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内容分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公民”。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本课侧重是引导学生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知道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课标分析 总目标中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段目标:法治观念: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知道的少,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小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六年级学生对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存在如下困惑:一是“公民权”和“人权”的困惑,学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后再谈“人权”,他们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即对“人权”概念的认识较混乱;二是“人权无处不在”与“人权在哪儿”的困惑,他们知道自己作为“人”有“人权”,但又不能说出自己的“人权”具体体现在哪儿;三是“人权神圣”与“人权保障”的困惑,他们通过看新闻等方式感受到人权的神圣,但是对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及突出贡献缺少基本的认识。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知道我国在人权保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学习难点:知道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课前准备 课本、课件、教案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导入新课 观看导入视频,了解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美两国不同的做法,增强民族自豪感。助读资料补充:中国成功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 学生小组内交流,老师点名发言,生能流利、大方地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能够认真倾听。 师总结: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3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651581例,累计死亡228269例。与前一日6时30分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75332例,新增死亡病例1002例。教授新课 环节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目标一)基础任务:自读课本,用圈点勾画法勾画出我国宪法中相关的法律条文。了解什么是人权。挑战任务:国家层面是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环节二: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成就(目标二)基础任务:活动一: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活动二:世界人权日是哪一天?挑战任务:说说PPT上的“他们”说的分别是哪项人权?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环节三:总结所学,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目标三) 生通过自读课本及阅读PPT上补充材料,勾画相关内容。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及时进行补充。观看视频,生结合课本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教师补充相关知识,生进行识记。小组讨论交流,结合具体情境,深入理解权利使用的界限。小组讨论交流,师补充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举措。同桌两人互说课上所学,通过交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预设:(宪法规定)宪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权包括: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详见课件)预设:立法、执法、司法、普法.......预设:中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①《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②《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③《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世界人权日:12月10日(意义:世界人权日提醒人类,现时在人类的社区及全世界,还有持续的人权问题。要让人权在全世界得以落实推行,还有赖全人类的努力。)预设:基本生活水准权利、少数民族权利、受教育权利......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构建本课思维导图 基础型 目标一、二、三 10分钟查找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材料,增强民族自信心。 拓展型 目标三 3分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 《我们是公民》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本册为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公民”。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本课侧重是引导学生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知道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学习内容分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公民》,共有两课: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设置三个话题:“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籍和公民资格的取得和丧失,介绍了“公民”一词最早的起源和概念。“认识居民身份证”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使用方法和重要作用。“我是中国公民”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国公民”名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中国公民的身份增光。在这三个板块在逻辑上层层递进:了解公民身份的起源——认识居民身份证——认识中国公民的身份。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本义务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部分,向学生讲述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何和种基本义务,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生的爱国情感。关系建构:拓展资源: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课标要求 总目标中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本单元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四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学会理性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关心集体,在集体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珍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管控措施和个人行为要求,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和遵守公共卫生规则的意识。【法制教育】:认识公民的内涵,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人平等的观念。认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具备民主参与、责任人担当的意识。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坚定文化自信。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在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已经拥有了多重的社会角色。在目前的大环境背景下,走出国门已经不再成为一件难事,而公民身份在国内和国外的应用和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以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概念。六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知道的少,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小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六年级学生对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存在如下困惑:一是“公民权”和“人权”的困惑,学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后再谈“人权”,他们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即对“人权”概念的认识较混乱;二是“人权无处不在”与“人权在哪儿”的困惑,他们知道自己作为“人”有“人权”,但又不能说出自己的“人权”具体体现在哪儿;三是“人权神圣”与“人权保障”的困惑,他们通过看新闻等方式感受到人权的神圣,但是对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及突出贡献缺少基本的认识。单元目标 第3课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知道身份证正反面所记载的信息,应注意信息要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2.了解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认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权力,我们必须配合。3.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国籍的概念,理解国籍与公民身份的联系。4.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国家的建设成就,感受我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体会中国公民的形象在国际各方面的影响力。 第4课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知晓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在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2.通过案例、视频辨析、模拟小法官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3.感受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公民身份的含义,明确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2.了解身份证的信息,知道身份证的作用,进一步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3.知道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与内容。知道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教学难点:1.正确使用身份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2.知道国籍的取得与丧失的条件,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3.初步树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了解我国保护人权取得的成就。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学校“小达人” 评选活动开始了,本月我们将评选“公民知识小达人”,你知道哪些关于公民的知识?公民是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有哪些?相信学习完本单元,你会有所收获!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3、《公民意味着什么》明确公民的基本内涵以及公民和国籍的关系,培养公民意识,激发作为公民的自豪感。 【绘制公民手抄小报】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公民。结合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关于公民的知识,绘制一张手抄板。通过绘制手抄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整合,进一明确公民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3、《公民意味着什么》认识身份证正反面信息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的了解。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 【制作公民“身份证”】身份证是公民的基本身份象征,同时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号码。请你查阅户口本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在了解身份证正反面信息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后,给自己绘制一张身份证吧!通过绘制身份证,增加对于公民身份证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3、《公民意味着什么》了解公民的基本知识,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 【响应公民知识宣传日】 ╳月╳日是我校的公民知识宣传日,请你结合我们所学的公民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可以通过绘画、拍摄视频等。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公民知识宣传,增强对公民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 【制作公民权利导图】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为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绘制公民基本权利思维导图,要做到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较多,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义务观念,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绘制公民义务手册】 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进行整合并绘制成一本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知识手册,放到学校图书角供同学们学习使用。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学生在成册的过程中回顾公民基本义务的知识,并增强学生的义务观念,积极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人权意识,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 【评选公民知识达人】公民知识小达人的评选活动开始了,相信你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评选活动中!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权意识,激发学生作为公民的自豪感,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1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通过观看视频《国籍》、阅读文本内容,能够说出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2.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公民和国籍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3.通过影音文本资料、通过自主讨论,能够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2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加深对身份证正反面信息的认识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的了解;通过回顾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身份证的用处广泛。2.通过“知识窗”的学习,行为的辨析,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要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不能轻易的借给别人。3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观看视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了解中国公民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公民的使命和责任。2.通过视频资料的呈现等,了解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要注重自身的形象。3.通过合作讨论、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能够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4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 观察视频《这些宪法知识你了解吗》,能够说出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2.通过合作讨论,分享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意识,遵守权利界限。3.通过分享交流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5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观看视频《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阅读文本内容,能够说出公民的基本义务。2.通过合作交流,增强义务观念,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6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通过交流讨论,在辨析中说出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树立人权意识,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2.结合学校举办的“公民知识小达人”活动,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分享、角色扮演,能够知道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课时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道法六上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