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妈妈格桑拉》教案课题: 妈妈格桑拉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演唱有一定了解,但对藏族风格音乐可能不太熟悉,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年龄较小,对母亲的爱充满着真情实感,更容易理解歌曲的内涵。一、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 能感受歌曲《妈妈格桑拉》中浓浓的母爱和藏族音乐风格特点。2. 艺术表现: 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和祝福。3. 创意实践: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如用绘画、舞蹈等。4. 文化理解: 能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并对藏族文化产生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藏族音乐风格特点用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2. 教学难点:学习歌曲的二声部演唱,并演唱出和谐的和声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视唱练耳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音频设备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你们最爱的人是谁?2. 生:妈妈!3. 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首关于妈妈的歌曲,它来自美丽的西藏,叫《妈妈格桑拉》,你们想学吗?环节二: 讲授新课(一) 感知1.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演唱一遍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2. 师:歌曲中哪些词语表达了对妈妈的爱?3. 生:比如“妈妈格桑拉”、“妈妈我爱你”等等。4.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很特别,它带有浓浓的藏族音乐风格。你们能听出来吗?5. 生:歌曲的节奏比较舒缓,旋律起伏不大,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二) 探究1. 师:这首歌曲可以分成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2. 生:第一乐段描写了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生活。3. 师:第二乐段呢?4. 生:第二乐段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祝福。5. 师:这首歌曲的二声部演唱比较特殊,需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谱子,并配合老师一起练习。(三) 示范1. 师:老师先示范演唱第一乐段,同学们仔细听。2. 师:老师再示范演唱第二乐段,注意二声部的演唱。3.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练习,第一组练习第一乐段,第二组练习第二乐段。环节三: 巩固延伸1. 师:同学们,除了唱歌,你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呢?2. 生:可以画画、写诗、做手工等等。3.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妈妈格桑拉》,也了解了一些藏族音乐文化。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到了藏族音乐的魅力,也表达了对妈妈的爱。通过学习歌曲,我们也应该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作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七、设计意图(1) 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2) 探究音乐环节:结合乐段划分,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内容和情绪变化。引导学生观察谱子,学习二声部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3) 巩固延伸环节: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扩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意。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和孝顺。八、板书设计## 妈妈格桑拉浓浓的母爱藏族音乐风格二声部演唱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参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践,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学会了表达情感,提高了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