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自转与公转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能证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的是( )。
A.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B.两次日出大约相隔24小时
C.著名的傅科摆实验显示摆锤的摆动方向明显偏离了原来的摆动方向
2.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它的形成原因是( )。
A.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B.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C.太阳的光芒被乌云挡住
3.比较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的体积最大 B.地球的直径最大
C.月球的体积和直径都是最小
4.冬至是北半球( )的一天。
A.白天时间最长 B.晚上时间最长 C.白天与晚上时间相等
5.可以测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是( )。
A.活动星图 B.圭表 C.日晷
6.当阳光照射角度小,斜射地面时,地球上被照射的( )。
A.面积小,温度低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7.圭表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用圭表可以观测( )。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B.一年中正午时分影长的变化规律
C.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
8.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可能会看到( )。
A.日食 B.月食 C.月偏食
9.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现象,与___是无关的。
A.地轴倾斜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10.学校有一棵枫树,每到秋天叶子都会变红、变黄,然后掉落,等到来年春天会长出新叶。这是受到了( )的影响。
A.四季交替 B.昼夜交替 C.月亮东升西落
11.地球公转轨道是( )。
A.圆形 B.椭圆 C.不规则形状
12.关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月球、地球和太阳都是会发光的星球
B.月球上有生命,太阳上没有生命
C.月球、地球和太阳都在不停地运动
二、填空题
13.在北半球,( )影子最短,过了夏至影子由( )变( )。
14.月球绕( )自西向东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绕( )公转。
15.地球公转时,由于( )是倾斜的,而且( )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 ),导致( )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16.地轴始终指向( )附近,地球绕地轴( )转动叫自转,自转周期是( )。
三、判断题
17.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18.从今天看到日出到第2天看到日出大约相隔12小时。( )
19.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标准的圆形。( )
20.一年四季中,影子最长的季节是冬季。( )
21.考试这一天的正午时分,我们学校的旗杆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 )
22.夏天,同一物体正午的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 )
四、连线题
23.请将下列节气与所属季节连起来。
惊蛰
大雪 春季
雨水 夏季
秋分 秋季
大暑 冬季
芒种
五、简答题
24.月球、地球和太阳是怎样进行相对运动的?
25.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与联系?
26.将一根竹竿固定在你学校的地上,在不同时期的同一时间观察它的影子,你会有什么发现?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7.“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中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呢?
六、实验题
28.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换的现象,是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大家都很感兴趣,因此小梦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发光的电灯等
实验过程:
(1)用发光的电灯来模拟 ,用地球仪来模拟 。
(2)用发光的电灯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电灯的一面 ,背着的一面
自 向 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同一地点就会出现 现象。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
地球不停地自转,白昼和黑夜 出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
A、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产生的,可以证明地球自转方向,故A正确;
B、地球上两次日出大约相隔24小时说明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但不能证明地球自转方向,故B错误;
C、著名的傅科摆实验显示摆锤的摆动方向明显偏离了原来的摆动方向,可以证明地球自转运动,但不能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C错误。
2.A
【详解】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的时间往往在我们农历的每月初一。
3.B
【详解】太阳和月球大小看起来差不多,因为太阳距离地球较远,月球距离地球较近,事实上太阳的体积比月球大很多。比较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太阳的体积最大,月球的体积和直径都是最小,AC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太阳的直径最大。
4.B
【详解】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一年四季的变化额会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冬季昼短夜长,冬至是北半球晚上时间最长的一天。
5.B
【详解】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6.B
【详解】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温度最高。当阳光照射角度小,斜射地面时,地球上被照射的面积大,太阳辐射强度小,温度低。故选B。
7.B
【详解】圭表由圭和表组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圭平卧在正南正北的方向,上面有刻度,表立在圭面的南端。正午时表影正好投在圭面上,根据圭面的刻度,可以知道表影的长度。用圭表测量出的连续两次表影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年。用圭表可以观测一年中正午时分影长的变化规律。
8.A
【详解】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9.B
【详解】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就是一年。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同时又在自转;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便有了白天和黑夜,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与地球自转是无关的。
10.A
【详解】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气候变化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数量。由于四季交替的影响,学校的一棵枫树,每到秋天叶子都会变红、变黄,然后掉落,等到来年的春天才会长出新叶,A是正确的选项。
11.B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2.C
【详解】A.太阳会发光,是恒星,月球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错误。
B.月球和太阳上条件不适合生物生存,所以月球和太阳上都没有生命。错误。
C.月球、地球和太阳都在不停地运动。正确。
故选C。
13. 夏至 短 长
【详解】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正午物体的影子最短。过了夏至影子由短变长。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的影子最长。
14. 地球 太阳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不停地自转,还在围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15. 地轴 倾斜 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 冷热
【详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16. 北极星 自西向东 一天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地球公转运动周期是一年,大约365天。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的结果。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导致一年有四季变化。
17.√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地轴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18.×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所以从今天看到日出到第2天看到日出大约相隔24小时。
19.×
【详解】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 不是一个圆形,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大约为一年。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指向始终不变。题干错误。
20.√
【详解】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一年四季中,北半球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旗杆的影子最长。
21.×
【详解】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秋适中。一年中的正午时分,学校旗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最长的一天是冬至,最短的一天是夏至。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是在冬季,旗杆影子长。
22.√
【详解】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北半球,夏至影子最短,过了夏至影子由短变长;冬至影子最长,过了冬至影子由长变短。夏天,同一物体正午的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3.
【详解】节气在一年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排序为: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白西向东公转。太阳自转。
【详解】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叫做自转;另一种在沿着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白西向东公转。太阳自转。
2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的现象。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公转形成四季交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现象。联系:地球都在自西向东不停自转,同时,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详解】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这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6.一天中,早晨,竹竿影子朝向西方,影子长;正午影子最短,朝向北方;傍晚影子长,朝向东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顺时针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将一根竹竿固定在学校的地上,在不同时期的同一时间观察它的影子,可以发现:一天中,早晨,竹竿影子朝向西方,影子长;正午影子最短,朝向北方;傍晚影子长,朝向东方。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27.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面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周的轨道近似于椭圆。时间为一年,地球在转动的过程中,太阳对地球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四季更替。
【详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答案为: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面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周的轨道近似于椭圆。时间为一年,地球在转动的过程中,太阳对地球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四季更替。
28. 太阳 地球 亮着 黑暗 西 冬
昼夜交替 白昼 黑夜 交替
【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
【详解】(1)在实验中,用发光的电灯来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来模拟地球。
(2)模拟昼夜交替变化的实验过程中,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亮着,背着的一面黑暗。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白昼,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黑夜。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相互交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