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2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2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我们的国家机构
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本册为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本册是小学道法的法治专册,教学内容紧扣法治教育大纲,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落实“政治认同、法制观念、责任意识”三大核心素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重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的类型、职权和产生方式,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到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增强国家认同,形成法治信仰,树立制度自信。二、学习内容分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国家机构》,共有三课: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身边的国家机构”,让学生了解国家机构的组织形态,对此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认识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第二个板块“国家机关的职权”,使学生了解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能,知道经常打交道的国家机关的日常行为属于行使何种职权。第三个板块“国家机关的产生”,让学生知道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分为三个版块:第一个板块“人民选出的代表”,从选举人大代表的公告这一生活场景切入,引出有关人大代表选举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和资格,认识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要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个板块“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引导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的利益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懂得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权,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三个板块“我们是场外'代表’”,引导学生懂得参政议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每个公民都可以积极参与。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分为三个版块:第一个板块“权力行使有边界”,让学生了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二个板块“权力运行受监督”,引导学生理解为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加强监督,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责任。第三个板块“权力违法必追责”,让学知道权力行使违法时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失的,国家要依法赔偿。三、关系建构:本册是小学道法的法治专册,内容紧扣法治教育大纲,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落实“政治认同、法制观念、责任意识”三大核心素养。三课内容与前后单元构成相互关联的主题领域,助推学生从“生活与法”“公民与法”逐步指向“国家与法”,并与第四单元“社会与法”互为衔接。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中的三课相对独立,依次递进。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国家机构切入,将零散和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获得关于国家机构的正确认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全面准备。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是在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等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大代表由人民选出,对人民负责。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是在了解国家机关的职权基础上开展学习。介绍国家机关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行使职权。结合前两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国家机关权力由人民赋予,由法律进行规范,若有违法行为,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资源拓展: 第5课:观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介绍视频。
课标要求 一、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二、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关心时事。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三、学段目标:政治认同: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法治观念:知道宪法,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知道违法要承担责任,形成守法意识。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责任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学习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四、课程内容:法治教育: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认识公民的内涵,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认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具备民主参与、责任担当意识。五、学业质量: 能够结合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够结合实例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国家机关及其日常工作有初步了解;生活中听过人大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也有过参加班委选举的经验;策略经验:学生已具备自主搜集、阅读资料,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能力。知识经验:学生已经接触过宪法,对宪法内容有浅显的理解。困难障碍:国家机关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没有相关体验;国家机关的职权、机构组成、活动原则、产生过程等概念和表述语言较为抽象,内容较难理解。突破措施: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现象、故事,帮助学生搭建生活与所学内容的连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初步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形成生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机构保障的意识。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将不同国家机关与其主要职权一一对应。通过观看视频、图示、小组合作等,了解国家机关产生过程和行使权力的方式,初步理解“一府两院”的关系。2.通过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资格,懂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了解人大代表的构成和职责,初步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结合生活交流,明确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树立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念,增强主人翁的意识。3.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国家机关的职责由宪法和法律规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能为。通过阅读、判断、讨论、模拟情境剧等多种学习方式,认识为保证权利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加强监督;认同小学生作为社会小公民也有监督的责任,要依法行使监督权。通过阅读材料、联系生活、讨论后,明确并说出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能辨别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国家机构;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知道全国和地方各级人代会的职权。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知道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责,知道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权力,违法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赔偿并认识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难点:1.知道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不同并能将国家机关和职权一一对应;初步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内容;感悟人大代表选举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的责任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驱动任务情境:放学了,校门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接送学生的汽车、电瓶车,有商贩的小推车……找一找校门口有哪些需要治理的地方,这些地方应该由谁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将此次改变校园周边环境的行动整理为提案,让更多人关注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吧!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明确国家机构概念,将国家机关的的名称和职权一一对应,确定需要治理的地方应该找哪个国家机关。) 身边的国家机构。从生活入手,明确国家机构的概念及判断标准。国家机关的职权。读资料,图文结合,了解不同国家机关名称和职权,能做到一一对应。国家机关的产生。看视频,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产生过程,知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了解人大代表选举方式和程序,明确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和生活出发,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如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人民选出的代表。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和资格,认识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认识到人大代表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利益依法参与国家管理,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们是场外'代表’。每个公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责任,了解进言献策、参政议政方式和内容,增强主人翁意识。
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了解国家机关职责,知道国家机关要在法定范围内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公民对国家机关负有监督责任,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在合作交流治理校园周边问题注意事项时展现出处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 权力行使有边界。了解国家机关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权力运行受监督。为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体现人民的利益,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责任。权力违法必追责。国家机关权力行使违法时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失的,国家要依法赔偿。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1 身边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职权 1.从生活出发,初识国家机构。通过查阅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能说出国家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知道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不同机构的职权。通过学习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知道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不同。初步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3.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其职能。通过学习,初步形成法治意识,养成基本公民观。
2 国家机关的产生 1.通过阅读材料和事例、生活经验,能说出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过程、国家机关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产生和工作方式,能理解并说出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通过阅读材料,初步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设置和产生;通过图示、小组讨论、联系生活,知道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两院”的关系,知道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职权,接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3 人民选出的代表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 1.通过探究、交流和活动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和资格,认识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责任的体现。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明确人大代表构成的广泛性,了解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职责。明确对人大代表的要求,了解人大代表必须依法履职,不负人民重托。3.通过探究、交流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展现主人翁精神。
4 我们是场外“代表” 1.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结合生活交流,明确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2.从身边和生活出发,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3.进一步树立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念,增强主人翁的意识。
5 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 1. 通过阅读、讨论、观察、交流、联系生活等多种适合的方法,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责,了解国家机关职责的来源和要求,即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知道国家机关要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知道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共同服务于人民。2.通过阅读、判断、讨论、模拟情境剧等多种学习方式,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权利的行使职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监督。了解对权力监督的种类、途径和方法,认识国家机关要主动接受监督,了解我国已经形成并在逐步完善的制约机制。3.知道公民负有监督的责任,在交流中展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识和责任感。
6 权力违法必追责 1通过阅读材料、联系生活、讨论,明确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讨论、案例补充等多种适合的方法,能说出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明确行政诉讼法是公正审理权力违法的重要法律保障。3.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在交流中展现出处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内容分析: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权力行使有边界”,让学生了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权力运行受监督”,引导学生理解为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加强监督,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责任。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权力违法必追责”,让学生知道权力行使违法时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失的,国家要依法赔偿。本课通过“活动园”和“知识窗”内容,强调了国家机构的职能、行使权力以及如何行使权力,都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本课教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行政机关如何行使权力,知道行使公权有约束,逐步形成法治意识。在学生懂得了“权力行使有制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权力的行使要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方式参与监督。因此,监督行政机关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这对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和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二)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关心时事。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三)学段目标:政治认同: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法治观念:知道宪法,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责任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学习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已知经验: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观察,特别是在本单元前两课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受到的法制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未知经验:此时的六年级学生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初步时期,对身边的国家机关有初步的认识,对国家机关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等问题尚不了解。生活经验:已知经验:学生的公共生活空间不断拓展,他们的观察生活、思维领悟能力以及价值判断水平不断提高。未知经验:六年级的学生还是会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理解过于片面,难以与生活相联系。策略经验:已知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未知经验: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通过对本单元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和本课第一课时“权力行使有边界”的学习,学生对行使国家权力,特别是对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权利受到监督”这部分内容就显得较为轻松。教材选用了“行政机关如何受到监督”为实例,也是考虑到利用六年级学生相对熟悉的社会生活,通过以案说法,用判断、讨论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接受力,从而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联系生活、讨论,明确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讨论、案例补充等多种适合的方法,能说出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明确行政诉讼法是公正审理权力违法的重要法律保障。3.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在交流中展现出处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知道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赔偿。认识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难点: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目标1) 揭示学习主题,明确概念1. 导入:同学们,前两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明白了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制约和监督。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权力违法必追责”。出示课题:权力违法必追责2.过渡:那什么是违法行为呢?指名回答。(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便是违法行为。)3.师小结: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出示:读一读)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本堂课学习主题。1.理解“违法行为”的概念。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便是违法行为。2.读一读: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 教师在揭示本课学习主题时,把第7课 “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权力违法必追责”三个主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强调,揭示了法治学习内容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同时,在学习“权力违法必追责”之前,首先明确了什么是违法行为。
环节二(目标2)环节三(目标2、3)环节四(目标2、3) 情境再现,案例分析1.情境一:(出示教材P70图片)录音描述:王欣的爸爸刚刚开了一家饭店,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查时,认为饭店的厨房不符合卫生标准,吊销了饭店的许可证情境二:(出示教材P70图片)录音A:我不服,我要去告他们。录音B:认罚吧!老百姓哪能告政府?就是告也告不赢。2.你赞成王欣妈妈的观点吗?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情境三:(出示法院外景图)录音描述:王欣的爸爸不服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起诉到法院。情境四:(出示法院内部图)1.录音描述:法院判决认定: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予以撤销。2.你知道法院是依据哪部法律作出的判决吗?指名回答。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图)教师小结: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4.读一读。三、小组活动,展开讨论1.过渡: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能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那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该如何处理呢?2.(出示教材P71图片)组织小组活动,出示讨论话题: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如何处理。3. 指导开展讨论。先听听这样几种观点。录音A:受害人合法权益要保护。录音B:如果造成损失,国家要赔偿吗?录音C:国家依据哪部法律进行赔偿?你还有其它观点吗?请在小组里分享你的观点。小组同学也可以集中一个观点,进行深入探究。4.各组推荐同学上台交流。学生进行汇报。5.教师小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6.国家依据《国家赔偿法》进行赔偿。(出示《国家赔偿法》封面图)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四、“案例回放”展示1.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权力违法必追责”,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能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2.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出示教材P71阅读角案例)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某错案的家属送达了国家赔偿决定书,共计赔偿约206万。2016年,相关部门依法对该错案负有责任的27人进行了追责。3.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围绕“权力违法必追责”搜集资料,现在,请大家先在小组中分享你的案例。小组交流。4. 请各组推荐一个同学上台交流搜集的案例。5.听了这些案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谈一谈。五、总结本课1.通过这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 执法有权威,有权必有则,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2.希望同学们能提高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关注生活,增强责任感,努力促进自己从公民个体生活走向社会公共生活。 学生阅读教材,展开小组讨论: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如何处理。1.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观点。2.推荐同学进行全班交流。预设观点:A:受害人合法权益要保护。B:如果造成损失,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D:国家可以依据《国家赔偿法》进行赔偿。E:国家依法赔偿,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2.跟着老师进一步了解《国家赔偿法》。1.认真阅读案例,进一步理解国家赔偿。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某错案的家属送达了国家赔偿决定书,共计赔偿约206万。2016年,相关部门依法对该错案负有责任的27人进行了追责。2.小组交流: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围绕“权力违法必追责”搜集资料,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先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收集的案例。3.推荐一个同学上台交流搜集的案例。4. 听了这些案例,大家谈感受。 本课时设计了课前搜集资料的环节,布置学生围绕“权力违法必追责”搜集资料,然后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搜集的案例。这既是对教材使用的有效补充,也是指导学生在法治学习中学会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法治学习有生活,见生活,说生活,在生活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学习能力。
四、作业布置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板书设计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执法有权威有权必有则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侵权须赔偿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