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开心心上学去》第2课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开开心心上学去》第2课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一单元 主题 我是小学生啦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引导学生悦纳自己“小学生”的身份,熟悉学校里的同伴与成人群体,并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入学适应教育。本单元共有四课,分别从儿童实现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侪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通过引导学生爱上学、爱新书、爱书包等具体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上学心态。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重在引导学生扩大交往面,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友善交往等技能,进一步适应小学新生活。第3课《我认识您了》主要引导学生乐于与师长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融入小学生活奠定基础。第4课《上学路上》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上学路,尤其要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教育。
课标要求 道德修养:懂礼貌,讲诚信,守约定,不撒谎,与同伴友好相处。法治观念: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常用的求助信息。健全人格: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体会成长的快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与长处。感知并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变化。他们的生活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到“文化式”“文明式”状态,由原来依据自然需要的生活方式,转为一种有目的的理性生活方式。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人生转变。刚入学的学生已经存在差异,有的人特别向往学生生活,态度积极,充满好奇与期待,但有的学生会感到害怕与不安,甚至是抗拒。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都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入学已经产生明显差异。近几年幼小衔接工作逐渐引起重视,但是发展很不均衡,老师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原则,基于学生直观、好动、好奇,但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遵从学生生活范围扩大、交往增多的逻辑,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要发挥先发展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友善地帮助后发展学生,实现全体学生在同侪群体中共同发展的目标。
单元目标 1.由课本中的范例联系到自己,悦纳自己“小学生”的身份,体验融入新环境的快乐,克服紧张或不安的情绪,产生乐于上学的愉悦感情。2.创设情境,在游戏、交流等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乐于和同伴、老师交往,获得积极情感体验,能想办法解决产生的问题。3.回忆自己的上学路,借助图片了解和感受不同的上学路,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爱惜书本、书包。认识老师同学,并学会求助,培养文明礼貌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文明人。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引导学生悦纳自己“小学生”的身份,积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树立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开开心心上学去 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老师指导家长,同时把校园生活分享给家长。
拉拉手,交朋友 通过演一演的形式,把自己的才艺或特长分享给大家。从而获得同学的任可,认识更多的朋友
我认识您了 进行“爱心收集大比拼”
上学路上 设计一份常见交通标志单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1 开开心心上学去 理解上学的意义,克服不良情绪。引导学生体验融入新环境的快乐。
1 开开心心上学去 引导新学生爱上学、爱新书、爱书包等具体活动,形成积极地上学心态。
1 拉拉手,交朋友 引导学生与新同学建立同学和朋友关系,扩大学生的交往面,学会自我介绍、友善交往等。
1 拉拉手,交朋友 反思已有生活,获得交往经验,学会交往。
1 我认识您了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学校里的非同龄人。
1 我认识您了 知道如何向校园里的大人求助,培养尊师敬长的文明礼貌习惯。
1 上学路上 了解和感受不同的上学路
1 上学路上 知道上学路上注意安全,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开开心心上学去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序号 02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能认同自己的学生身份开心上学;能知道自己收拾书包的方法。
课标分析 核心素养:习惯养成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自我控制、自我反思等,能接纳自己的学生身份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身边事物具有新鲜感,但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各项纪律不了解,但学生好奇心重,可塑性强,需要老师的引导与不断提醒等,积极认同自己是小学生的身份,能掌握收拾书包的方法,养成自己书包自己收拾的好习惯。
学习目标 1.爱惜书本,懂得课本的来之不易,知道保护图书的简单方法。2.爱惜书包,珍惜学习用品,养成自己书包自己收拾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爱惜书本,懂得课本的来之不易,知道保护图书的简单方法。难点:爱惜书包,珍惜学习用品,养成自己书包自己收拾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课本、课件、铅笔盒、书包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课前导入 猜谜语:有厚也有薄,有字也有图,知识里面藏,越看越爱看。谜底:书 学生能猜出谜底。 预设:学生猜不出来。指导和补救:择生回答。
课堂探究活动学生活动1 说一说:新学期你领了几本书?分别是什么学科?猜一猜书本是怎样来的?(课件出示) 学生能说出新学期课本的数量和科目。学生能大致说出课本的由来。 预设:学生对课本的由来说的片面。指导和补救: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2 议一议:1.我们怎样保护来之不易的书本呢?(择生答)总结:给图书穿上新衣:用报纸、日历纸、书皮纸等给新书穿上外套。2.你的书本有“新衣”吗?看视频,说一说。总结:书是我们的好伙伴,是我们智慧的源泉,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要自觉爱护图书。 学生能说出保护书本的方法。 预设:学生对保护书本的方法回答片面。指导和补救:教师引导或由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活动3 1.同学们平时都用什么来装我们的书本呢?(书包)2.说一说新书包是从哪来的?3.看一看书包里都有什么?(书、本子、文具盒……)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到书包里?(引导“学习用品”与其他物品的摆放与收纳) 学生能说出可以放在书包中的物品。 预设:学生对书包的由来不清楚。指导和补救:其他学生补充或教师讲解。
学生活动4 看视频: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文具集体“走丢”啦 爱护文具要怎么做呢?3.看视频,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再比一比谁整理的最好。 1.学生能说出文具“走丢”的原因。2.学生能按要求干净整洁地整理书包。 预设:学生在整理书包时不能摆放整齐。指导和补救:学生间相互帮助。
三、课堂小结 1.能保护好自己的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能将自己的书包整理的干净整齐,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1.学生能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2.学生能独立收拾书包。 预设:学生可以自信答出,但不全面。指导和补救:学生互相补充完整。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回家给自己的书本穿上“新衣”。。 实践类 爱惜书本,懂得课本的来之不易,知道保护图书的简单方法。 10分钟
在自己的学习用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根据学到的方法,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实践类 爱惜书包,珍惜学习用品,养成自己书包自己收拾的好习惯。 10分钟
板书设计 开开心心上学去书本“新衣”书包方法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