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国家机构有哪些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中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内容分析: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我国宪法的第三章,就明确介绍了中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从行使职权的性质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国家权力统一原则下的权力、行政和司法等机关;从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在本册法治专册中,此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的内容简要介绍了宪法第三章中的内容。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总共四章,而本课所讲授的内容就涉及到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的内容,可见本课的重要性。本课时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并初步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帮助学生对我国主要国家机构有初步认识。本课时通过“活动园”(黄海洋同学的一个星期六)情景再现,了解国家机构,通过“知识窗”认识国家机构,再通过“活动园”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国家机构进行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国家机构的初步认识。了解国家机关的职权。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从行使职权的性质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国家权力统一原则下的权力、行政和司法等机关;从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二)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关心时事。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三)学段目标:政治认同: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法治观念:知道宪法,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已知经验: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观察,与六年级老师的交流,了解到,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未知经验:此时的六年级学生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初步时期,还无法清晰的理清层次脉络。生活经验:已知经验: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他们接触世界的机会多,视野开放。未知经验:六年级的学生还是会受到年龄局限,对法律的理解过于片面,难以与生活相联系。策略经验:已知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未知经验: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学习目标 1.从生活出发,初识国家机构。通过查阅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能说出国家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知道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不同机构的职权。通过学习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知道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不同。初步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3.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其职能。通过学习,初步形成法治意识,养成基本公民观。学习重难点 1.了解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通过学习,能辨别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于国家机构。2.知道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不同。初步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初步了解国家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职能。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板块一身边的国家机构(目标一、三) 一、导入1.同学们,学习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对我们来说很熟悉了,那你知道,学校有哪些部门吗?每个部门都担负着什么职责呢?2.是呀,真是因为这么多部门,担负着各自特定的职责,才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同样的道理,我们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不是也需要不同部门的保障呢? 1.学生同桌交流一下,再回答,大体说出:负责学校事务领导及协调的部门(校长室)、负责教学的部门(教导处)、负责德育的部门(德育处)、负责学校后勤管理的部门(后勤处或总务处) 预设:学生对国家机构的概念比较陌生。补救:把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与本课所要了解的国家机构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于不太熟悉的知识点初步建立亲近感。板块二:国家机关的职权(目标2、目标3) 3.你知道,保障国家正常运转的部门叫什么呢?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今天就让我们要一起走进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来认识一下身边的国家机构吧。(出示课题 PPT)二、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1.有一位同学,叫黄海洋,他在星期六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办事,过了一个非常充实的一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2.同学们的陈述很热烈,也都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很清楚,那谁对谁错,其实我国的法律中已给出明确的说明。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书3.同学们,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宪法》第三章 “国家机构”介绍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有如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三、寻找身边的国家机构1.了解了国家机构,那你知道自己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吗?检察院。2.出示学生交流到的相关地方的图片一、谈话导入:1.刚才我们认识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括哪些?2.同学们掌握得都挺好。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那么,它们的职权也不同。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3.那你们知道,这些国家机构到底有些什么职权?我们能从哪里知道呢?二、了解国家机关的不同职权:1.出示P44“活动园”中的内容根据职权内容的不同,我国的国家机关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请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左边的国家机关名称。三、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在宪法第三章第一节,就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国家机构,看来,它很重要,通过昨天阅读宪法第三章,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大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了很全面的了解。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1)通过一个短视频,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出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4.看来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这里有几张图片,你知道分别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哪项职权吗?(出示P45图片,学生各自观看,并在书上写上相应的职权。)四、认识身边的人民政府:1.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机关,你知道是哪一个吗?2.出示对于人民政府的介绍: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提供公共服务。人民政府包括政府自身及所属工作部门,这些部门行使政府的具体职能,我们经常会与它们打交道。3.行政机关的名称中常常出现人民政府、部、厅、局等,请你判断以下机构是否属于行政机关,并说说理由。出示图片,学生自己判断,在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行政机关?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五、了解国家司法机关:1.认识了这么多的国家机关,下面老师请同学通过给出的资料,来介绍一下其它几个国家机关。出示资料P47,认真阅读,此页上半部分资料,找出其中介绍的国家机构,并向同学进行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六、案例辨析:1.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权,那它到底审理哪些案件呢?这儿有三个案例,同学们讨论一下,看人民法院会审理哪些类型的案件。2.任何社会都会有争议存在。司法是解决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你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烦心事、麻烦事,你知道怎么做了吗?七、结束语:今天我们认识和了国家机关的职权。正是它们有着独特的功能,彼此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作用,使得我们国家能有序运转、蓬勃发展。 知道“国家机构”这个名词。了解了黄海洋一天所经历的事,分小组讨论黄海洋去了哪些地方,其中哪些属于国家机构,学生把自己的交流结果,在书本P42上用“√×”来表示。各小组学习讨论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小组汇报各自交流结果,重点陈述判断理由。学生与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同桌学习讨论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上国家机关都会悬挂国徽等代表国家的标志。学生梳理并回答: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学生回答出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学生分小组完成后交流,更正答案.学生交流通过视频知道了什么: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和人大制度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具体的国家机关,后者是国家制度.学生回答出这个国家机关是人民政府并说说自己对人民政府的了解。学生交流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是辽宁省宽甸镇人民政府 是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不是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 不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属于国家机关但不是人民政府。)介绍自己生活中遇见的人民政府。学生自己阅读资料后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1)资料中介绍了国家各级监察委员会,行使职责是监察职能。(2)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3)法徽是人民法院的标志,也是法官的身份标志。法官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4)检徽是人民检察院的标志,也是检察官的标志。检察官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检察权。(5)法徽与检徽图案不同。学生对自己的分享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后,各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的观点。(第一个案例:借钱到期未还,可以上法院起诉。第二个案例:因诈骗罪被当地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这个是法院的职责之一。第三个案例:出售过保质期的牛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如不服决定,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老师也及时给予评价。 预设:学生不知道怎样判断单位是否属于国家机构。补救: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勾连到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自己先判断哪些属于国家机构,在辨析中,不断明确认识,理清思路。 预设:学生对部分国家机关的名称比较陌生。补救:通过朗读,再次识记。对于国家机关,同学们一定很陌生,所以,课堂中不断的重复、识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预设: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了解不够清晰。补救:通过视频,将难以理解的内容更为形象化,更容易理解。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再次朗读概括性的介绍,加深理解。预设: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是否为行政机关。补救:通过图例以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辨析哪些机构属于人民政府,引导学生更清楚的区分各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责。预设:学生对法院审理哪些案件比较模糊。补救:通过案例辨析,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法院会处理哪些事务,对于法院的职责有进一步地认识。四、作业布置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填写我的课外收获卡 拓展型 目标1、2 5板书设计 5国家机构有哪些 第一课时1、身边的国家机构2、国家机关的职权教学反思我的课外收获卡国家机构名称 该国家机构的职权我了解到的国家机构及其职权(拓展任务1、2题)阅读最新修正版宪法第三章我的收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我们的国家机构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本册为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本册是小学道法的法治专册,教学内容紧扣法治教育大纲,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落实“政治认同、法制观念、责任意识”三大核心素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重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的类型、职权和产生方式,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到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增强国家认同,形成法治信仰,树立制度自信。二、学习内容分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国家机构》,共有三课: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身边的国家机构”,让学生了解国家机构的组织形态,对此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认识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第二个板块“国家机关的职权”,使学生了解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能,知道经常打交道的国家机关的日常行为属于行使何种职权。第三个板块“国家机关的产生”,让学生知道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分为三个版块:第一个板块“人民选出的代表”,从选举人大代表的公告这一生活场景切入,引出有关人大代表选举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和资格,认识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要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个板块“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引导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的利益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懂得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权,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三个板块“我们是场外'代表’”,引导学生懂得参政议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每个公民都可以积极参与。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分为三个版块:第一个板块“权力行使有边界”,让学生了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二个板块“权力运行受监督”,引导学生理解为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加强监督,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责任。第三个板块“权力违法必追责”,让学知道权力行使违法时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失的,国家要依法赔偿。三、关系建构:本册是小学道法的法治专册,内容紧扣法治教育大纲,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落实“政治认同、法制观念、责任意识”三大核心素养。三课内容与前后单元构成相互关联的主题领域,助推学生从“生活与法”“公民与法”逐步指向“国家与法”,并与第四单元“社会与法”互为衔接。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中的三课相对独立,依次递进。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国家机构切入,将零散和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获得关于国家机构的正确认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全面准备。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是在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等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大代表由人民选出,对人民负责。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是在了解国家机关的职权基础上开展学习。介绍国家机关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行使职权。结合前两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国家机关权力由人民赋予,由法律进行规范,若有违法行为,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资源拓展: 第5课:观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介绍视频。课标要求 一、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二、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关心时事。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三、学段目标:政治认同: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法治观念:知道宪法,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知道违法要承担责任,形成守法意识。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责任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学习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四、课程内容:法治教育: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认识公民的内涵,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认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具备民主参与、责任担当意识。五、学业质量: 能够结合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够结合实例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国家机关及其日常工作有初步了解;生活中听过人大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也有过参加班委选举的经验;策略经验:学生已具备自主搜集、阅读资料,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能力。知识经验:学生已经接触过宪法,对宪法内容有浅显的理解。困难障碍:国家机关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没有相关体验;国家机关的职权、机构组成、活动原则、产生过程等概念和表述语言较为抽象,内容较难理解。突破措施: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现象、故事,帮助学生搭建生活与所学内容的连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单元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初步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形成生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机构保障的意识。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将不同国家机关与其主要职权一一对应。通过观看视频、图示、小组合作等,了解国家机关产生过程和行使权力的方式,初步理解“一府两院”的关系。2.通过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资格,懂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了解人大代表的构成和职责,初步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结合生活交流,明确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树立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念,增强主人翁的意识。3.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国家机关的职责由宪法和法律规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能为。通过阅读、判断、讨论、模拟情境剧等多种学习方式,认识为保证权利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加强监督;认同小学生作为社会小公民也有监督的责任,要依法行使监督权。通过阅读材料、联系生活、讨论后,明确并说出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能辨别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国家机构;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知道全国和地方各级人代会的职权。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知道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责,知道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权力,违法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赔偿并认识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难点:1.知道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不同并能将国家机关和职权一一对应;初步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内容;感悟人大代表选举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的责任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驱动任务情境:放学了,校门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接送学生的汽车、电瓶车,有商贩的小推车……找一找校门口有哪些需要治理的地方,这些地方应该由谁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将此次改变校园周边环境的行动整理为提案,让更多人关注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吧!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明确国家机构概念,将国家机关的的名称和职权一一对应,确定需要治理的地方应该找哪个国家机关。) 身边的国家机构。从生活入手,明确国家机构的概念及判断标准。国家机关的职权。读资料,图文结合,了解不同国家机关名称和职权,能做到一一对应。国家机关的产生。看视频,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产生过程,知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第6课《人民代表为人民》(了解人大代表选举方式和程序,明确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和生活出发,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如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人民选出的代表。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和资格,认识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认识到人大代表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利益依法参与国家管理,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们是场外'代表’。每个公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责任,了解进言献策、参政议政方式和内容,增强主人翁意识。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了解国家机关职责,知道国家机关要在法定范围内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公民对国家机关负有监督责任,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在合作交流治理校园周边问题注意事项时展现出处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 权力行使有边界。了解国家机关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权力运行受监督。为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体现人民的利益,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责任。权力违法必追责。国家机关权力行使违法时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失的,国家要依法赔偿。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1 身边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职权 1.从生活出发,初识国家机构。通过查阅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能说出国家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知道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不同机构的职权。通过学习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知道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不同。初步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3.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信息、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其职能。通过学习,初步形成法治意识,养成基本公民观。2 国家机关的产生 1.通过阅读材料和事例、生活经验,能说出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过程、国家机关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产生和工作方式,能理解并说出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通过阅读材料,初步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设置和产生;通过图示、小组讨论、联系生活,知道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两院”的关系,知道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职权,接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3 人民选出的代表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 1.通过探究、交流和活动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和资格,认识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责任的体现。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明确人大代表构成的广泛性,了解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职责。明确对人大代表的要求,了解人大代表必须依法履职,不负人民重托。3.通过探究、交流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展现主人翁精神。4 我们是场外“代表” 1.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结合生活交流,明确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2.从身边和生活出发,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3.进一步树立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念,增强主人翁的意识。5 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 1. 通过阅读、讨论、观察、交流、联系生活等多种适合的方法,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责,了解国家机关职责的来源和要求,即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知道国家机关要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知道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共同服务于人民。2.通过阅读、判断、讨论、模拟情境剧等多种学习方式,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权利的行使职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监督。了解对权力监督的种类、途径和方法,认识国家机关要主动接受监督,了解我国已经形成并在逐步完善的制约机制。3.知道公民负有监督的责任,在交流中展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识和责任感。6 权力违法必追责 1通过阅读材料、联系生活、讨论,明确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讨论、案例补充等多种适合的方法,能说出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明确行政诉讼法是公正审理权力违法的重要法律保障。3.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在交流中展现出处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国家机构有哪些》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道法六上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