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课程名称 《西风的话》授课人 学校名称教学对象 四年级 学科 音乐 课时安排 1一、教材分析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受,而且能够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特点的对比、关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1.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2.认识渐强渐弱记号,能用歌声表现力度变化。3.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生平及其代表作。4、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唱准旋律。2、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3、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三、教学策略与设计从模仿风声开始让学生感受强弱对比变化,从而学习歌曲时发声圆润,气息流畅,最后推出作者介绍并拓展卡农的了解以及轮唱的初步体验。四、教学环境与设备、资源准备多媒体、钢琴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应用及分析一、导入模仿风声 1、同学们都听过风的声音吧,你们能模仿一下吗? “u”的发音 秋天的动图2.加入强弱变化的风声。 加入强弱变化模仿 多媒体3.“u”的发音,强弱变化5 — — —| 学唱发音u PPT二、新授 1.教师跟伴奏范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与风有关,让我们来听听西风到底对我们说了什么呢?师总结:西风娓娓道来的话语告诉我们: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歌曲中的西风,似乎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安静聆听 多媒体以及钢琴运用2.再听范唱,跟音乐画旋律线,感受歌曲情绪。 徒手画一画旋律线 PPT旋律线随音乐动图3.两小节模唱歌谱。4.四小节听唱歌谱。5.分句模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6.完整唱歌词,解决每句最后一个附点二分音符,要唱三拍。师:同学们一字多音的地方唱的都不错,接下来请观察歌谱,每一行的最后一个音有几拍?7. 师生接口唱。8.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8.加入力度记号,看指挥演唱,注意歌唱气息。9.听赏《西风的话》合唱版,说说演唱形式。10.加入声部演唱。 逐句学唱三.拓展 1.介绍曲作者黄自。同学们一首《西风的话》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童年般色彩的秋天。这都要感谢我国著名教育家,作曲家黄自。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 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学习 多媒体展示2.欣赏《卡农歌》,说说歌曲演唱形式。 说演唱形式3.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西风的话》。 用轮唱的演唱形式尝试歌曲《西风的话》。四.小结六、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紧紧抓住“听”来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来听一听歌曲歌唱了怎样的季节变化,也就是听辨歌曲内容。再次听的时候要求试着用手指画出旋律的起伏,也就是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在反复的听辨中发挥了音乐的弥漫性作用,在无意识的听赏中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后面歌唱教学中就能基本把握好音高了。但这时还不能急于歌唱,还要通过形象地模仿“西风”的声音来分句模唱歌曲,再把抽象的的旋律加入手势动作形象的引导,这样歌唱整首歌曲的节奏音准都不成问题了。在完成了基本的歌曲教唱后,再加入了力度变化的歌曲处理。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听”来教学,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来“听”,让学生真正能把握好歌唱的音准,获得美妙的童声。七、教学评价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并将它贯穿始终,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来解释,使得整堂课将审美性与音乐性有机结合起来,我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