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课题: 彝家娃娃真幸福课时: 1 课时教材分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的第二课,名叫《幸福的歌》。这首歌是首活泼欢快的彝族民歌,旋律好听,节奏明快,歌词好记。它展示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擅长唱歌跳舞的民族特点。这首歌结构简单,重复部分多,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学唱。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能模仿简单的演唱。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比较少,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 感受彝族民歌的欢快活泼,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喜悦之情。2. 艺术表现: 学会认读并唱出 2、3、5、6 四个音符,掌握二拍子节奏,并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 创意实践: 通过律动表演,体验火把节的欢乐氛围,并尝试用不同的律动表现歌曲的节奏。4. 文化理解: 了解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以及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唱准 2、3、5、6 四个音符。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并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和唱准 222、222、353、666 四句相同歌词不同旋律的音高。在律动中感受歌曲的结构,并能用不同的律动表现歌曲的节奏。三、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游戏法律动表演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具准备:PPT 课件歌曲曲谱卡片音符卡片钢琴火把节图片、视频素材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 (5 分钟)1. 展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彝族风情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韵味。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否辨识出这些展示的是哪个民族的独特风情呢?”3. 解答并介绍彝族文化,引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彝族的世界,深入了解彝族文化,学唱一首彝族民歌,共同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环节二: 讲授新课 (25 分钟)(一) 感知 (8 分钟)1. 播放彝族歌曲《阿里里》,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旋律特点(欢快、活泼)。3. 解读“阿里里”一词在歌曲中的深层含义,并让学生感受其在不同音高下的表现。(二) 探究 (10 分钟)1. 利用音符卡片展示 2、3、5、6 四个音符,并指导学生认识它们。2. 利用钢琴弹奏这些音符,学生通过手势模仿并准确说出音符名称。3. 设计游戏:“找朋友”和“听音识符”,帮助学生区分和唱准不同音高的歌词。4. 演唱歌曲片段,学生模仿并尝试准确掌握音高。(三) 示范 (7 分钟)1. 全身心投入并完整演绎歌曲,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和情感。2. 展示乐谱,解析歌曲的结构特征: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旋律相似,第四乐句旋律变化,体现“起承转合”。3. 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环节三: 巩固延伸 (10 分钟)1. 分组演唱练习,老师指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演唱方式。2. 简要介绍火把节的习俗:围绕火把载歌载舞,欢庆丰收。3. 示范简单的火把节舞蹈动作,引导学生一起学习。4. 设计多样化的律动,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自由表演,体验火把节的欢乐氛围。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5 分钟)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彝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作业: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律动表现歌曲的节奏。了解更多的彝族文化。七、设计意图(1) 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播放彝族歌曲和展示彝族风情图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激发学习兴趣。利用“阿里里”一词的解说,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深化对歌曲的理解。(2) 探究音乐环节:通过音符卡片、钢琴弹奏和游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音符,并能准确地唱出音高,为学习演唱歌曲奠定基础。通过示范演唱和解析歌曲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并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 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分组演唱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提高演唱水平。通过火把节舞蹈动作和律动表演,让学生体验火把节的欢乐氛围,并尝试用不同的律动表现歌曲的节奏,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八、板书设计彝家娃娃真幸福音符: 2 3 5 6结构: 起承转合律动: 跑跑、跑跑、拍拍拍; 左点、右点; 转圈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较好地掌握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利用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例如:利用音符卡片帮助学生识读音符,用律动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和结构,用游戏帮助学生区分音高。—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