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2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2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 《我们是公民》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本册为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公民”。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本课侧重是引导学生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知道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学习内容分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公民》,共有两课: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设置三个话题:“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籍和公民资格的取得和丧失,介绍了“公民”一词最早的起源和概念。“认识居民身份证”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使用方法和重要作用。“我是中国公民”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国公民”名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中国公民的身份增光。在这三个板块在逻辑上层层递进:了解公民身份的起源——认识居民身份证——认识中国公民的身份。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本义务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部分,向学生讲述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何和种基本义务,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生的爱国情感。关系建构:拓展资源: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
课标要求 总目标中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本单元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四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学会理性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关心集体,在集体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珍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管控措施和个人行为要求,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和遵守公共卫生规则的意识。【法制教育】:认识公民的内涵,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人平等的观念。认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具备民主参与、责任人担当的意识。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坚定文化自信。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在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已经拥有了多重的社会角色。在目前的大环境背景下,走出国门已经不再成为一件难事,而公民身份在国内和国外的应用和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以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概念。六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知道的少,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小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六年级学生对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存在如下困惑:一是“公民权”和“人权”的困惑,学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后再谈“人权”,他们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即对“人权”概念的认识较混乱;二是“人权无处不在”与“人权在哪儿”的困惑,他们知道自己作为“人”有“人权”,但又不能说出自己的“人权”具体体现在哪儿;三是“人权神圣”与“人权保障”的困惑,他们通过看新闻等方式感受到人权的神圣,但是对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及突出贡献缺少基本的认识。
单元目标 第3课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知道身份证正反面所记载的信息,应注意信息要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2.了解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认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权力,我们必须配合。3.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国籍的概念,理解国籍与公民身份的联系。4.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国家的建设成就,感受我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体会中国公民的形象在国际各方面的影响力。 第4课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知晓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在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2.通过案例、视频辨析、模拟小法官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3.感受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公民身份的含义,明确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2.了解身份证的信息,知道身份证的作用,进一步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3.知道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与内容。知道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教学难点:1.正确使用身份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2.知道国籍的取得与丧失的条件,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3.初步树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了解我国保护人权取得的成就。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学校“小达人” 评选活动开始了,本月我们将评选“公民知识小达人”,你知道哪些关于公民的知识?公民是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有哪些?相信学习完本单元,你会有所收获!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3、《公民意味着什么》明确公民的基本内涵以及公民和国籍的关系,培养公民意识,激发作为公民的自豪感。 【绘制公民手抄小报】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公民。结合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关于公民的知识,绘制一张手抄板。通过绘制手抄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整合,进一明确公民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公民意味着什么》认识身份证正反面信息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的了解。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 【制作公民“身份证”】身份证是公民的基本身份象征,同时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号码。请你查阅户口本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在了解身份证正反面信息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后,给自己绘制一张身份证吧!通过绘制身份证,增加对于公民身份证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
3、《公民意味着什么》了解公民的基本知识,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 【响应公民知识宣传日】 ╳月╳日是我校的公民知识宣传日,请你结合我们所学的公民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可以通过绘画、拍摄视频等。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公民知识宣传,增强对公民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 【制作公民权利导图】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为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绘制公民基本权利思维导图,要做到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较多,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义务观念,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绘制公民义务手册】 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进行整合并绘制成一本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知识手册,放到学校图书角供同学们学习使用。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学生在成册的过程中回顾公民基本义务的知识,并增强学生的义务观念,积极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人权意识,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 【评选公民知识达人】公民知识小达人的评选活动开始了,相信你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评选活动中!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权意识,激发学生作为公民的自豪感,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1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通过观看视频《国籍》、阅读文本内容,能够说出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2.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公民和国籍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3.通过影音文本资料、通过自主讨论,能够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2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加深对身份证正反面信息的认识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的了解;通过回顾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身份证的用处广泛。2.通过“知识窗”的学习,行为的辨析,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要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不能轻易的借给别人。
3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观看视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了解中国公民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公民的使命和责任。2.通过视频资料的呈现等,了解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要注重自身的形象。3.通过合作讨论、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能够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
4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 观察视频《这些宪法知识你了解吗》,能够说出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2.通过合作讨论,分享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意识,遵守权利界限。3.通过分享交流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5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观看视频《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阅读文本内容,能够说出公民的基本义务。2.通过合作交流,增强义务观念,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6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通过交流讨论,在辨析中说出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树立人权意识,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2.结合学校举办的“公民知识小达人”活动,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分享、角色扮演,能够知道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认识居民身份证 课型 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公民意识教育,是本单元的起点。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公民意识薄弱,普遍缺乏公民身份认同和公民意识缺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从公民身份和基本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深化国家观念,提高个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课标分析 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我们的国家”第 13 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6 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学情分析 1.认知结构方面: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中,可能通过阅读、大众传媒或与成年人的谈话,已接触过“公民”一词,但在认知上一般倾向于“人”的说法,未能在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角度上了解公民的含义。2.情感态度方面: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心理上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为公民权利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基础;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情感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尚不平衡,关于公民义务的道理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会难以理解。3.由于这一代青少年中有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较为浅薄。对他们进行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很有必要的。
学习目标 1.知道身份证正反面所记载的信息,应注意信息要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2.了解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认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3.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权力,我们必须配合。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身份证的信息,了解身份证的作用。教学难点:正确使用身份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课前准备 ppt,视频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 这两天,金老师学会了一项大本领,你只要说出一串数字,我就会猜出一些信息,保管错不了,信不信 不管信还是不信,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谁先来考考老师,就拿你记录的身份证号码吧!怎么样 金老师没吹牛吧!你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猜出来的吗?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明白了,而且你也能学会这项本领哦!出示身份证,答案就在这张小小的卡片上,这张卡片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作居民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居民身份证,学习有关身份证的一些知识。 指名3-5个学生,根据报的数据,猜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爸爸爷爷,还是妈妈奶奶。
活动一 1.认识身份证的正反面别看这么一张小小的卡片,它上面可记载了许许多多的信息呢?教师课件出示一张完整的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正反面。怎么判断它的正反面呢?仔细观察,你有没有好方法记住它?2.了解局面身份证的正反面信息(1)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居民身份证的正反面都有哪些信息 由四人小组长完成“居民身份证信息表” 我们小组通过观察,发现居民身份证有以下信息身份证正面身份证反面(2)活动:找找身份证里的秘密3.阅读书P25页相关链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知道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限。 1.学生举手回答2(1)班内展示2(2)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的秘密。 预设: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补救:教师指导
活动二 1.阅读书P26页活动园内容,了解身份的用处。2.查验身份证(1)出示汽车站警察检查乘客身份证的图片,思考为什么警察要检查身份证?(2)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活动三 1.出示课本27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图上的叔叔干了什么?他这样做对不对?说一说你们的看法。2.出示课本27页下面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补救:听取其他同学发言,教师指导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利用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张“家庭版的身份证” 实践 目标1,2,3 10min
板书设计 公民意味着什么独一无二作用广泛认识身份证 妥善保管注意保密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