质量分数=;(3)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计算。【解答】(1)丙中出现析出的晶体,则丙为饱和溶液,那么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5g晶体。乙蒸发10g水只析出3g晶体,可见乙为不饱和溶液。(2)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而溶剂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和丁中都出现晶体,则丙和丁为相同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那么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晶体5g,设它的溶解度为x,;解得:x=50g。12.氢氧化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等方面也要使用大量的氢氧化钠。现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2g/cm3)去配制6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克。(2)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 需要水多少毫升 【答案】(1)4.8(2)氢氧化钠溶液25毫升,需要水30毫升。【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首先根据“溶液质量=”计算出需要16%的溶液质量,而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等于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体积即可。【解答】(1)溶质的质量为:60g×8%=4.8g;(2)需要16%的氢氧化钠溶液:4.8g÷16%=30g;需要加水的质量:60g-30g=30g;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需要加水的体积:。13.小德在生物实验室观察到很多生物标本浸泡在某种液体中,后来得知该液体为福尔马林。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1)实验室中,要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需要甲醛的质量为多少?(2)如果将该溶液稀释为35%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解:需要甲醛的质量:(2)解:能够得到35%的溶液质量为: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需要加水的体积:【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100克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已知溶液质量是100g,质量分数是40%,所以根据可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2)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所加水量=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再根据关系式求解。02 溶液的配制1.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滴加试剂C.配制溶液D.蒸发溶液【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倾倒液体时,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B.滴加试剂时,胶头滴管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C.量筒是专门的测量工具,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C错误;D.蒸发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D正确。故选D。2.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B 天平调平后在托盘中垫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提高食盐的溶解能力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A、根据用剩药品需放入指定容器分析;B、根据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防止托盘上污物污染试剂,且防止腐蚀托盘分析;C、根据液体量取体积更方便分析;D、根据溶解时玻璃棒加速溶解的作用分析.【解答】A、 用剩的食盐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止污染整瓶试剂,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不符合题意;B、 天平调平后在托盘中垫纸 ,是为了防止腐蚀托盘及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C、水量取体积更方便,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操作简便,符合题意;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加速溶解,不能提高食盐溶解能力,不符合题意;故选C。3.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14%的氯化钠溶液,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溶液配置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量取液体时,读数俯大仰小。【解答】 50g质量分数14%的氯化钠溶液,液体体积为36mL,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会更加准确, ③ 错误;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水体积偏大,水量取少了,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⑤ 错误,故答案为:C。4.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答案】B【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分析。【解答】A. 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溶剂的质量不变,则会造成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偏小,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C. 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的质量不变,则会造成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D. 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答案为:B。5.同学们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为实验操作过程:(1)称量氯化钠时,若按如图操作,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的药品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按正确操作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应如何操作____(填字母)。A.减少砝码 B.增加食盐 C.调节平衡螺母(3)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偏小(2)B(3)①②③【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液体溶液的配置包括溶质溶剂的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移液、定容等基础操作,还包括一些混合溶液的前后加入顺序及利用一些试剂自身的化学性质,掌握了溶液配制的技巧,可以大大缩短配置时间,提高实验效率。【解答】(1)左右盘放反了,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所以称量氯化钠时,若按如图操作,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的药品质量偏小;(2)称量固定质量的物品时,我们先用砝码和游码凑好7.5克,通过加减食盐使其平衡, 按正确操作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说明食盐少,应该增加食盐,选B(3) 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使得溶质的质量偏小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使得溶质的质量偏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仰视读数会偏小,使得真实的水量大于需要的水量,相当于多加了水;④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所以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质量分数;选①②③故答案为:(1)偏小(2)B(3) ①②③6.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向右移动砝码(3)为提高精度,某同学们对粗盐进行了提纯,请参考图2回答:以下操作中,操作②的名称是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③②①⑤④(2)B(3)过滤(4)①②③【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2)根据定量称量的操作过程判断;(3)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如下:③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②用天平称量10g氯化钠;①将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备用;⑤用量筒测量90mL水倒入烧杯;④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解。则正确顺序为: ③②①⑤④ 。(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操作为:减少适量氯化钠的质量,故选B。(3)根据图2可知,步骤②分离泥沙和溶液,应该为过滤。(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那么食盐和纸片的质量和等于砝码质量,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②符合题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③符合题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故选①②③。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一:如图,是甲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指出上面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2)以上实验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至少写出两点)(3)第④步骤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采取 ____(填字母)的操作。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4)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 称量精盐并并计算产率(5)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15%氯化钠溶液。用天平称取7.5g提纯得到的精盐,再用量筒量取4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⑤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⑥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搅拌,加速溶解;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引流(3)B(4)①⑤②③⑥④(5)④【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2)根据溶解、结晶和过滤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3)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规范判断;(4)根据粗盐提纯实验过程解答;(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不能直接将溶液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则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⑥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根据图片可知,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在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第④步骤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剩余的热量将未结晶的固体析出,故选B;(4)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药品、称量、量取水、溶解、过滤、蒸发,故选:①⑤②③⑥④,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5)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氯化钠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不合题意;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溶剂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不合题意;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导致溶剂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③不合题意;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溶剂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④符合题意;⑤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⑤不合题意。故选④。03 溶液的稀释浓缩问题1.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浓硫酸(H2SO4)500毫升浓度(质量分数) 98%密度 1.84克/厘米3相对分子质量 98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1)这瓶浓硫酸的含溶质 g。(2)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答案】(1)901.6(2)解: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为x,有600g×19.6%=98%x;解得:x=120g;需要这种硫酸的体积为:V=m/ρ=120g/1.84g/cm3≈65.2cm3=65.2mL;【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计算浓硫酸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即可;(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浓硫酸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浓硫酸的体积即可。【解答】(1)这瓶浓硫酸的质量为:m=ρV=1.84g/cm3×500cm3=920g,其中溶质质量为:920g×98%=901.6g。2.二氧化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每周放学后均要用该消毒剂对全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 80%密度 1.2克/厘米3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1)该瓶消毒剂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为 g;(2)我校欲配制30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g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ml水 【答案】(1)1200;960(2)需要80%的消毒液质量为x,80%x=3000g×20%;解得:x=750g;需要加水的质量:3000g-750g=2250g;V水=2250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消毒剂的质量,而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为等量条件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出需要80%的消毒液的质量。接下来稀释前后溶液质量之差就是加水的质量,最后计算加水的体积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该瓶消毒剂溶液质量:m=ρV=1.2g/cm3×1000cm3=1200g;溶质质量为:1200g×80%=960g。3.“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过氧乙酸(1L)溶质质量分数 20%密度 1.2 g/cm3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答案】(1)240(2)12g×20%=m稀×0.5%m=480gm水=480g-12g=468g【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m液=ρ液×V;m质=m液×A%;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液浓×A%=m液稀×B% ;【解答】(1)1L=1000mL,m液=ρ液×V= 1.2 g/cm3 ×1000mL=1200g;m质=m液×A%=1200g×20%=240g;(2)设加水后的稀溶液为m稀,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m浓×A%=m稀×B%12g×20%=m稀×0.5%m=480gm水=480g-12g=468g4.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m=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答案】(1)13.6(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x=300g,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确定m值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注意溶质质量为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3.6克,则m=13.6.故答案为:(1)13.6;(2)26.4%;(3)300g。5.实验室要配制质量分数5%的盐酸400毫升,需要质量分数20%的盐酸多少毫升?(已知质量分数5%盐酸的密度是1.02g/mL,质量分数20%盐酸的密度是1.1g/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解:设需要20%的盐酸的体积为V,则V稀·ρ稀·a稀%=V·ρ浓·a浓%400mL×1.02g/mL×5%=V×1.1 g/mL×20%V=92.7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6.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密度(g/mL)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0 1.84(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 。(2)质量分数80%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40%。(3)欲配制 300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0%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1 位小数)【答案】(1)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2)>(3)设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300g×30%=x·90%,x=100g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的体积分别为:=55.6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2)溶质质量分数=;(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90%的浓硫酸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2)根据表格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73g/cm3,设原来硫酸的体积为V,则原来溶质的质量:1.73g/cm3×V×80%;等体积的水的质量:1g/cm3×V;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即溶质质量分数大于40%。7.如图是硫酸的密度和浓度的对照表,阅读后计算: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密度(克/厘米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1)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浓硫酸多少毫升 再加水多少毫升 (2)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54.3毫升|900毫升(2)质量分数为:50.0%,所以密度为1.40克/厘米3【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98%的浓硫酸的质量,然后用质量除以密度计算出浓硫酸的体积;而加水的质量就等于配制后溶液的质量与配制前溶液质量的差;(2)首先根据密度乘以体积计算出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质量,然后与水的质量相加计算出溶液的总质量,接下来计算这时硫酸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质量分数查表得到溶液的密度。【解答】(1)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98%的浓硫酸质量为x,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得到:1000g×9.8%=98%x;解得:x=100g;这些浓硫酸的体积为:100g÷1.84g/cm3≈54.3cm3=54.3mL;需要加水的质量:1000g-100g=900g;需要加水的体积:900g÷1g/cm3=900cm3=900mL;(2)100mL90%的硫酸的密度为1.81g/mL,质量为:1.81g/mL×100mL=181g;144.8mL水的质量是144.8g;那么混合后的总质量为:181g+144.8g=325.8g;那么这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查表可知,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0%时,密度为1.4g/cm3。1. 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答案】B【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B、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正确;C、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胶头滴管、漏斗,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D、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实验室配制100g5%的NaCl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 防止污染药品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防止腐蚀天平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防止污染药品,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使量取的水更准确,故B正确不合题意;C.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增大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溶解能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D.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防止腐蚀天平,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3.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2)根据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3)根据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变化分析;(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饱和;如果没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解答】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D.原来的溶液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4.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制,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判断。【解答】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50g×14%=7.0g,故①正确不合题意;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从而防止托盘被腐蚀,故②正确不合题意;③需要水的质量为:50g-7g=43g,即水的体积为43mL,那么选用43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③错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故④正确不合题意;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水的体积偏大,而实际量取水的质量偏小,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⑤错误。故选C。5.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液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解答】A、不饱和溶液升温,则该溶液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没有加入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故A错误;B、 石灰水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10℃时,则会析出一部分氢氧化钙晶体,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故B正确;C、 向不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溶质质量改变,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但温度没有改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D、 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是稀释的过程,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但温度没有改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B。6.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答案】B【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是100克食盐水中10克食盐分析。【解答】 假设食盐水为100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中溶质(食盐)为10g、溶剂(水)为90g、溶液(盐水)为100g,则 该食盐水m质∶m剂 ∶m液= 1:9:10;故选B。7.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8g、40g、40g某种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C.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D.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丙【答案】D【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甲乙和丙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水温分别为20℃和30℃,甲丙烧杯中的蔗糖全部溶解,乙烧杯中蔗糖未能全部溶解,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底部均无固体剩余,则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一种是饱和溶液,另一种是不饱和溶液。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甲乙<丙,但甲乙无法判断。【解答】A:由乙和丙可知,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甲丙中的溶液底部均无固体剩余,则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一种是饱和溶液,另一种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加入的固体质量甲<乙,乙中部分剩余,但不知道剩余量,所以无法比较两者的质量分数大小,故C错误。D:乙丙中相同量的水中加入的固体质量也相同,但乙有剩余,说明乙中溶解的量小于丙,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丙。故D正确。所以选:D。8.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2)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水的质量分数的变化;(4)根据溶解度的变化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解答】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不变,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A错误;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温度下保持饱和状态,因为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C.在③→④过程中,由于有未溶的晶体存在,因此溶液始终饱和。由于溶解度的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水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D正确。故选D。9.最近比较流行的“天气预报瓶”(如图)虽然很难准确反映天气的变化,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在瓶中确实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结晶,这个过程看起来相当神奇,也很有美感。比如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C.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如图所示,瓶中有羽毛状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一定是该种晶体的不饱和溶液【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则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3)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判断;(4)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解答】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的,故D错误;温度不变,该物质的溶解度不变,那么瓶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不变,故A错误;析出晶体后,瓶中溶质的质量肯定减少了,故B正确;溶质质量减小,但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故C错误。故选B。10.现对某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g水析出ag固体,若蒸发20g水析出bg固体,若蒸发30g水析出cg固体,则下列关系是正确的是( )A.c=a+b B.c=2b﹣a C.c=2b+a D.c=2a+b【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即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列式计算即可。【解答】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即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解得:c=2b-a。故选B。11. 在室温下,小北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B.在t ℃时,A的溶解度一定为50克C.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示中加入物质溶解情况,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质量减小分析。【解答】A、溶液①加入5gA部分溶解,说明为①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B、 因不能确定③是否为饱和,所以不能确定t ℃时A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C、 溶液②和溶液④都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符合题意;D、 溶液③冷却后会析出晶体,其质量大于溶液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3)根据表格确定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4)物体的溶解度越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解答】A. 根据表格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 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即27.7g硫酸镁和100g水可配制成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C. 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硫酸镁49g,那么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故C正确;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溶液仍然饱和,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C。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3。(1)图1中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 (选填 “相等”或“不相等”);(3)图3中M表示的是 物质(选填“甲”或“乙”)【答案】(1)饱和(2)相等(3)甲【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饱和;(2)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溶解度大小,结合图1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1中甲出现未溶的晶体,则甲是饱和溶液;(2)图2中,两种物质全部溶解,此时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则溶液质量相等。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3)根据图3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则放入相同质量的物质后,首先达到饱和的应该是M。根据图1可知,M表示甲。14.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编号 A B C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溶液质量(克) 59 68 68(1)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碘酒溶液的溶剂为 。(2)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编号)。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9%的盐水,需加水 克。【答案】(1)溶剂是酒精(2)A;941【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一般情况下,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化合物称为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凡是气体或固体溶于液体时,则称液体为溶剂,而称气体或固体为溶质。若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解答】(1)一般情况下,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化合物称为溶剂,所以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2)从BC杯中可以看出50克的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8克,所以BC都是饱和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抓住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入的水的质量为X。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59+X)×9%=9克,所以解的X=41克;故答案为:(1)酒精(2)A;41克15. 20℃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 固体x(不含质),充分解后逐渐升温,并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溶液的温度/℃ 20 35 50 65 75剩余固体x的质量/g 10.4 8.0 5.0 0 0(1)35℃时,该溶液的质量是 ;(2)65℃时,该溶液是____(选填编号);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无法判断(3)50℃时,固体x的溶解度是 ;该温度下,使烧杯中剩余的5g固体x全部溶解,至少加入 水;(4)发现小李同学在用量筒取50mL水时俯视读数,则20℃时的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正确操作时的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1)57g(2)C(3)20g;25g(4)偏大【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俯大仰小中俯大是指如果俯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解答】(1)由表得,50g35度水可溶解7克固体,即溶质为7克,所以溶液质量57g;(2)没有溶质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没饱和,所以65度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3)50g50度水可溶解10克固体,溶解度对应溶剂为100克,所以溶解度为20g,50g50度水可溶解10克固体,溶解5g固体需要25g水;(4) 用量筒取50mL水时俯视读数, 测量水的实际质量小于50g,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6.下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称量 g氯化钠。(2)若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 。(3)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D 量取所需水量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 准确读数(4)实验过程中发现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全部溶于水中,若要判断所得溶液是否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采用的实验操作及观察要点是: 。【答案】(1)7.5(2)减少左盘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3)D(4)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观察,若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定量称量时,只能通过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左盘物体的质量偏大还是偏小,进而进行调整即可;(3)将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进行比较,哪个二者是一致的,哪个就是正确选项。(4)加入溶质后,如果固体的质量减小,那么说明为不饱和溶液;如果固体的质量不变,那么说明为饱和溶液,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2)若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那么说明左盘质量偏大,那么接下来的操作为:减少左盘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3)A.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会对试剂造成污染,故A错误;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但是不会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B错误;C.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是为了避免食盐对托盘的腐蚀,故C错误;D.量取所需水量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D正确。故选D。(4)实验过程中发现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全部溶于水中,若要判断所得溶液是否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采用的实验操作及观察要点是: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观察,若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17.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1)D操作应选用量程为 mL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C.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D.称量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答案】(1)50(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3)A;C【知识点】误差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选择按一次性量取,量程等于或稍大于所量体积分析;(2)根据溶解时玻璃棒加速溶解的作用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分析。【解答】(1)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需氯化钠质量为50g×5%=2.5g,则需水的体积为47.5mL,要选择50毫升的量筒。(2)E为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3)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正确; 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B错误; 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 ,会使溶剂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正确; 称量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溶质质量会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错误。故答案为:(1)50;(2)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AC。18.硫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1)现要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2)若取36g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多少?【答案】(1)解:设需要过氧化氢浓溶液的质量为m,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30%×m=3%×200克m=20克m水=200克-20克=180克v= = =180cm3答:需要加入水180毫升。(2)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需要加水的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2)根据电解前后硫酸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减少质量为电解的水的质量分析。19.农民伯伯在挑选种子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当作种子,通常用 10%-20%的食盐溶 液选种。现需配制 200 千克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 问:(1)需要食盐 千克;(2)你认为农民伯伯该挑选 (选填“浮在液面上”或“沉入盐水中”) 的用作 种子;(3)取上述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 45 千克, 配制成质量分数变为 9%的食盐 水,则需加多少千克水?【答案】(1)32(2)沉入盐水中(3)解: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16%×45kg=9%×mm=80kgm水=80kg-45kg=35kg【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16%的食盐溶液的质量,然后前后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需要加水的质量。【解答】(1)需要食盐的质量:200kg×16%=32kg;(2)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密度小于盐水;在水里下沉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且种子的密度越大,说明种子越饱满,因此:农民伯伯应该挑选沉入盐水中的种子。20.二氧化氯消毒液是一种消毒剂,一瓶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标签如右图所示,试回答:(1)取该二氧化氯消毒液200毫升,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多少克?(2)若将这2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与1千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该校欲配置60千克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以消毒,需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升水?【答案】(1)解:m液=ρ液V液=1.2g/cm3×200mL=240gm质=80%m液=192g(2)解:由于m质前=m质后所以192g=A%×(240g+1000g)得到:A%=15.5%(3)解:由于m质前=m质后所以80%×m液=20%×60kgm液=15kgV加水=45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由密度公式求解溶液质量,由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求解溶质质量;(2) 二氧化氯消毒液与1千克水均匀混合 ,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不变;(3)配置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列方程求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直通车】2024年浙教版新八年级暑假提升专练第06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配制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2、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3、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一)溶液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p%=×100%=×100%;(3)变形公式:m质=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m液=。(4)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p%=×100% (S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二)溶液的配制(1)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2)步骤:①计算: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②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③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④装瓶并贴上标签。(3)误差分析:1.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时,砝码和固体药品位置颠倒,并使用了游码。p%偏低2.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p%偏低3.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p%偏高4.将烧杯中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p%无影响5.使用的天平砝码生锈了。p%偏高6.食盐中含有泥沙。p%偏低7.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刚用蒸馏水洗涤过的试剂瓶。p%偏低(三)溶液的稀释和浓缩(1)依据:溶液稀释前后,m质不变;(2)注意: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3)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①原则: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将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在浓溶液中加入溶剂水,由于加入的水属于溶剂,所以溶剂的质量和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增加,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可以解决稀释溶液时的相关问题。②计算公式:m浓·p1%(浓)=m稀··p2%(稀)或m浓··p1%=(m浓+m水)··p2%扩展:V浓·ρ浓·p1%(浓)=V稀·ρ稀·p2%(稀)注意:01 溶液的质量分数1.如图表示一杯刚配制的饱和蔗糖溶液,要增加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升温 B.降温 C.加糖 D.搅拌2.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B.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C.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 D.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氧化钠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小明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30克、40克和50克食盐(如图)。充分溶解后这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增大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C.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有晶体析出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5.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蒸发掉20克水 ②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克水 ③加入3.2克食 ④加入5克食盐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6.20℃时,在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丙>乙C.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D.升高温度,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7.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g,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10g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C.加入100g 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g8.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暴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g 5.4%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A.500g B.400g C.200g D.100g9.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40g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 B.蒸发一半的水C.加入3.2克食盐 D.加入5克食盐10.沿海地区主要通过海水晒盐的方式得到粗盐,小文取一杯食盐水模拟海水晒盐进行恒温蒸发得到食盐, 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合理的组合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1.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3)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12.氢氧化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等方面也要使用大量的氢氧化钠。现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2g/cm3)去配制6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克。(2)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 需要水多少毫升 13.小德在生物实验室观察到很多生物标本浸泡在某种液体中,后来得知该液体为福尔马林。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1)实验室中,要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需要甲醛的质量为多少?(2)如果将该溶液稀释为35%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02 溶液的配制1.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试剂 C.配制溶液 D.蒸发溶液2.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B 天平调平后在托盘中垫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提高食盐的溶解能力A.A B.B C.C D.D3.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14%的氯化钠溶液,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4.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5.同学们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为实验操作过程:(1)称量氯化钠时,若按如图操作,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的药品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按正确操作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应如何操作____(填字母)。A.减少砝码 B.增加食盐 C.调节平衡螺母(3)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6.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向右移动砝码(3)为提高精度,某同学们对粗盐进行了提纯,请参考图2回答:以下操作中,操作②的名称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一:如图,是甲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指出上面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2)以上实验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至少写出两点)(3)第④步骤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采取 (填字母)的操作。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4)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 称量精盐并并计算产率(5)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15%氯化钠溶液。用天平称取7.5g提纯得到的精盐,再用量筒量取4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 ⑤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03 溶液的稀释浓缩问题1.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浓硫酸(H2SO4)500毫升浓度(质量分数) 98%密度 1.84克/厘米3相对分子质量 98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1)这瓶浓硫酸的含溶质 g。(2)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2.二氧化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每周放学后均要用该消毒剂对全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 80%密度 1.2克/厘米3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1)该瓶消毒剂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为 g;(2)我校欲配制30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g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ml水 3.“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过氧乙酸(1L)溶质质量分数 20%密度 1.2 g/cm3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4.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m=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3)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5.实验室要配制质量分数5%的盐酸400毫升,需要质量分数20%的盐酸多少毫升?(已知质量分数5%盐酸的密度是1.02g/mL,质量分数20%盐酸的密度是1.1g/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密度(g/mL)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0 1.84(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 。(2)质量分数80%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40%。(3)欲配制 300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0%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1 位小数)7.如图是硫酸的密度和浓度的对照表,阅读后计算: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密度(克/厘米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1)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浓硫酸多少毫升 再加水多少毫升 (2)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多少 1. 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 防止污染药品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防止腐蚀天平3.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4.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制,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5.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6.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7.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8g、40g、40g某种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C.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D.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丙8.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9.最近比较流行的“天气预报瓶”(如图)虽然很难准确反映天气的变化,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在瓶中确实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结晶,这个过程看起来相当神奇,也很有美感。比如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C.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如图所示,瓶中有羽毛状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一定是该种晶体的不饱和溶液10.现对某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g水析出ag固体,若蒸发20g水析出bg固体,若蒸发30g水析出cg固体,则下列关系是正确的是( )A.c=a+b B.c=2b﹣a C.c=2b+a D.c=2a+b11. 在室温下,小北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 B.在t ℃时,A的溶解度一定为50克C.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12.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3。(1)图1中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 (选填 “相等”或“不相等”);(3)图3中M表示的是 物质(选填“甲”或“乙”)14.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编号 A B C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溶液质量(克) 59 68 68(1)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碘酒溶液的溶剂为 。(2)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编号)。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9%的盐水,需加水 克。15. 20℃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 固体x(不含质),充分解后逐渐升温,并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溶液的温度/℃ 20 35 50 65 75剩余固体x的质量/g 10.4 8.0 5.0 0 0(1)35℃时,该溶液的质量是 ;(2)65℃时,该溶液是____(选填编号);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无法判断(3)50℃时,固体x的溶解度是 ;该温度下,使烧杯中剩余的5g固体x全部溶解,至少加入 水;(4)发现小李同学在用量筒取50mL水时俯视读数,则20℃时的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正确操作时的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6.下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称量 g氯化钠。(2)若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 。(3)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D 量取所需水量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 准确读数(4)实验过程中发现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全部溶于水中,若要判断所得溶液是否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采用的实验操作及观察要点是: 。17.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1)D操作应选用量程为 mL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C.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D.称量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18.硫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1)现要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2)若取36g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多少?19.农民伯伯在挑选种子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当作种子,通常用 10%-20%的食盐溶 液选种。现需配制 200 千克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 问:(1)需要食盐 千克;(2)你认为农民伯伯该挑选 (选填“浮在液面上”或“沉入盐水中”) 的用作 种子;(3)取上述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 45 千克, 配制成质量分数变为 9%的食盐 水,则需加多少千克水?20.二氧化氯消毒液是一种消毒剂,一瓶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标签如右图所示,试回答:(1)取该二氧化氯消毒液200毫升,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多少克?(2)若将这2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与1千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该校欲配置60千克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以消毒,需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升水?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暑假直通车】2024年浙教版新八年级暑假提升专练06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配制(原卷版).docx 【暑假直通车】2024年浙教版新八年级暑假提升专练06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配制(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