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森林与小鸟》教案1、 教材分析:乐曲《森林与小鸟》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欢腾的大森林,其中不时地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的这首乐曲主要是听赏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由四个小圆舞曲组成。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用木琴作为领奏乐器;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2、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但是在欣赏乐曲方面,大多数学生只是图个热闹,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里,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就要在欣赏乐曲方面多下工夫,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2、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能用身体律动、打击乐器等划分出乐器的大体段落。3、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让学生能排列出音乐出现的顺序。4、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让学生能正确的排列出音乐出现的顺序。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眼罩、小鸟、打击乐器、电子琴六、教学过程;1、 导入:在今天这节音乐课中,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呀?(小鸟)那你们会模仿小鸟的叫声吗?(生模仿)小鸟不会像我们人一样会说我们的语言,但是3一样有自己丰富的语言与情感。今天老师除了带来这位新朋友之外,还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和它有关的乐曲,名字叫《森林与小鸟》是一首管弦乐作品,由关筑声曲。2、 完整聆听乐曲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变成了一只小鸟,生活在优美的大森林里,仔细聆听这段乐曲,用心去体会和感受。3、 分段聆听1、 A部分(欢快的小鸟)(1) 有一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的出现,大家听出来了吗?(2) 用“啦”音模唱这段旋律。(3) 这段音乐的情绪和速度让你觉得它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小鸟?(师贴小鸟的图片在黑板上)(4) 现在我们跟着这段音乐一起来做一做声势律动吧!2、 B部分(热闹的小鸟)(1) 刚才我们和黄色的小鸟一起聆听了这段乐曲,这次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又让你感觉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小鸟来了?(2) 这段音乐币刚才那一段的音乐更欢快一些,情绪更热烈一些,那在这段热闹的音乐中怎么能少了我们的打击乐器呢?那让我们拿出桌子上的打击乐器为小鸟伴奏吧!(3) 师出示打击乐器响板、三角铁,介绍着两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随音乐伴奏。3、 C部分(飞舞的小鸟)(1) 同学们来听一听这段旋律和前面的一样吗?(2) 他们的节奏更加的舒展了,就像小鸟在翩翩起舞,你们想和小鸟一起来跳舞吗?(3) 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模仿小鸟跳舞时的样子。(4) 那这段音乐你们觉得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小鸟呢?这就是我们音乐的第三段主题。4、 D部分(轻快的小鸟)(1) 小鸟跳完了舞蹈又接着向我们走来了,仔细听,这段音乐让你感觉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小鸟来了呢?(2) 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4、 做游戏我们刚才聆听了乐曲的四个主题,现在老师做动作你们来猜一猜是哪一个主题呢?1、 完整聆听2、 完整的聆听全曲,每段旋律在乐曲中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出现的?(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把乐曲的顺序排列出来)3、 让我们随着这段欢快的音乐一起表演吧!5、 拓展;1、 这首乐曲的体裁是管弦乐,现在老师播放一小段管弦乐的现场表演视频让你们欣赏一下。(播放《康康舞曲》)是介绍一下管弦乐2、 管弦乐队通常是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器等不同乐曲组合而成。而我们的弦乐组由弓弦乐曲和拨弦乐器组成(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竖琴)、木管组则由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组成、铜管组有短号、小号、法国号、长号、大号组成、打击组则由定音鼓、小鼓、钹、三角铁、排钟、木琴、架子鼓、铃鼓等等。6、 总结:在今天的这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行动去保护我们的家园,就如我们这首乐曲里面的小鸟一样,更加快乐的在森林里生活!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教学反思】: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一种以倾听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音乐活动,它主要通过倾听来达到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喜爱音乐的目的。欣赏音乐,倾听是必要的,但在小学阶段以行动参与实践的方式认识音乐,享受音乐也十分重要。作为音乐欣赏课应追求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境界,即:边听边随之律动,边动边学习思考。唯有让学生经历审美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聆听、参与的基础上以“思”感悟音乐,从而获得审美的方法及手段,音乐学科才能真正体现其特有的“审美价值”。一、合理安排,使教学具有实效性“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欣赏了《森林与小鸟》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突出两个特点:其一,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从感性逐步过渡、避免专业化、理性化的教学方式;其二,针对乐曲的艺术特征,寻找教学切入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其成为学生感受、体验、认识乐曲的一条贯穿线,从而为完整、深入、透彻的理解乐曲提供良好的基础。二、加强实践,使教学具有参与性在《森林与小鸟》的教学中,通过聆听乐曲、模唱主题、打击乐器伴奏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共同体验和伙伴合作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信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本课通过丰富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整、深入、透彻地欣赏了乐曲,使学生感知、体验了乐曲的音乐情绪等,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注意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情感体验能力、音乐想象能力等。还需改进的是,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练习的过程,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充分的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兴趣、展示自我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