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一、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1.(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同学骑车环游滇池时,相对于路边的树,小明是( )A.运动的 B.静止的 C.无法判断【答案】A【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解析】【分析】小明骑自行车环滇池,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在改变,所以是运动的。2.(2024三下·西山期末)下列描述人物所处位置的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A.小明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B.小明在学校大门口10米处C.小明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10米处【答案】C【知识点】描述方位【解析】【分析】描述物体的位置时,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三者缺一不可,选项C正确。3.(2024三下·西山期末)我们使用的碳素笔笔头有一颗不容易观察到的小球,当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笔尖小球在纸上的运动形式是( )A.摆动 B.滚动 C.转动【答案】B【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物体有滚动、平动、振动、摆动等运动形式,当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笔尖小球在纸上的运动形式是滚动。4.(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去到公园荡秋千时,秋千的运动轨迹是 ( )A. B. C.【答案】C【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物体按运动方式分可以分为振动、平动、转动、滚动、摆动等。荡秋干时,秋干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是摆动,C符合题意。5.(2024三下·西山期末)我们上体育课时围绕着操场跑步,运动路线有 (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答案】C【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运动时,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6.(2024三下·西山期末)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同学取得了100米短跑冠军。其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距离内( )A.用时少,跑得慢 B.用时少,跑得快 C.用时多,跑得快【答案】B【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解析】【分析】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同学取得了100米短跑冠军。其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距离内比较运动时间,时间短,速度快。7.(2024三下·西山期末)高原上兔孙正在追捕犬鼠,虽然犬鼠跑在前面,但兔狲只用了20秒就抓住了它,这说明( )A.兔狲跑的快 B.犬鼠跑的快 C.犬鼠跑的远【答案】A【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解析】【分析】高原上兔孙正在追捕犬鼠,虽然犬鼠跑在前面,但兔狲只用了20秒就抓住了它,这20秒,兔狲跑得距离远,说明这说明兔狲跑的快。8.(2024三下·西山期末)煎蛋时,小明的妈妈打破鸡蛋后说: “这个鸡蛋是可以用来孵小鸡的。”她这样说的理由是看到鸡蛋中有( )A.卵黄 B.卵白 C.胚盘【答案】C【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解析】【分析】鸡蛋中的胚盘可以发育成小鸡,煎蛋时,小明的妈妈打破鸡蛋后说: “这个鸡蛋是可以用来孵小鸡的。”她这样说的理由是看到鸡蛋中胚盘。9.(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见鸵鸟蛋上站立着一个小男孩,这是因为鸵鸟蛋是 ( )的。A.无硬壳 B.有硬壳 C.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认识动物的卵【解析】【分析】鸵鸟属于鸟类,鸟类的卵外有硬壳保护卵。小明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见鸵鸟蛋上站立着一个小男孩,这是因为鸵鸟蛋是有硬壳。10.(2024三下·西山期末)晚饭后小明和家人出去散步,散步时看见了很多动物,有蝙蝠、蜘蛛、蚂蚁,其中 ( )是昆虫。A.蝙蝠B.蜘蛛C.蚂蚁【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蚂蚁属于昆虫。选项C正确。11.(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热爱饲养昆虫,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蜻蜓和蝴蝶的生长阶段相比少了 ( )阶段。A.卵 B.蛹 C.成虫【答案】B【知识点】蜻蜓【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蜻蜓和很多昆虫一样,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与蚕相比,少了蛹期。12.(2024三下·西山期末)下面是三个小动物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 )A.鳄鱼:“像我们这样多好,一出生就是鳄鱼宝宝,根本不用孵蛋。”B.小猫: “我太太昨天下了三颗蛋,正在家忙着孵蛋呢!”C.天鹅:“孵蛋太麻烦啦,要细心照顾才行,不然孵不出小宝宝。”【答案】C【知识点】卵生;胎生【解析】【分析】鳄鱼属于卵生动物,生下来的卵,需要孵蛋;小猫属于胎生动物,直接剩下小猫;天鹅属于鸟类,是卵生动物,需要孵蛋。选项C正确。13.(2024三下·西山期末)动物的一生,需要经历( )、 ( )、 ( )、 ( )的生命历程。A.出生、生长、繁殖、死亡B.生长、繁殖、死亡、出生C.出生、繁殖、生长、死亡【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一生【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得动物种族得以延续。14.(2024三下·西山期末)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像熊猫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 ( )A.哺乳动物 B.鸟类 C.卵生动物【答案】A【知识点】哺乳动物【解析】【分析】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像狗那样,胎生、身上长毛、吃妈妈奶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15.(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是一个天文爱好者,在使用专业的设备观察太阳和月亮时,发现太阳上有( )、月球上有( )A.黑子、星环 B.黑点、环形山 C.黑子、环形山【答案】C【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 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16.(2024三下·西山期末)在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同时,小明还发现它们大小差不多,这是因为( )A.太阳和月球一样大B.太阳离我们较远,月球离我们较近C.观察失误导致的【答案】B【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 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太阳的半径是696300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17.(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周末在家仔细观察了一棵树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影子长短变化:长一短一长B.影子方向变化:西一北一东C.一天中的影子长短、方向没有变化【答案】C【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一个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一天当中,太阳自东向西,影子自西向东。选项C说法错误。18.(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在玩手电筒的时候,发现用手电筒照同一个物体,不同的照射方向,影子的形状 ( )A.不一样 B.都一样 C.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影子【解析】【分析】 物体从不同侧面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从不同方向得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19.(2024三下·西山期末)手影游戏中,我们能通过改变手形,变化出许多有趣的影子。在这个游戏中, ( )是遮挡物。A.墙 B.手 C.手电筒【答案】B【知识点】影子【解析】【分析】形成影子需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影子游戏中,手电筒是光源,墙面是屏,手是遮挡物。20.(2024三下·西山期末)从农历初一到农历三十,下列月相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B.C.【答案】C【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 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21.(2024三下·西山期末)李白在诗句中这样写道: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句中描述的月相是( )A.新月 B.满月 C.下弦月【答案】B【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农历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月相由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从十五到月末,月相由满月逐渐变成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说明能看到一个圆圆的月亮,是满月,月相又大又圆,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故B正确。22.(2024三下·西山期末)在地球身边有一颗天然卫星,它是( )A.金星 B.水星 C.月球【答案】C【知识点】太阳系【解析】【分析】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它对地球的影响非常显著, 不仅为地球夜晚提供光照, 还影响地球的潮汐变化, 同时也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重要基地。 23.(2024三下·西山期末)下列地球上的现象中,与月球引力作用有关的是( )A.地震 B.海啸 C.潮汐【答案】C【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对地球得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得现象就是潮汐。月球对地球得引力可以使地球上得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得涨潮与退潮。与月球的引力作用有关的是潮汐,所以C符合题意。24.(2024三下·西山期末)为了探究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小明和几个好朋友准备了一盘沙和很多大小、重量不同的球,这些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环形山的形成与( )有关。A.陨石撞击 B.风山喷发 C.地震【答案】A【知识点】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关于月面环形山形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题目中多个小球、一盘细沙,模拟的是撞击说。25.(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准备制作一张关于太阳、月球、地球的手抄报,在收集资料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主题的颜色有很多种B.可以从网络上随意收集资料C.遇到难题可以请教老师【答案】B【知识点】地球主题海报【解析】【分析】在收集资料时以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料,且选择的资料要进行甄别,看是否科学,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二、实验探究题。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26.(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从课外书上了解到:桑蚕养殖最早起源于中国,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中期,人们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文化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也使得中国成为了衣冠大国。小明由此对蚕产生了兴趣,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小明准备了以下养蚕的条件,其中最合理的是( )A.阴凉处,封闭的箱子B.太阳下,空气能流通的箱子C.阴凉处,空气能流通的箱子(2)小明观察到( )的蚕卵将要孵化出蚕宝宝。A.紫黑色 B.红色 C.黄白色(3)小明发现有些时候蚕宝宝不吃也不动,这是在( )A.发呆 B.眠 C.进化(4)小明仔细观察了蚕蛹和蚕蛾,发现它们的身体结构是相似的,它们是 ( )A.头、翅膀、腿 B.单眼、腹部、尾部 C.头部、胸部、腹部(5)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可以判断,蝴蝶与飞蛾是生命周期中的( )阶段。A.成虫 B.幼虫 C.卵(6) 在饲养的过程中小明用拍照的方式,认真的记录了蚕宝宝的每个阶段,但是顺序乱了,请问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7)小明在饲养蚕的过程中,记录错误的是( )A.蚕在蛹阶段靠茧保护自己B.蚕在蛹阶段不需要蜕皮C.雌蛾体大、腹部肥大,雄蛾体小、爬行较快【答案】(1)C(2)A(3)B(4)C(5)A(6)C(7)B【知识点】观察蚕卵;蚕的幼虫的习性;蚕蛹;蚕蛾;蚕的一生【解析】【分析】(1)蚕宝宝的家要干净、通风、温暖,桑叶要新鲜,不能带有水迹。选项C正确。(2)刚产下的蚕卵,颜色一般是淡黄色的。一两天后,它会变成浅褐色,后面颜色还会继续变深,最终呈紫黑色。我们观察到蚕卵紫黑色,1毫米大小,中心下凹的扁圆形,说明蚕宝宝快要孵化出来了。(3)当蚕的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一样,这叫眠,是蚕蜕皮前的征兆。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敢打扰它们了。(4) 根据蚕蛾和蚕蛹的身体结构特征,蚕蛾和蚕蛹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蚕蛾的头部有1对触角、复眼和口器,胸部有3对足,2对翅。它们的身体结构,五个相同部位是头、胸、腹、翅膀、眼。蚕蛾和蚕蛹的身体结构都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5)蝴蝶与飞蛾是生命周期中的成虫阶段。(6)从左到右分别是卵,成虫,蛹,幼虫,蚕的一生经历是卵——幼虫——蛹——成虫,所以选项C正确。(7)蚕变成蛹的时候蜕了一层皮之后变成了前蛹,前蛹比较白,跟蚕比较接近,过不久就会慢慢变色,再蜕一层皮才完全变形态。27.(2024三下·西山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两个高度不一样的斜面和一些物品(如下图所示),并在斜面放不同的物体,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小木块在光滑的①号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 ( )A.滑动 B.滚动 C.转动(2)小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路线是( )A.曲线运动 B.直线运动 C.都不是(3)将相同的小木块放在长度相同的①号斜面和②号斜面顶端,小木块最先到达底部的斜面是( )A.①号 B.②号 C.一样快(4)把铅笔横放在①号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有( )A.转动 B.摆动 C.滑动、滚动【答案】(1)A(2)B(3)A(4)C【知识点】运动形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距离与时间;速度【解析】【分析】(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木块在斜面上运动方式是滑动。(2)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木块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3)将相同的小木块放在长度相同的①号斜面和②号斜面顶端,小木块最先到达底部的斜面是①,因为①斜面坡度大,物体运动速度快。(4)把铅笔横放在①号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有滑动、滚动。放置的面不同,物体运动的形式不同。28.(2024三下·西山期末)端午节小长假,小明去游乐场游玩,对过山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自己回家尝试制作一个“过山车”。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小明在家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流程是( )A.设计、评价、制作 B.制作、设计、评价 C.设计、制作、评价(2)以下材料中,哪种材料是制作“过山车”模型最方便的材料( )A.铁片 B.卡纸 C.木头(3) “过山车”轨道设计中的曲线轨道有助于“过山车” ( )A.改变运动方向 B.运动得更快 C.保持速度不变(4)在评价“过山车”时,轨道要符合 ( )的要求。A.直线轨道B.曲线轨道C.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坡度变化(5)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而不脱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大坡度轨道B.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小坡度轨道C.全部采用坡度平缓的曲线轨道(6)我们可以用( )来测量自制的过山车轨道长度。A.塑料直尺 B.细绳 C.细绳和软尺【答案】(1)C(2)B(3)A(4)C(5)B(6)C【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搭建过山车;测试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最后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所以制作“过山车”的顺序是:准备制作材料一在纸上设计“轨道路线"一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一调试与评价。(1)小明在家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流程是设计、制作、评价。(2)卡纸材料是制作“过山车”模型最方便的材料。(3)过山车”轨道设计中的曲线轨道有助于“过山车”改变运动方向。(4)在评价“过山车”时,轨道要符合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坡度变化的要求。(5)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而不脱轨,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小坡度轨道。(6)我们可以用细绳和软尺来测量自制的过山车轨道长度。29.(2024三下·西山期末)地球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是人类最早了解,也最为熟悉的天体。这个自西向东自转的蓝色星球,现在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然而,这些当代人了如指掌的信息,是人类经历了三千年才逐步掌握的。直到步入航天时代之后,人类才真正看清了地球的全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认识、探索的脚步。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1)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A.圆、圆 B.圆、方 C.方、方(2)最早通过“环海航行”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是( )A.伽利略 B.麦哲伦 C.牛顿(3)在海边,人们用望眼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A.帆顶 B.船身 C.看到的没有变化(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 )A.直尺测量 B.数格子 C.剪下拼凑(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 )A.部分地区需要节约用水B.不用节约用水C.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答案】(1)B(2)B(3)A(4)B(5)C【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是“天圆地方”说的盛行期,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就提出过浑天说的思想,他认为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大地就是浮在水面或气体上的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在不断的绕特定的轴在转动。(2)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3)在海边,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 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看到船身。 这是因为帆顶相对于船身而言, 更加突出, 更容易被观察到。 在远距离观察时, 帆顶的显著特征使其成为首先被注意到的部分, 而船身则随后逐渐进入观察者的视线。(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数格子。(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三、拓展题30.(2024三下·西山期末)请模仿下面的例子,再写出小车上任意两个点的运动形式。例:F 后备箱一摆动【答案】A 方向盘——转动B 雨刮器——摆动C车轮——滚动D车上——平动E车门——转动F 后备箱——摆动【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汽车上不同的部件运动方式不同,如车轮是滚动,雨刮器是摆动,车门是转动,方向盘是转动,车身是平动。1 / 1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一、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1.(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同学骑车环游滇池时,相对于路边的树,小明是( )A.运动的 B.静止的 C.无法判断2.(2024三下·西山期末)下列描述人物所处位置的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A.小明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B.小明在学校大门口10米处C.小明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10米处3.(2024三下·西山期末)我们使用的碳素笔笔头有一颗不容易观察到的小球,当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笔尖小球在纸上的运动形式是( )A.摆动 B.滚动 C.转动4.(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去到公园荡秋千时,秋千的运动轨迹是 ( )A. B. C.5.(2024三下·西山期末)我们上体育课时围绕着操场跑步,运动路线有 (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6.(2024三下·西山期末)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同学取得了100米短跑冠军。其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距离内( )A.用时少,跑得慢 B.用时少,跑得快 C.用时多,跑得快7.(2024三下·西山期末)高原上兔孙正在追捕犬鼠,虽然犬鼠跑在前面,但兔狲只用了20秒就抓住了它,这说明( )A.兔狲跑的快 B.犬鼠跑的快 C.犬鼠跑的远8.(2024三下·西山期末)煎蛋时,小明的妈妈打破鸡蛋后说: “这个鸡蛋是可以用来孵小鸡的。”她这样说的理由是看到鸡蛋中有( )A.卵黄 B.卵白 C.胚盘9.(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见鸵鸟蛋上站立着一个小男孩,这是因为鸵鸟蛋是 ( )的。A.无硬壳 B.有硬壳 C.无法判断10.(2024三下·西山期末)晚饭后小明和家人出去散步,散步时看见了很多动物,有蝙蝠、蜘蛛、蚂蚁,其中 ( )是昆虫。A.蝙蝠B.蜘蛛C.蚂蚁11.(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热爱饲养昆虫,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蜻蜓和蝴蝶的生长阶段相比少了 ( )阶段。A.卵 B.蛹 C.成虫12.(2024三下·西山期末)下面是三个小动物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 )A.鳄鱼:“像我们这样多好,一出生就是鳄鱼宝宝,根本不用孵蛋。”B.小猫: “我太太昨天下了三颗蛋,正在家忙着孵蛋呢!”C.天鹅:“孵蛋太麻烦啦,要细心照顾才行,不然孵不出小宝宝。”13.(2024三下·西山期末)动物的一生,需要经历( )、 ( )、 ( )、 ( )的生命历程。A.出生、生长、繁殖、死亡B.生长、繁殖、死亡、出生C.出生、繁殖、生长、死亡14.(2024三下·西山期末)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像熊猫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 ( )A.哺乳动物 B.鸟类 C.卵生动物15.(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是一个天文爱好者,在使用专业的设备观察太阳和月亮时,发现太阳上有( )、月球上有( )A.黑子、星环 B.黑点、环形山 C.黑子、环形山16.(2024三下·西山期末)在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同时,小明还发现它们大小差不多,这是因为( )A.太阳和月球一样大B.太阳离我们较远,月球离我们较近C.观察失误导致的17.(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周末在家仔细观察了一棵树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影子长短变化:长一短一长B.影子方向变化:西一北一东C.一天中的影子长短、方向没有变化18.(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在玩手电筒的时候,发现用手电筒照同一个物体,不同的照射方向,影子的形状 ( )A.不一样 B.都一样 C.无法确定19.(2024三下·西山期末)手影游戏中,我们能通过改变手形,变化出许多有趣的影子。在这个游戏中, ( )是遮挡物。A.墙 B.手 C.手电筒20.(2024三下·西山期末)从农历初一到农历三十,下列月相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B.C.21.(2024三下·西山期末)李白在诗句中这样写道: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句中描述的月相是( )A.新月 B.满月 C.下弦月22.(2024三下·西山期末)在地球身边有一颗天然卫星,它是( )A.金星 B.水星 C.月球23.(2024三下·西山期末)下列地球上的现象中,与月球引力作用有关的是( )A.地震 B.海啸 C.潮汐24.(2024三下·西山期末)为了探究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小明和几个好朋友准备了一盘沙和很多大小、重量不同的球,这些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环形山的形成与( )有关。A.陨石撞击 B.风山喷发 C.地震25.(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准备制作一张关于太阳、月球、地球的手抄报,在收集资料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主题的颜色有很多种B.可以从网络上随意收集资料C.遇到难题可以请教老师二、实验探究题。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26.(2024三下·西山期末)小明从课外书上了解到:桑蚕养殖最早起源于中国,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中期,人们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文化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也使得中国成为了衣冠大国。小明由此对蚕产生了兴趣,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小明准备了以下养蚕的条件,其中最合理的是( )A.阴凉处,封闭的箱子B.太阳下,空气能流通的箱子C.阴凉处,空气能流通的箱子(2)小明观察到( )的蚕卵将要孵化出蚕宝宝。A.紫黑色 B.红色 C.黄白色(3)小明发现有些时候蚕宝宝不吃也不动,这是在( )A.发呆 B.眠 C.进化(4)小明仔细观察了蚕蛹和蚕蛾,发现它们的身体结构是相似的,它们是 ( )A.头、翅膀、腿 B.单眼、腹部、尾部 C.头部、胸部、腹部(5)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可以判断,蝴蝶与飞蛾是生命周期中的( )阶段。A.成虫 B.幼虫 C.卵(6) 在饲养的过程中小明用拍照的方式,认真的记录了蚕宝宝的每个阶段,但是顺序乱了,请问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7)小明在饲养蚕的过程中,记录错误的是( )A.蚕在蛹阶段靠茧保护自己B.蚕在蛹阶段不需要蜕皮C.雌蛾体大、腹部肥大,雄蛾体小、爬行较快27.(2024三下·西山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两个高度不一样的斜面和一些物品(如下图所示),并在斜面放不同的物体,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小木块在光滑的①号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 ( )A.滑动 B.滚动 C.转动(2)小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路线是( )A.曲线运动 B.直线运动 C.都不是(3)将相同的小木块放在长度相同的①号斜面和②号斜面顶端,小木块最先到达底部的斜面是( )A.①号 B.②号 C.一样快(4)把铅笔横放在①号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有( )A.转动 B.摆动 C.滑动、滚动28.(2024三下·西山期末)端午节小长假,小明去游乐场游玩,对过山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自己回家尝试制作一个“过山车”。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小明在家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流程是( )A.设计、评价、制作 B.制作、设计、评价 C.设计、制作、评价(2)以下材料中,哪种材料是制作“过山车”模型最方便的材料( )A.铁片 B.卡纸 C.木头(3) “过山车”轨道设计中的曲线轨道有助于“过山车” ( )A.改变运动方向 B.运动得更快 C.保持速度不变(4)在评价“过山车”时,轨道要符合 ( )的要求。A.直线轨道B.曲线轨道C.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坡度变化(5)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而不脱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大坡度轨道B.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小坡度轨道C.全部采用坡度平缓的曲线轨道(6)我们可以用( )来测量自制的过山车轨道长度。A.塑料直尺 B.细绳 C.细绳和软尺29.(2024三下·西山期末)地球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是人类最早了解,也最为熟悉的天体。这个自西向东自转的蓝色星球,现在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然而,这些当代人了如指掌的信息,是人类经历了三千年才逐步掌握的。直到步入航天时代之后,人类才真正看清了地球的全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认识、探索的脚步。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1)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A.圆、圆 B.圆、方 C.方、方(2)最早通过“环海航行”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是( )A.伽利略 B.麦哲伦 C.牛顿(3)在海边,人们用望眼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A.帆顶 B.船身 C.看到的没有变化(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 )A.直尺测量 B.数格子 C.剪下拼凑(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 )A.部分地区需要节约用水B.不用节约用水C.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三、拓展题30.(2024三下·西山期末)请模仿下面的例子,再写出小车上任意两个点的运动形式。例:F 后备箱一摆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解析】【分析】小明骑自行车环滇池,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在改变,所以是运动的。2.【答案】C【知识点】描述方位【解析】【分析】描述物体的位置时,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三者缺一不可,选项C正确。3.【答案】B【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物体有滚动、平动、振动、摆动等运动形式,当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笔尖小球在纸上的运动形式是滚动。4.【答案】C【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物体按运动方式分可以分为振动、平动、转动、滚动、摆动等。荡秋干时,秋干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是摆动,C符合题意。5.【答案】C【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运动时,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6.【答案】B【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解析】【分析】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同学取得了100米短跑冠军。其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距离内比较运动时间,时间短,速度快。7.【答案】A【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解析】【分析】高原上兔孙正在追捕犬鼠,虽然犬鼠跑在前面,但兔狲只用了20秒就抓住了它,这20秒,兔狲跑得距离远,说明这说明兔狲跑的快。8.【答案】C【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解析】【分析】鸡蛋中的胚盘可以发育成小鸡,煎蛋时,小明的妈妈打破鸡蛋后说: “这个鸡蛋是可以用来孵小鸡的。”她这样说的理由是看到鸡蛋中胚盘。9.【答案】B【知识点】认识动物的卵【解析】【分析】鸵鸟属于鸟类,鸟类的卵外有硬壳保护卵。小明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见鸵鸟蛋上站立着一个小男孩,这是因为鸵鸟蛋是有硬壳。10.【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蚂蚁属于昆虫。选项C正确。11.【答案】B【知识点】蜻蜓【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蜻蜓和很多昆虫一样,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与蚕相比,少了蛹期。12.【答案】C【知识点】卵生;胎生【解析】【分析】鳄鱼属于卵生动物,生下来的卵,需要孵蛋;小猫属于胎生动物,直接剩下小猫;天鹅属于鸟类,是卵生动物,需要孵蛋。选项C正确。13.【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一生【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得动物种族得以延续。14.【答案】A【知识点】哺乳动物【解析】【分析】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像狗那样,胎生、身上长毛、吃妈妈奶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15.【答案】C【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 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16.【答案】B【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 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太阳的半径是696300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17.【答案】C【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一个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一天当中,太阳自东向西,影子自西向东。选项C说法错误。18.【答案】A【知识点】影子【解析】【分析】 物体从不同侧面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从不同方向得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19.【答案】B【知识点】影子【解析】【分析】形成影子需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影子游戏中,手电筒是光源,墙面是屏,手是遮挡物。20.【答案】C【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 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21.【答案】B【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农历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月相由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从十五到月末,月相由满月逐渐变成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说明能看到一个圆圆的月亮,是满月,月相又大又圆,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故B正确。22.【答案】C【知识点】太阳系【解析】【分析】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它对地球的影响非常显著, 不仅为地球夜晚提供光照, 还影响地球的潮汐变化, 同时也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重要基地。 23.【答案】C【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对地球得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得现象就是潮汐。月球对地球得引力可以使地球上得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得涨潮与退潮。与月球的引力作用有关的是潮汐,所以C符合题意。24.【答案】A【知识点】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关于月面环形山形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题目中多个小球、一盘细沙,模拟的是撞击说。25.【答案】B【知识点】地球主题海报【解析】【分析】在收集资料时以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料,且选择的资料要进行甄别,看是否科学,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26.【答案】(1)C(2)A(3)B(4)C(5)A(6)C(7)B【知识点】观察蚕卵;蚕的幼虫的习性;蚕蛹;蚕蛾;蚕的一生【解析】【分析】(1)蚕宝宝的家要干净、通风、温暖,桑叶要新鲜,不能带有水迹。选项C正确。(2)刚产下的蚕卵,颜色一般是淡黄色的。一两天后,它会变成浅褐色,后面颜色还会继续变深,最终呈紫黑色。我们观察到蚕卵紫黑色,1毫米大小,中心下凹的扁圆形,说明蚕宝宝快要孵化出来了。(3)当蚕的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一样,这叫眠,是蚕蜕皮前的征兆。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敢打扰它们了。(4) 根据蚕蛾和蚕蛹的身体结构特征,蚕蛾和蚕蛹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蚕蛾的头部有1对触角、复眼和口器,胸部有3对足,2对翅。它们的身体结构,五个相同部位是头、胸、腹、翅膀、眼。蚕蛾和蚕蛹的身体结构都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5)蝴蝶与飞蛾是生命周期中的成虫阶段。(6)从左到右分别是卵,成虫,蛹,幼虫,蚕的一生经历是卵——幼虫——蛹——成虫,所以选项C正确。(7)蚕变成蛹的时候蜕了一层皮之后变成了前蛹,前蛹比较白,跟蚕比较接近,过不久就会慢慢变色,再蜕一层皮才完全变形态。27.【答案】(1)A(2)B(3)A(4)C【知识点】运动形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距离与时间;速度【解析】【分析】(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木块在斜面上运动方式是滑动。(2)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木块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3)将相同的小木块放在长度相同的①号斜面和②号斜面顶端,小木块最先到达底部的斜面是①,因为①斜面坡度大,物体运动速度快。(4)把铅笔横放在①号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有滑动、滚动。放置的面不同,物体运动的形式不同。28.【答案】(1)C(2)B(3)A(4)C(5)B(6)C【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搭建过山车;测试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最后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所以制作“过山车”的顺序是:准备制作材料一在纸上设计“轨道路线"一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一调试与评价。(1)小明在家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流程是设计、制作、评价。(2)卡纸材料是制作“过山车”模型最方便的材料。(3)过山车”轨道设计中的曲线轨道有助于“过山车”改变运动方向。(4)在评价“过山车”时,轨道要符合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坡度变化的要求。(5)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而不脱轨,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小坡度轨道。(6)我们可以用细绳和软尺来测量自制的过山车轨道长度。29.【答案】(1)B(2)B(3)A(4)B(5)C【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是“天圆地方”说的盛行期,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就提出过浑天说的思想,他认为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大地就是浮在水面或气体上的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在不断的绕特定的轴在转动。(2)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3)在海边,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 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看到船身。 这是因为帆顶相对于船身而言, 更加突出, 更容易被观察到。 在远距离观察时, 帆顶的显著特征使其成为首先被注意到的部分, 而船身则随后逐渐进入观察者的视线。(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数格子。(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30.【答案】A 方向盘——转动B 雨刮器——摆动C车轮——滚动D车上——平动E车门——转动F 后备箱——摆动【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汽车上不同的部件运动方式不同,如车轮是滚动,雨刮器是摆动,车门是转动,方向盘是转动,车身是平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