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学课上,老师讲到了地球上辽阔的水资源,但是其中的淡水资源却只占少数。下列不属于淡水资源的是(  )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2.(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在了解了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之后,找到了一种生活中常见,但是却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  )
A. B. C.
3.(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阅读科普书籍时看到“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植物有了你,才能茁壮成长。动物有了你,才能够呼吸。”他立马就想到这一句话说的是(  )。
A.空气 B.水 C.阳光
4.(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在美术课上准备捏一个泥人,科科告诉他用(  )较好。
A.砂土 B.黏土 C.壤土
5.(2024三下·会泽期末)在学校的美术课上,小苏和科科一起做了很多手工作品,他们发现有些固体经过处理之后,依然是固体。而下列固体中,经过处理之后,不是固体的是(  )
A.剪碎的纸 B.切碎的蜡 C.融化的冰
6.(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还想自己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老师会建议他选择(  )最好
A.报纸 B.宣纸 C.蜡光纸
7.(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科学课上认识了气温计,右图气温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8.(2024三下·会泽期末)语文老师讲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洛阳时作的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小苏发现这句诗中描述的玉笛声其实是通过(  )的震动传遍了洛阳城。
A.玉笛 B.空气 C.春风
9.(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和科科中午在食堂就餐,他们发现了有一种蔬菜的生命不是从种子开始的。(  )
A. B. C.
10.(2024三下·会泽期末)中午的食堂热气腾腾、热闹非凡,但是小苏发现安装在墙壁高处的空调能让整个空间快速变冷,这是因为(  )
A.热空气上升
B.空调本身制冷效果好
C.冷空气下降
11.(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吃午餐时,食物掉落在衣服上,水无法洗净留下的无色痕迹,由此我们判断科科的午餐食物中可能含有(  )
A.脂肪 B.蛋白质 C.维生素
12.(2024三下·会泽期末)午餐结束后,小苏和科科发现有同学把未吃完的小点心用塑料袋装走,他们认为这样非常不好,因为使用塑料袋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  )。
A.不易分解 B.可回收 C.方便携带
13.(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和科科在午间玩耍时,将20 毫升小石子和20 毫升沙子混合后,占据空间将会(  )
A.小于40 毫升 B.大于40 毫升 C.等于40 毫升
14.(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看到学校操场边上的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南时,于是他判断这时的风向是(  )
A.东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15.(2024三下·会泽期末)漫步在校园里,科科发现校园种植了不少桃花,如下图所示。他用镊子对其中一朵桃花进行解剖观察。下列解剖顺序正确的是(  )
A.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B.雌蕊→雄蕊→花瓣→花萼
C.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16.(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则对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非常感兴趣,于是他查阅了许多关于植物茎的资料。发现以下有一处错误的说法。(  )
A.连接植物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B.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C.取一株有茎有叶的植物,插入红色水中一段时间,发现叶变红了茎没有变化。
17.(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惊喜地发现,和植物茎同样奇妙的还有植物的叶,例如:雪松的叶子为针形,其实是为了适应(  )
A.高山寒冷的气候
B.干旱的沙漠气候
C.雨水充足的热带沿海气候
18.(2024三下·会泽期末)校园里的植物生机勃勃,种类繁多,这都归功于校园的园丁师傅们的精心照料,尤其是对土壤的保护,其中保护土壤的行为有( :
A.过量喷洒农药 B.挖土烧砖 C.植树造林
19.(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解剖完桃花之后就前往卫生间清洗双手时,听到了身旁的不少同学谈论浪费水的行为,其中包括(
A.将洗过脸的水收集起来冲洗厕所
B.将淘米水用来浇花
C.洗澡搓沐浴液时不关水龙头
20.(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实验室里准备更进一步研究食物消化的过程,所以他用一个塑料袋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  )里的消化过程
A.口腔 B.食道 C.胃
21.(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还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通风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
B.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
C.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
22.(2024三下·会泽期末)校园广播里正在提醒:“有一股冷空气正在南下,从今天傍晚起有一段降水过程,雨量小到中雨,明天下午起转阴到多云。”这段话描述的是当地的(  )
A.降水 B.气候 C.天气
23.(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听到广播后,立即想做一个雨量器来测一测当天的雨量,于是他找来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其中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A. B. C.
24.(2024三下·会泽期末)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小苏都会参加学校的公益志愿者活动,帮助听力残疾者了解助听器是利用(  )原理改善听觉障碍的。
A.放大声音 B.收集声音 C.播放声音
25.(2024三下·会泽期末)志愿活动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如图所示,当小苏敲小鼓时,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  )
A.向右运动 B.静止 C.向左运动
26.(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参加的学校科学社团,则开展对了金属的研究,他发现通过捶打可以将金属片制成薄片,也可以通过敲打将薄片还原成金属原片,这说明金属具有(  )。
A.延展性 B.导热性 C.金属光泽
27.(2024三下·会泽期末)在研究金属的导热性能时,科科通过实验得出了铜、铁、铝都容易传热的结论,而其中(  )的传热性最慢
A.铜 B.铝 C.铁
28.(2024三下·会泽期末)社团活动期间,科科还用多余的钢管制成了不同的长度,当他用相同的力击打右图所示的空心钢管,惊奇地发现有不同的声音产生.其中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最长的钢管 B.最短的钢管 C.长度居中的钢管
29.(2024三下·会泽期末)除了学校的活动,小苏和科科还热爱探险。在夏季的树林里,他俩迷了路,但很快找到了苔藓植物,并根据苔藓植物辨清了方向,原因是(  )
A.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夏季树林中,树的北面较为阴暗潮湿
B.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夏季树林中,树的南面较为阴暗潮湿
C.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夏季树林中,树的南面较为温暖干燥
30.(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还在树林的石板路上发现了很多的青苔,认真观察青苔后总结了很多青苔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状物其实是假根。
B.青苔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
C.青苔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
二、科学探究
31.(2024三下·会泽期末)水里的植物
为了探索水葫芦能漂浮水面的秘密,小苏做了一个实验(如图)。
(1)小苏发现水葫芦和其它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请你帮助他写在横线旁。
(2)要知道水葫芦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小苏需要观察水葫芦的(  )。
A.叶片 B.叶柄 C.茎
(3)在探究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的秘密,通常需要借助   (写一种工具的名称)。
32.(2024三下·会泽期末)天气和气候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气温 降水量 风向 云量
9月10日 25℃-32℃ 9 毫米 西北风 阴
(1)根据当天降水量的记录,可以判定为(  )。
A.大雨 B.中雨 C.小雨
(2)当天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
(3)下面三种图表示当天的云量,最合适的是(  )。
A. B. C.
33.(2024三下·会泽期末)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下图是小苏和科科正在比较羊毛线和塑料绳有何不同。
(1)如图所示,我们可以采用   、   、   、   等方法进行辨别。
(2)实验现象:A.从结实程度上看,塑料绳比羊毛线更   。B.燃烧后没有烧焦蛋白质气味的是   。
34.(2024三下·会泽期末)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科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 粒同样的种子,分成4 等份,在4 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他操作及结果如下表。
内容 1 2 3 4
处理方式 洒 入 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 洒入少量水,使餐巾湿润,然后· 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是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
(2)1号瓶和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如果科科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与   号瓶相同。
(5)综上所述,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是   、   、   。
三、科学与环境
35.(2024三下·会泽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寻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霍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 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阁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漫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
(2)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河流和湖泊都属于淡水资源,海洋中的水是咸水,不属于淡水资源。
2.【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不同的植物生活环境不同,这是由植物特性决定的,适合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子退化为针状(如仙人掌)。
3.【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态的,但是动植物都离不开它。选项A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 不同种类的土壤黏性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黏质土、壤土、沙质土。因此捏泥人应该选用黏性最强的黏质土。
5.【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 在我们的身边像石块、橡皮这样的物体是固体,它们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固体要看它是否符合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同样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还是固体。融化的冰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不符合固体的特征。
6.【答案】C
【知识点】纸的吸水性
【解析】【分析】 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不同的纸张的吸水性能是不同的。要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选择蜡光纸最好,因为的它的吸水性最差的,所以C符合题意。
7.【答案】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 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保持温度计竖直,人眼与水银面基本保持在同一平面。由于温度计是用玻璃做的,而玻璃的折射率和空气的折射率不相同,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话,会导致实际读出的数值偏大或偏小。
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诗人李白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佳句,此处的“玉笛”指的是笛子,则“玉笛发声”是由于笛内空气柱振动引起的,“散入春风满洛城”说明空气能传声。
9.【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果实的结构、作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土豆能够通过茎进行繁殖,玉米和南瓜是通过种子繁殖的。
10.【答案】C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 冷空气密度大,热空气密度小;同样体积的冷空气比热空气重,所以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所以空调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上方。
11.【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掉落在衣服上,水无法洗净留下的无色痕迹,因为水于油不相融,由此我们判断科科的午餐食物中可能含有脂肪。
12.【答案】A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根据塑料特点的认识,塑料的最大缺点是不易降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3.【答案】A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 用量杯分别量出20毫升的小石子和20毫升的沙子,沙子可以填充小石子缝隙,所以混合均匀后,它们的总体积减小,可能是小于40毫升。
14.【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时,箭头指向就是风的方向,图中箭头指向东南方,所以刮的是东南风。
15.【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解剖花
【解析】【分析】植物的花是植物生殖生长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花的雄燕和雌蕊,完成受精,产生受精卵。实验室镊子是用来解剖花的工具。解剖桃花时一般都是由外到内解剖,如果从内到外解剖,会破坏花朵的组织细胞,首先摘除花萼,然后是花瓣,再摘下雄蕊,最后摘下雌蕊。
16.【答案】C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 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的生长。植物的茎是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它可以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养料等传递到叶子和花朵上,将叶子光合作用形成的养分传递到其他部分,有些植物的具有繁殖的作用。
17.【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 植物也具有环境适应性,雪松的叶成针形、表面蜡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可以适应高山寒冷的气候。
18.【答案】A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保护土壤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过量喷洒农药和挖土烧砖不利于保护土壤。
19.【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的方法是:1.用水后关掉水龙头;2.使用节水器具;3.用淘米水洗菜;4.洗衣水洗用来冲厕所;5.一水多用。6.收集雨雪浇花浇树。7.提倡淋浴等。洗澡时搓沐浴露不关水龙头属于浪费水的行为。
20.【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这个实验通过模拟胃的工作原理, 即通过水和食物的混合物在袋子内的揉挤动作, 观察食物如何被磨碎并搅拌成糊状( 食糜) , 这一过程与人体胃部的消化作用相似。 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 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分解食物, 将其磨碎并搅拌成食糜, 以便进一步在小肠中被吸收。
21.【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探究种子种子萌发受光照的影响,本实验的设计有唯一的变量——光照,其他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都相同.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22.【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天气变化规律,需要知道该地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天气。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题目这段话描述的是某地的天气,描述了云量和降水量,没有描述到风力。
23.【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适合做雨量器的是A,因为A上下大小相等容易制作。
2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助听器利用的是放大声音的原理来改善听觉障碍。 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 通过处理和放大声音信号, 帮助听障患者听到和听清声音。 它通过收集声音, 经过声能和电能的转换及放大, 最终将放大后的声音传递到耳中, 从而改善听力障碍者的听觉体验和生活质量。
2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属于声波引发的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的振动。
26.【答案】A
【知识点】金属
【解析】【分析】 根据对金属特性的认识,通过锤打可以将金属片制成薄片,也可以通过敲打将薄片还原成金属圆片,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27.【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金属
【解析】【分析】在比较金属的传热性能时, 铜、 铁、 铝都是良好的导热材料, 但它们的导热性能有所不同。 根据提供的信息, 铜的传热性能是最好的, 而铁的传热性能相对较慢。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条件下, 热量在铜中传递的速度比在铁中要快。 铁的导热性最慢。
2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最短的钢管振动最快,所以发出的声音最高。
29.【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 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夏季树林中,树的北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看到长有苔藓的一面是北面。
30.【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状物其实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而它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
A.青苔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只有茎、叶,根是假根,且不开花。苔藓地下部分的根状物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故A正确;
B.青苔的根是假根,只起到固定作用,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故B正确;
C.青苔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故C错误。
31.【答案】(1)(由上到下)叶;茎;根
(2)B
(3)放大镜
【知识点】观察植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放大镜;水生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生长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葫芦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小明发现水葫芦和其它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
(1)小明发现水葫芦和其它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图中自上而下依次是叶、茎、根。
(2)要知道水前芦能浮在水面的移密,小明需要观察水葫芦的叶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在探究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的秘密,通常需要借助放大镜,能够发现更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节。
32.【答案】(1)C
(2)25℃;32℃
(3)C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降雨量等级;云量
【解析】【分析】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
(1)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5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50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100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0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9月10日降雨量是9毫米,这天是小雨。
(2)分析图表可知,当天最低气温是25℃,最高气温是32℃
(3)阴天的定义是指天空中被云层广泛覆盖,通常云量大于70%,具体到阴天的定义则是8/10或80%以上,这样的云量覆盖使得天空显得较为昏暗,通常无法见到太阳。
33.【答案】(1)看;拉;烧;捻
(2)结实;塑料绳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羊毛线和塑料绳的材料不同,外观、性能也不一样,羊毛线轻软、表面有羊毛纤维,不易变形;塑料绳表面光滑,较硬,易变形。可以通过看、拉、烧、捻等方法辨别它们的特征。
(2)从结实程度上看,塑料绳比羊毛线更结实。把羊毛线和塑料绳燃烧后会发现,羊毛线的灰烬为粉未状,塑料绳的灰烬为块状;同时羊毛线燃烧时有一股焦臭味,这是因为羊毛中含有蛋白质,这个实验证明羊毛线和塑料绳因为制作材料的不同,它们的性能,用途也不一样。
34.【答案】(1)水
(2)3
(3)温度
(4)有光;1
(5)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只改变水一个条件,结果有酒水的1号瓶种子萌发,不酒水的2号瓶种子不萌发,结果说明水是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2)1号瓶与3号瓶的实验只改变空气一个条件,结果淹没种子的3号瓶没有萌发,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3)1号瓶与4号瓶的实验只改变温度条件,结果1号瓶种子萌发,4号瓶没有萌发,结果说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4)由于对比试验中只可以改变一个变量,所以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无光的环境中,只改变一个变量,其他与1号瓶相同。
(5)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35.【答案】(1)声源;传播;人耳
(2)①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②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噪音
【解析】【分析】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过高过强的声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
(2)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1.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2、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3、关上教室的门窗;4.在教室周围多种树等。
1 / 1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学课上,老师讲到了地球上辽阔的水资源,但是其中的淡水资源却只占少数。下列不属于淡水资源的是(  )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河流和湖泊都属于淡水资源,海洋中的水是咸水,不属于淡水资源。
2.(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在了解了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之后,找到了一种生活中常见,但是却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不同的植物生活环境不同,这是由植物特性决定的,适合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子退化为针状(如仙人掌)。
3.(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阅读科普书籍时看到“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植物有了你,才能茁壮成长。动物有了你,才能够呼吸。”他立马就想到这一句话说的是(  )。
A.空气 B.水 C.阳光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态的,但是动植物都离不开它。选项A正确。
4.(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在美术课上准备捏一个泥人,科科告诉他用(  )较好。
A.砂土 B.黏土 C.壤土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 不同种类的土壤黏性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黏质土、壤土、沙质土。因此捏泥人应该选用黏性最强的黏质土。
5.(2024三下·会泽期末)在学校的美术课上,小苏和科科一起做了很多手工作品,他们发现有些固体经过处理之后,依然是固体。而下列固体中,经过处理之后,不是固体的是(  )
A.剪碎的纸 B.切碎的蜡 C.融化的冰
【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 在我们的身边像石块、橡皮这样的物体是固体,它们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固体要看它是否符合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同样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还是固体。融化的冰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不符合固体的特征。
6.(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还想自己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老师会建议他选择(  )最好
A.报纸 B.宣纸 C.蜡光纸
【答案】C
【知识点】纸的吸水性
【解析】【分析】 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不同的纸张的吸水性能是不同的。要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选择蜡光纸最好,因为的它的吸水性最差的,所以C符合题意。
7.(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科学课上认识了气温计,右图气温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答案】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 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保持温度计竖直,人眼与水银面基本保持在同一平面。由于温度计是用玻璃做的,而玻璃的折射率和空气的折射率不相同,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话,会导致实际读出的数值偏大或偏小。
8.(2024三下·会泽期末)语文老师讲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洛阳时作的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小苏发现这句诗中描述的玉笛声其实是通过(  )的震动传遍了洛阳城。
A.玉笛 B.空气 C.春风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诗人李白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佳句,此处的“玉笛”指的是笛子,则“玉笛发声”是由于笛内空气柱振动引起的,“散入春风满洛城”说明空气能传声。
9.(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和科科中午在食堂就餐,他们发现了有一种蔬菜的生命不是从种子开始的。(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果实的结构、作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土豆能够通过茎进行繁殖,玉米和南瓜是通过种子繁殖的。
10.(2024三下·会泽期末)中午的食堂热气腾腾、热闹非凡,但是小苏发现安装在墙壁高处的空调能让整个空间快速变冷,这是因为(  )
A.热空气上升
B.空调本身制冷效果好
C.冷空气下降
【答案】C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 冷空气密度大,热空气密度小;同样体积的冷空气比热空气重,所以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所以空调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上方。
11.(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吃午餐时,食物掉落在衣服上,水无法洗净留下的无色痕迹,由此我们判断科科的午餐食物中可能含有(  )
A.脂肪 B.蛋白质 C.维生素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掉落在衣服上,水无法洗净留下的无色痕迹,因为水于油不相融,由此我们判断科科的午餐食物中可能含有脂肪。
12.(2024三下·会泽期末)午餐结束后,小苏和科科发现有同学把未吃完的小点心用塑料袋装走,他们认为这样非常不好,因为使用塑料袋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  )。
A.不易分解 B.可回收 C.方便携带
【答案】A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根据塑料特点的认识,塑料的最大缺点是不易降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3.(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和科科在午间玩耍时,将20 毫升小石子和20 毫升沙子混合后,占据空间将会(  )
A.小于40 毫升 B.大于40 毫升 C.等于40 毫升
【答案】A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 用量杯分别量出20毫升的小石子和20毫升的沙子,沙子可以填充小石子缝隙,所以混合均匀后,它们的总体积减小,可能是小于40毫升。
14.(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看到学校操场边上的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南时,于是他判断这时的风向是(  )
A.东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时,箭头指向就是风的方向,图中箭头指向东南方,所以刮的是东南风。
15.(2024三下·会泽期末)漫步在校园里,科科发现校园种植了不少桃花,如下图所示。他用镊子对其中一朵桃花进行解剖观察。下列解剖顺序正确的是(  )
A.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B.雌蕊→雄蕊→花瓣→花萼
C.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解剖花
【解析】【分析】植物的花是植物生殖生长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花的雄燕和雌蕊,完成受精,产生受精卵。实验室镊子是用来解剖花的工具。解剖桃花时一般都是由外到内解剖,如果从内到外解剖,会破坏花朵的组织细胞,首先摘除花萼,然后是花瓣,再摘下雄蕊,最后摘下雌蕊。
16.(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则对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非常感兴趣,于是他查阅了许多关于植物茎的资料。发现以下有一处错误的说法。(  )
A.连接植物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B.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C.取一株有茎有叶的植物,插入红色水中一段时间,发现叶变红了茎没有变化。
【答案】C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 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的生长。植物的茎是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它可以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养料等传递到叶子和花朵上,将叶子光合作用形成的养分传递到其他部分,有些植物的具有繁殖的作用。
17.(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惊喜地发现,和植物茎同样奇妙的还有植物的叶,例如:雪松的叶子为针形,其实是为了适应(  )
A.高山寒冷的气候
B.干旱的沙漠气候
C.雨水充足的热带沿海气候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 植物也具有环境适应性,雪松的叶成针形、表面蜡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可以适应高山寒冷的气候。
18.(2024三下·会泽期末)校园里的植物生机勃勃,种类繁多,这都归功于校园的园丁师傅们的精心照料,尤其是对土壤的保护,其中保护土壤的行为有( :
A.过量喷洒农药 B.挖土烧砖 C.植树造林
【答案】A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保护土壤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过量喷洒农药和挖土烧砖不利于保护土壤。
19.(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解剖完桃花之后就前往卫生间清洗双手时,听到了身旁的不少同学谈论浪费水的行为,其中包括(
A.将洗过脸的水收集起来冲洗厕所
B.将淘米水用来浇花
C.洗澡搓沐浴液时不关水龙头
【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的方法是:1.用水后关掉水龙头;2.使用节水器具;3.用淘米水洗菜;4.洗衣水洗用来冲厕所;5.一水多用。6.收集雨雪浇花浇树。7.提倡淋浴等。洗澡时搓沐浴露不关水龙头属于浪费水的行为。
20.(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在实验室里准备更进一步研究食物消化的过程,所以他用一个塑料袋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  )里的消化过程
A.口腔 B.食道 C.胃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这个实验通过模拟胃的工作原理, 即通过水和食物的混合物在袋子内的揉挤动作, 观察食物如何被磨碎并搅拌成糊状( 食糜) , 这一过程与人体胃部的消化作用相似。 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 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分解食物, 将其磨碎并搅拌成食糜, 以便进一步在小肠中被吸收。
21.(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还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通风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
B.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
C.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探究种子种子萌发受光照的影响,本实验的设计有唯一的变量——光照,其他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都相同.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22.(2024三下·会泽期末)校园广播里正在提醒:“有一股冷空气正在南下,从今天傍晚起有一段降水过程,雨量小到中雨,明天下午起转阴到多云。”这段话描述的是当地的(  )
A.降水 B.气候 C.天气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天气变化规律,需要知道该地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天气。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题目这段话描述的是某地的天气,描述了云量和降水量,没有描述到风力。
23.(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听到广播后,立即想做一个雨量器来测一测当天的雨量,于是他找来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其中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适合做雨量器的是A,因为A上下大小相等容易制作。
24.(2024三下·会泽期末)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小苏都会参加学校的公益志愿者活动,帮助听力残疾者了解助听器是利用(  )原理改善听觉障碍的。
A.放大声音 B.收集声音 C.播放声音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助听器利用的是放大声音的原理来改善听觉障碍。 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 通过处理和放大声音信号, 帮助听障患者听到和听清声音。 它通过收集声音, 经过声能和电能的转换及放大, 最终将放大后的声音传递到耳中, 从而改善听力障碍者的听觉体验和生活质量。
25.(2024三下·会泽期末)志愿活动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如图所示,当小苏敲小鼓时,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  )
A.向右运动 B.静止 C.向左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属于声波引发的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的振动。
26.(2024三下·会泽期末)科科参加的学校科学社团,则开展对了金属的研究,他发现通过捶打可以将金属片制成薄片,也可以通过敲打将薄片还原成金属原片,这说明金属具有(  )。
A.延展性 B.导热性 C.金属光泽
【答案】A
【知识点】金属
【解析】【分析】 根据对金属特性的认识,通过锤打可以将金属片制成薄片,也可以通过敲打将薄片还原成金属圆片,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27.(2024三下·会泽期末)在研究金属的导热性能时,科科通过实验得出了铜、铁、铝都容易传热的结论,而其中(  )的传热性最慢
A.铜 B.铝 C.铁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金属
【解析】【分析】在比较金属的传热性能时, 铜、 铁、 铝都是良好的导热材料, 但它们的导热性能有所不同。 根据提供的信息, 铜的传热性能是最好的, 而铁的传热性能相对较慢。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条件下, 热量在铜中传递的速度比在铁中要快。 铁的导热性最慢。
28.(2024三下·会泽期末)社团活动期间,科科还用多余的钢管制成了不同的长度,当他用相同的力击打右图所示的空心钢管,惊奇地发现有不同的声音产生.其中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最长的钢管 B.最短的钢管 C.长度居中的钢管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最短的钢管振动最快,所以发出的声音最高。
29.(2024三下·会泽期末)除了学校的活动,小苏和科科还热爱探险。在夏季的树林里,他俩迷了路,但很快找到了苔藓植物,并根据苔藓植物辨清了方向,原因是(  )
A.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夏季树林中,树的北面较为阴暗潮湿
B.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夏季树林中,树的南面较为阴暗潮湿
C.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夏季树林中,树的南面较为温暖干燥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 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夏季树林中,树的北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看到长有苔藓的一面是北面。
30.(2024三下·会泽期末)小苏还在树林的石板路上发现了很多的青苔,认真观察青苔后总结了很多青苔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状物其实是假根。
B.青苔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
C.青苔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状物其实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而它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
A.青苔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只有茎、叶,根是假根,且不开花。苔藓地下部分的根状物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故A正确;
B.青苔的根是假根,只起到固定作用,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故B正确;
C.青苔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故C错误。
二、科学探究
31.(2024三下·会泽期末)水里的植物
为了探索水葫芦能漂浮水面的秘密,小苏做了一个实验(如图)。
(1)小苏发现水葫芦和其它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请你帮助他写在横线旁。
(2)要知道水葫芦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小苏需要观察水葫芦的(  )。
A.叶片 B.叶柄 C.茎
(3)在探究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的秘密,通常需要借助   (写一种工具的名称)。
【答案】(1)(由上到下)叶;茎;根
(2)B
(3)放大镜
【知识点】观察植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放大镜;水生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生长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葫芦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小明发现水葫芦和其它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
(1)小明发现水葫芦和其它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图中自上而下依次是叶、茎、根。
(2)要知道水前芦能浮在水面的移密,小明需要观察水葫芦的叶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在探究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的秘密,通常需要借助放大镜,能够发现更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节。
32.(2024三下·会泽期末)天气和气候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气温 降水量 风向 云量
9月10日 25℃-32℃ 9 毫米 西北风 阴
(1)根据当天降水量的记录,可以判定为(  )。
A.大雨 B.中雨 C.小雨
(2)当天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
(3)下面三种图表示当天的云量,最合适的是(  )。
A. B. C.
【答案】(1)C
(2)25℃;32℃
(3)C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降雨量等级;云量
【解析】【分析】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
(1)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5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50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100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0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9月10日降雨量是9毫米,这天是小雨。
(2)分析图表可知,当天最低气温是25℃,最高气温是32℃
(3)阴天的定义是指天空中被云层广泛覆盖,通常云量大于70%,具体到阴天的定义则是8/10或80%以上,这样的云量覆盖使得天空显得较为昏暗,通常无法见到太阳。
33.(2024三下·会泽期末)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下图是小苏和科科正在比较羊毛线和塑料绳有何不同。
(1)如图所示,我们可以采用   、   、   、   等方法进行辨别。
(2)实验现象:A.从结实程度上看,塑料绳比羊毛线更   。B.燃烧后没有烧焦蛋白质气味的是   。
【答案】(1)看;拉;烧;捻
(2)结实;塑料绳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羊毛线和塑料绳的材料不同,外观、性能也不一样,羊毛线轻软、表面有羊毛纤维,不易变形;塑料绳表面光滑,较硬,易变形。可以通过看、拉、烧、捻等方法辨别它们的特征。
(2)从结实程度上看,塑料绳比羊毛线更结实。把羊毛线和塑料绳燃烧后会发现,羊毛线的灰烬为粉未状,塑料绳的灰烬为块状;同时羊毛线燃烧时有一股焦臭味,这是因为羊毛中含有蛋白质,这个实验证明羊毛线和塑料绳因为制作材料的不同,它们的性能,用途也不一样。
34.(2024三下·会泽期末)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科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 粒同样的种子,分成4 等份,在4 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他操作及结果如下表。
内容 1 2 3 4
处理方式 洒 入 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 洒入少量水,使餐巾湿润,然后· 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是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
(2)1号瓶和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如果科科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与   号瓶相同。
(5)综上所述,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是   、   、   。
【答案】(1)水
(2)3
(3)温度
(4)有光;1
(5)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只改变水一个条件,结果有酒水的1号瓶种子萌发,不酒水的2号瓶种子不萌发,结果说明水是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2)1号瓶与3号瓶的实验只改变空气一个条件,结果淹没种子的3号瓶没有萌发,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3)1号瓶与4号瓶的实验只改变温度条件,结果1号瓶种子萌发,4号瓶没有萌发,结果说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4)由于对比试验中只可以改变一个变量,所以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无光的环境中,只改变一个变量,其他与1号瓶相同。
(5)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三、科学与环境
35.(2024三下·会泽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寻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霍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 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阁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漫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
(2)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
【答案】(1)声源;传播;人耳
(2)①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②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噪音
【解析】【分析】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过高过强的声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
(2)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1.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2、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3、关上教室的门窗;4.在教室周围多种树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