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一选。
1.(2024四下·西山期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都是从(  )开始其新的生命历程的。
A.花 B.果实 C.种子
2.(2024四下·西山期末)在我国新疆的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耐旱耐涝、生命顽强的落叶乔木,由于它拥有发达的长根,在荒漠中能够防风固沙,被誉为“沙漠守护神”,它是(  )。
A.胡杨 B.仙人掌 C.葱
3.(2024四下·西山期末)鸡爪槭是园林中名贵的观赏树种,它的果实成熟后会有一对薄而轻的翅膀,它最有可能依靠(  )传播种子。
A.风力 B.动物 C.水力
4.(2024四下·西山期末)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用黑纸将其遮住,这是为了验证叶子是否具有 (  )的作用。
A.蒸发水分 B.美观 C.吸收阳光
5.(2024四下·西山期末)生活中的许多水果、蔬菜都是植物的果实,请选出下列不是果实的一项(  )。
A.苹果 B.南瓜 C.马铃薯
6.(2024四下·西山期末)取一段无根的凤仙花植株放入红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解剖它的茎,发现无论横切面还是纵切面都有红色的痕迹,并且植株上的叶片由下而上变红,说明(  ) 。
A.茎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
B.茎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C.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7.(2024四下·西山期末)西双版纳气候炎热、雨水充沛,盛产芭蕉。芭蕉树叶片十分宽大,这是为了(  )。
A.美观
B.有利于水分蒸发调节温度
C.减少水分蒸发
8.(2024四下·西山期末)下列连接方式,不能点亮小灯泡的是(  )。
A. B. C.
9.(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检测暗箱后得到下表中的信息,则暗箱中不可能的连接情况是(  ) 。
  1~2 1~3 1~4 2~3 2~4
通路      
断路    
A. B. C.
10.(2024四下·西山期末)如图所示,高层建筑物上都安装了接闪杆(避雷针),它的作用是与带电云层形成通路,把电流导入大地,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请你判断避雷针的材质可能是 (  )。
A.木材 B.金属 C.橡胶
11.(2024四下·西山期末)下列选项中, (  )可以用来制作简易开关。
A.木块和橡皮 B.橡皮和回形针 C.回形针和铁钉
12.(2024四下·西山期末)电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以下做法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
A.白炽灯更换成节能灯
B.及时关闭工作结束的电器
C.以上都对
13.(2024四下·西山期末)把右图的实物电路图用简易电路图表示,正确的是 (  )。
A. B. C.
14.(2024四下·西山期末)安全用电非常重要,我们应该(  )。
A.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不能直接触摸家中的插座
B.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C.以上都对
15.(2024四下·西山期末)最完整的奇虾化石出现在澄江帽天山的页岩中,科学家根据它的身体结构和粪便化石中的小型带壳动物残体,证实了它是寒武纪海洋中的食肉动物。这说明岩石能帮助我们(  )。
A.了解地球的的年龄
B.了解自然界曾经生存过的动物
C.了解岩石变成土壤的过程
16.(2024四下·西山期末)(  )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常应用于切割玻璃或是工艺品。
A.石墨 B.方铅矿 C.金刚石
17.(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观察一块岩石,发现它坚硬、粗糙,并且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它可能是(  )。
A.大理岩 B.花岗岩 C.砂岩
18.(2024四下·西山期末)下列不同的刻画岩石的方法中, (  )表明岩石的硬度最硬。
A.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B.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C.用小刀无法刻画出痕迹
19.(2024四下·西山期末)如果我们用手电照射不同的矿物,会发现(  )的反光似金属。
A.黄铁矿 B.岩盐 C.硫磺
20.(2024四下·西山期末)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包括(  )。
A.陆地 B.海洋的底部 C.以上皆是
二、材料分析。
21.(2024四下·西山期末)阅读《钟扬——为人类收集希望》节选,回答问题。
种子大概是人类最熟悉的植物器官之一。到今天为止,几乎所有的人类都需要依靠植物种子来维持生命。植物种子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等营养成分,还可以转化为推动发动机运转的酒精,更可以成为帮助我们了解太空环境的实验材料。
种子不仅支撑着人类社会的运转,还将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因此收集和保存种子是意义非凡的事。
越是气候条件恶劣的地方,越是有研究的价值。西藏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堪称植物多样性的宝库。其次,青藏高原的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了解它们的反应和转变,对于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好相应准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钟扬决定带领他的团队走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收集植物种子。
16年间,钟扬在西藏行程超过50万千米。他们共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约4000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
(1)钟扬的故事激发了小科探究种子的欲望,通过观察他发现,种子萌发先长(  )。
A.叶 B.根 C.茎
(2)小科剥开一颗蚕豆,发现它由   和   两部分构成。
(3)种子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营养成分,还可以(  )。
A.转化为推动发动机运转的酒精
B.成为帮助我们了解太空环境的实验材料
C.以上都是
(4)钟扬决定带领他的团队前往青藏高原收集植物种子的原因是(  )。
A.西藏孕育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堪称植物多样性的宝库
B.青藏高原的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C.以上都是
(5)16年间,钟扬和他的团队收集到共收集了(  )种子。
A.约4000 万颗 B.约400万颗 C.没有具体数字
22.(2024四下·西山期末)阅读《花朵是如何授粉的》节选,回答问题。
鲜艳的花朵、香甜的花蜜和浓郁的花香,花朵是在炫耀自己的美丽吗 不,它们是在寻找传粉的帮手。
许多植物现在仍需借助风来传播花粉,如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它们的花朵很小,颜色不鲜艳,没有花蜜和香味,叫作风媒花。它们的花粉粒很小,很光滑。有些花粉粒甚至长着“小翅膀” (刺突),所以能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
像百合、月季、雏菊这些花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特殊的气味、能产蜜汁,以吸引昆虫。昆虫来往于花丛之间,有的为了在花中产卵,有的把花朵当做休息室,有的采食花粉、花蜜。在这些活动中,昆虫就要与花接触,同时就将花粉传送了出去,这类花叫做虫媒花。很多昆虫可以帮助花朵传授花粉,比如蜜蜂、蝴蝶和甲虫等。
除了上述的传粉方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花粉的“搬运工”,比如小鸟、水流等。
(1)小科观察一朵盛开的凤仙花,发现它由图中结构组成,它们是(  )。
A.①花瓣②花萼③雄蕊④雌蕊
B.①花萼②花瓣③雌蕊④雄蕊
C.①花萼②花瓣③雄蕊④雌蕊
(2)通过观察,小科发现学校花坛里的凤仙花颜色鲜艳,有一定香气,常有蜜蜂造访,他判断凤仙花属于(  )。
A.风媒花 B.虫媒花 C.自花传粉
(3)小科模拟昆虫传粉的过程,用棉签蘸取雄蕊产生的花粉,然后触碰带有(  )的雌蕊,花粉被粘住,授粉就完成了。
A.花药 B.粘液 C.颜色
(4)生长在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花朵大而艳丽,芳香的花蜜吸引了丽色méi奇鹛等森林中的小鸟前来探访,这些小鸟享用花蜜的同时将花粉传播了出去,请你推测大树杜鹃可能是(  )。
A.风媒花 B.鸟媒花 C.虫媒花
(5)授粉成功的花,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  )。
A.雌蕊 B.雄蕊 C.都有可能
三、实验探究。
23.(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收到一张会唱歌的贺卡,为了一探究竟,他拆开音乐发声装置,发现它主要由电池、喇叭和开关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把A取下,换上一个灯泡,就只看见灯泡亮了,没有音乐;把A换回去,音乐又响起来,A 是(  )。
A.电池 B.喇叭 C.开关
(2)B有正反两面,一面标着“+”,另一面标着“一”,它是(  )。
A.电池 B.喇叭 C.开关
(3)C 由一片翘起的金属片和塑料按钮组成,按下按钮,音乐会响起,松开按钮,音乐停止,它是(  )。
A.电池 B.喇叭 C.开关
(4)一段时间后,小科闭合开关发现已经不能发出声音,可以用(  )进行检测。
A.电路检测器 B.导线 C.小灯泡
(5)小科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头接触D的两端,发现小灯泡不亮,重复三次都是同样的结果,说明D是 (  )。
A.绝缘体 B.导体 C.不确定
(6)小科想再次利用这个发声装置,暂时把它保存起来。合理的做法是(  ) 。
A.直接放入塑料袋中
B.把电池取出后放入塑料袋中
C.把零件拆散后放入塑料袋中
24.(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种植凤仙花,通过查阅资料他知道了凤仙花喜欢生活在渗水性强、疏松肥沃的土壤里。因此,选择疏松、透气的并有植物残体的腐殖土是种植凤仙花的最佳选择。如果使用黏质土或沙质土,需要经常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小科获得了三份成分不详的土壤,他利用科学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
(1)小科把三份土壤各取少量放在白纸上观察,发现 1 号土壤颗粒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2 号土壤颗粒很小,摸起来滑腻,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颜色偏黑,能看到植物残体。小科初步判断它们分别是(  )
A.1号腐殖土、2号黏土、3号沙质土
B.1号沙质土、2号腐殖土、3 号黏土
C.1号沙质土、2号黏土、3 号腐殖土
(2)三份土壤都比较潮湿,说明它们都含有(  )
A.水分 B.空气 C.矿物质
(3)小科探究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发现 1 号土壤渗水性最强,2号土壤渗水最弱,3 号土壤是渗水性较强。由此确认 1 号土壤是 (  )。
A.沙质土 B.黏土 C.腐殖土
(4)通过以上探究,小科选择 (  )种植凤仙花最佳。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5)马铃薯是小科最喜欢的食物,通过查阅资料,小科知道马铃薯喜欢生长在渗水性和透气性极好的土壤里, (  )最适合种植马铃薯。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6)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形成十二厘米的土壤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土壤人人有责。请你说说保护岩石和土壤的做法有哪些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 选项C正确。
2.【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胡杨是一种独特的植物, 能够在极端干旱和多盐碱的环境中生存, 形成了特别的生物特性。 它耐干旱、 耐盐碱、 耐严寒、 耐酷暑, 并且抗风沙。 这种植物的生存对改善干旱或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胡杨的根系发达, 能够在荒漠中防风固沙, 保护土壤不被风吹走, 从而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3.【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靠风力传播的种子具有轻盈或者有“翅膀”的特点,选项A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分析】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 用黑纸将其遮住, 这是为了验证叶子是否具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叶子对阳光的依赖程度。 通过将凤仙花的一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 使其无法接触到阳光, 可以观察这一处理对叶子生长和功能的影响。
5.【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果实的结构、作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苹果和南瓜属于植物的果实,马铃薯属于植物的茎。选项C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 将凤仙花的茎浸泡在红色液体中,一段时间后当发现叶片变红时,将凤仙花的茎用小刀纵向切开,可以观察到纵切面上有红线,将凤仙花茎横向切开,可以看到横切面上有红点;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7.【答案】B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 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不同,植物形态结构适应于其生长环境。生活在降水丰富的暖湿雨林地区的植物,叶片则较大,如香蕉树叶子非常宽大,有利于水分蒸发和调节温度,所以香蕉树宽大的叶子适应的环境是暖湿的雨林。可见B符合题意。
8.【答案】B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要想点亮小灯泡,需要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选项B是短路,不能点亮小灯泡。
9.【答案】B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观察图中记录表,发现只要含有接线柱2小灯泡都不会亮,说明接线柱2没有导线连接,选项B符合题意。
10.【答案】B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 避雷针的作用是先引导雷电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容易导电的物体,就是导体,避雷针应该是导体,如: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大地、人体等。
11.【答案】B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制作开关时需要导体和绝缘体,橡皮、木块属于绝缘体,回形针、铁片属于导体。能够组成简易开关的是B。
12.【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白炽灯更换成节能灯、及时关闭工作结束的电器,都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选项C正确。
13.【答案】A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观察图中连接方式,是用导线将所有电路元件连接,且电池正极在左,选项A正确。
14.【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安全用电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不能直接触摸家中的插座,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选项C正确。
15.【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化石了解到古代生物的习性等。科学家根据它的身体结构和粪便化石中的小型带壳动物残体,证实了它是寒武纪海洋中的食肉动物。这说明岩石能帮助我们了解子让姐曾经生存过的生物。
16.【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
【解析】【分析】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质软,可制铅笔芯。
17.【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花岗岩很坚硬、粗糙,并且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
18.【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
【解析】【分析】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都不同,我们要从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岩石的硬度分为四个等级:软(用指甲刻得动)、较软(用指甲刻不动铜钥匙刻得动)、较硬(用铜钥匙刻不动小刀刻得动)、硬(用小刀刻不动),所以C符合题意。
19.【答案】A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当光线照射在矿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按照矿物反射光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黄铁矿有金属光泽。
20.【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故选C。
21.【答案】(1)B
(2)种皮;胚
(3)C
(4)C
(5)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根是最先长出的部分。 这是因为根部的生长速度比较快, 比地上的部分生长都要快, 而且它是向下生长的。 种子在萌发的时候, 会先萌发出根, 接着长出茎和叶子。
(2) 蚕豆的种子结构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种皮和胚。 种皮是种子的外层, 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胚是种子中最核心的部分, 它包含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所有基本信息, 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包括胚根、 胚芽和子叶。 胚根将来会发育成植物的根, 而胚芽则会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则提供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
(3)种子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营养成分,还可以转化为推动发动机运转的酒精,成为帮助我们了解太空环境的实验材料。
(4)钟扬决定带领他的团队前往青藏高原收集植物种子的原因是西藏孕育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堪称植物多样性的宝库,青藏高原的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5)根据材料可知,16年间,钟扬和他的团队收集到共收集了约4000 万颗种子。
22.【答案】(1)B
(2)B
(3)B
(4)B
(5)A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授粉;花的种类
【解析】【分析】(1)凤仙花属于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
(2)通过观察,小科发现学校花坛里的凤仙花颜色鲜艳,有一定香气,常有蜜蜂造访,他判断凤仙花属于昆虫传粉,是虫媒花。
(3)小科模拟昆虫传粉的过程,用棉签蘸取雄蕊产生的花粉,然后触碰带有黏液的雌蕊,花粉被粘住,授粉就完成了。
(4)小鸟享用花蜜的同时将花粉传播了出去,这是借助动物传播花粉,属于鸟媒花。
(5)授粉成功的花,雌蕊中的子房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23.【答案】(1)B
(2)A
(3)C
(4)A
(5)A
(6)B
【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开关的工作原理;电池
【解析】【分析】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根据题干可知,把A取下,换上一个灯泡,就只看见灯泡亮了,没有音乐,所以A处于用电器,即喇叭。
(2)B有正反两面,一面标着“+”,另一面标着“一”,所以B是电池。
(3)C由一片翘起的金属片和按钮组成,按下按钮,音乐会响起,所以C控制电路通断,所以C是开关。
(4)一段时间后,小科闭合开关发现已经不能发出声音,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5)小科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头接触D的两端,发现小灯泡不亮,重复三次都是同样的结果,说明D是绝缘体,不能导电。
(6)小科想再次利用这个发声装置,暂时把它保存起来。合理的做法是把电池取出后放入塑料袋中,这样可以保护电路的各个元件不受损坏。
24.【答案】(1)C
(2)A
(3)A
(4)A
(5)A
(6)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小科把三份土壤各取少量放在白纸上观察,发现 1 号土壤颗粒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2 号土壤颗粒很小,摸起来滑腻,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颜色偏黑,能看到植物残体。1号是沙质土,2号是黏质土,3号是壤土。
(2)三份土壤都比较潮湿,说明它们都含有水分。
(3)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是:三种土壤要等量,加入的水要等量,接水的瓶子大小要一样,渗水的时间要一样。探究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发现 1 号土壤渗水性最强,2号土壤渗水最弱,3 号土壤是渗水性较强。由此确认 1 号土壤是沙质土。
(4)通过材料可知,凤仙花喜欢渗水性强的土壤,我们应该选择1号土壤种植。
(5)马铃薯喜欢生长在渗水性和透气性极好的土壤里, 1号土壤最适合种植马铃薯。
(6)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士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1 / 1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一选。
1.(2024四下·西山期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都是从(  )开始其新的生命历程的。
A.花 B.果实 C.种子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 选项C正确。
2.(2024四下·西山期末)在我国新疆的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耐旱耐涝、生命顽强的落叶乔木,由于它拥有发达的长根,在荒漠中能够防风固沙,被誉为“沙漠守护神”,它是(  )。
A.胡杨 B.仙人掌 C.葱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胡杨是一种独特的植物, 能够在极端干旱和多盐碱的环境中生存, 形成了特别的生物特性。 它耐干旱、 耐盐碱、 耐严寒、 耐酷暑, 并且抗风沙。 这种植物的生存对改善干旱或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胡杨的根系发达, 能够在荒漠中防风固沙, 保护土壤不被风吹走, 从而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3.(2024四下·西山期末)鸡爪槭是园林中名贵的观赏树种,它的果实成熟后会有一对薄而轻的翅膀,它最有可能依靠(  )传播种子。
A.风力 B.动物 C.水力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靠风力传播的种子具有轻盈或者有“翅膀”的特点,选项A正确。
4.(2024四下·西山期末)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用黑纸将其遮住,这是为了验证叶子是否具有 (  )的作用。
A.蒸发水分 B.美观 C.吸收阳光
【答案】C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分析】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 用黑纸将其遮住, 这是为了验证叶子是否具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叶子对阳光的依赖程度。 通过将凤仙花的一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 使其无法接触到阳光, 可以观察这一处理对叶子生长和功能的影响。
5.(2024四下·西山期末)生活中的许多水果、蔬菜都是植物的果实,请选出下列不是果实的一项(  )。
A.苹果 B.南瓜 C.马铃薯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果实的结构、作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苹果和南瓜属于植物的果实,马铃薯属于植物的茎。选项C符合题意。
6.(2024四下·西山期末)取一段无根的凤仙花植株放入红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解剖它的茎,发现无论横切面还是纵切面都有红色的痕迹,并且植株上的叶片由下而上变红,说明(  ) 。
A.茎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
B.茎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C.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 将凤仙花的茎浸泡在红色液体中,一段时间后当发现叶片变红时,将凤仙花的茎用小刀纵向切开,可以观察到纵切面上有红线,将凤仙花茎横向切开,可以看到横切面上有红点;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7.(2024四下·西山期末)西双版纳气候炎热、雨水充沛,盛产芭蕉。芭蕉树叶片十分宽大,这是为了(  )。
A.美观
B.有利于水分蒸发调节温度
C.减少水分蒸发
【答案】B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 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不同,植物形态结构适应于其生长环境。生活在降水丰富的暖湿雨林地区的植物,叶片则较大,如香蕉树叶子非常宽大,有利于水分蒸发和调节温度,所以香蕉树宽大的叶子适应的环境是暖湿的雨林。可见B符合题意。
8.(2024四下·西山期末)下列连接方式,不能点亮小灯泡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要想点亮小灯泡,需要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选项B是短路,不能点亮小灯泡。
9.(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检测暗箱后得到下表中的信息,则暗箱中不可能的连接情况是(  ) 。
  1~2 1~3 1~4 2~3 2~4
通路      
断路    
A. B. C.
【答案】B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观察图中记录表,发现只要含有接线柱2小灯泡都不会亮,说明接线柱2没有导线连接,选项B符合题意。
10.(2024四下·西山期末)如图所示,高层建筑物上都安装了接闪杆(避雷针),它的作用是与带电云层形成通路,把电流导入大地,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请你判断避雷针的材质可能是 (  )。
A.木材 B.金属 C.橡胶
【答案】B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 避雷针的作用是先引导雷电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容易导电的物体,就是导体,避雷针应该是导体,如: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大地、人体等。
11.(2024四下·西山期末)下列选项中, (  )可以用来制作简易开关。
A.木块和橡皮 B.橡皮和回形针 C.回形针和铁钉
【答案】B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制作开关时需要导体和绝缘体,橡皮、木块属于绝缘体,回形针、铁片属于导体。能够组成简易开关的是B。
12.(2024四下·西山期末)电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以下做法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
A.白炽灯更换成节能灯
B.及时关闭工作结束的电器
C.以上都对
【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白炽灯更换成节能灯、及时关闭工作结束的电器,都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选项C正确。
13.(2024四下·西山期末)把右图的实物电路图用简易电路图表示,正确的是 (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观察图中连接方式,是用导线将所有电路元件连接,且电池正极在左,选项A正确。
14.(2024四下·西山期末)安全用电非常重要,我们应该(  )。
A.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不能直接触摸家中的插座
B.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C.以上都对
【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安全用电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不能直接触摸家中的插座,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选项C正确。
15.(2024四下·西山期末)最完整的奇虾化石出现在澄江帽天山的页岩中,科学家根据它的身体结构和粪便化石中的小型带壳动物残体,证实了它是寒武纪海洋中的食肉动物。这说明岩石能帮助我们(  )。
A.了解地球的的年龄
B.了解自然界曾经生存过的动物
C.了解岩石变成土壤的过程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化石了解到古代生物的习性等。科学家根据它的身体结构和粪便化石中的小型带壳动物残体,证实了它是寒武纪海洋中的食肉动物。这说明岩石能帮助我们了解子让姐曾经生存过的生物。
16.(2024四下·西山期末)(  )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常应用于切割玻璃或是工艺品。
A.石墨 B.方铅矿 C.金刚石
【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
【解析】【分析】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质软,可制铅笔芯。
17.(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观察一块岩石,发现它坚硬、粗糙,并且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它可能是(  )。
A.大理岩 B.花岗岩 C.砂岩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花岗岩很坚硬、粗糙,并且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
18.(2024四下·西山期末)下列不同的刻画岩石的方法中, (  )表明岩石的硬度最硬。
A.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B.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C.用小刀无法刻画出痕迹
【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
【解析】【分析】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都不同,我们要从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岩石的硬度分为四个等级:软(用指甲刻得动)、较软(用指甲刻不动铜钥匙刻得动)、较硬(用铜钥匙刻不动小刀刻得动)、硬(用小刀刻不动),所以C符合题意。
19.(2024四下·西山期末)如果我们用手电照射不同的矿物,会发现(  )的反光似金属。
A.黄铁矿 B.岩盐 C.硫磺
【答案】A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当光线照射在矿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按照矿物反射光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黄铁矿有金属光泽。
20.(2024四下·西山期末)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包括(  )。
A.陆地 B.海洋的底部 C.以上皆是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故选C。
二、材料分析。
21.(2024四下·西山期末)阅读《钟扬——为人类收集希望》节选,回答问题。
种子大概是人类最熟悉的植物器官之一。到今天为止,几乎所有的人类都需要依靠植物种子来维持生命。植物种子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等营养成分,还可以转化为推动发动机运转的酒精,更可以成为帮助我们了解太空环境的实验材料。
种子不仅支撑着人类社会的运转,还将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因此收集和保存种子是意义非凡的事。
越是气候条件恶劣的地方,越是有研究的价值。西藏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堪称植物多样性的宝库。其次,青藏高原的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了解它们的反应和转变,对于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好相应准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钟扬决定带领他的团队走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收集植物种子。
16年间,钟扬在西藏行程超过50万千米。他们共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约4000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
(1)钟扬的故事激发了小科探究种子的欲望,通过观察他发现,种子萌发先长(  )。
A.叶 B.根 C.茎
(2)小科剥开一颗蚕豆,发现它由   和   两部分构成。
(3)种子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营养成分,还可以(  )。
A.转化为推动发动机运转的酒精
B.成为帮助我们了解太空环境的实验材料
C.以上都是
(4)钟扬决定带领他的团队前往青藏高原收集植物种子的原因是(  )。
A.西藏孕育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堪称植物多样性的宝库
B.青藏高原的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C.以上都是
(5)16年间,钟扬和他的团队收集到共收集了(  )种子。
A.约4000 万颗 B.约400万颗 C.没有具体数字
【答案】(1)B
(2)种皮;胚
(3)C
(4)C
(5)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根是最先长出的部分。 这是因为根部的生长速度比较快, 比地上的部分生长都要快, 而且它是向下生长的。 种子在萌发的时候, 会先萌发出根, 接着长出茎和叶子。
(2) 蚕豆的种子结构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种皮和胚。 种皮是种子的外层, 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胚是种子中最核心的部分, 它包含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所有基本信息, 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包括胚根、 胚芽和子叶。 胚根将来会发育成植物的根, 而胚芽则会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则提供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
(3)种子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营养成分,还可以转化为推动发动机运转的酒精,成为帮助我们了解太空环境的实验材料。
(4)钟扬决定带领他的团队前往青藏高原收集植物种子的原因是西藏孕育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堪称植物多样性的宝库,青藏高原的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5)根据材料可知,16年间,钟扬和他的团队收集到共收集了约4000 万颗种子。
22.(2024四下·西山期末)阅读《花朵是如何授粉的》节选,回答问题。
鲜艳的花朵、香甜的花蜜和浓郁的花香,花朵是在炫耀自己的美丽吗 不,它们是在寻找传粉的帮手。
许多植物现在仍需借助风来传播花粉,如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它们的花朵很小,颜色不鲜艳,没有花蜜和香味,叫作风媒花。它们的花粉粒很小,很光滑。有些花粉粒甚至长着“小翅膀” (刺突),所以能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
像百合、月季、雏菊这些花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特殊的气味、能产蜜汁,以吸引昆虫。昆虫来往于花丛之间,有的为了在花中产卵,有的把花朵当做休息室,有的采食花粉、花蜜。在这些活动中,昆虫就要与花接触,同时就将花粉传送了出去,这类花叫做虫媒花。很多昆虫可以帮助花朵传授花粉,比如蜜蜂、蝴蝶和甲虫等。
除了上述的传粉方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花粉的“搬运工”,比如小鸟、水流等。
(1)小科观察一朵盛开的凤仙花,发现它由图中结构组成,它们是(  )。
A.①花瓣②花萼③雄蕊④雌蕊
B.①花萼②花瓣③雌蕊④雄蕊
C.①花萼②花瓣③雄蕊④雌蕊
(2)通过观察,小科发现学校花坛里的凤仙花颜色鲜艳,有一定香气,常有蜜蜂造访,他判断凤仙花属于(  )。
A.风媒花 B.虫媒花 C.自花传粉
(3)小科模拟昆虫传粉的过程,用棉签蘸取雄蕊产生的花粉,然后触碰带有(  )的雌蕊,花粉被粘住,授粉就完成了。
A.花药 B.粘液 C.颜色
(4)生长在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花朵大而艳丽,芳香的花蜜吸引了丽色méi奇鹛等森林中的小鸟前来探访,这些小鸟享用花蜜的同时将花粉传播了出去,请你推测大树杜鹃可能是(  )。
A.风媒花 B.鸟媒花 C.虫媒花
(5)授粉成功的花,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  )。
A.雌蕊 B.雄蕊 C.都有可能
【答案】(1)B
(2)B
(3)B
(4)B
(5)A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授粉;花的种类
【解析】【分析】(1)凤仙花属于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
(2)通过观察,小科发现学校花坛里的凤仙花颜色鲜艳,有一定香气,常有蜜蜂造访,他判断凤仙花属于昆虫传粉,是虫媒花。
(3)小科模拟昆虫传粉的过程,用棉签蘸取雄蕊产生的花粉,然后触碰带有黏液的雌蕊,花粉被粘住,授粉就完成了。
(4)小鸟享用花蜜的同时将花粉传播了出去,这是借助动物传播花粉,属于鸟媒花。
(5)授粉成功的花,雌蕊中的子房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三、实验探究。
23.(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收到一张会唱歌的贺卡,为了一探究竟,他拆开音乐发声装置,发现它主要由电池、喇叭和开关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把A取下,换上一个灯泡,就只看见灯泡亮了,没有音乐;把A换回去,音乐又响起来,A 是(  )。
A.电池 B.喇叭 C.开关
(2)B有正反两面,一面标着“+”,另一面标着“一”,它是(  )。
A.电池 B.喇叭 C.开关
(3)C 由一片翘起的金属片和塑料按钮组成,按下按钮,音乐会响起,松开按钮,音乐停止,它是(  )。
A.电池 B.喇叭 C.开关
(4)一段时间后,小科闭合开关发现已经不能发出声音,可以用(  )进行检测。
A.电路检测器 B.导线 C.小灯泡
(5)小科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头接触D的两端,发现小灯泡不亮,重复三次都是同样的结果,说明D是 (  )。
A.绝缘体 B.导体 C.不确定
(6)小科想再次利用这个发声装置,暂时把它保存起来。合理的做法是(  ) 。
A.直接放入塑料袋中
B.把电池取出后放入塑料袋中
C.把零件拆散后放入塑料袋中
【答案】(1)B
(2)A
(3)C
(4)A
(5)A
(6)B
【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开关的工作原理;电池
【解析】【分析】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根据题干可知,把A取下,换上一个灯泡,就只看见灯泡亮了,没有音乐,所以A处于用电器,即喇叭。
(2)B有正反两面,一面标着“+”,另一面标着“一”,所以B是电池。
(3)C由一片翘起的金属片和按钮组成,按下按钮,音乐会响起,所以C控制电路通断,所以C是开关。
(4)一段时间后,小科闭合开关发现已经不能发出声音,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5)小科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头接触D的两端,发现小灯泡不亮,重复三次都是同样的结果,说明D是绝缘体,不能导电。
(6)小科想再次利用这个发声装置,暂时把它保存起来。合理的做法是把电池取出后放入塑料袋中,这样可以保护电路的各个元件不受损坏。
24.(2024四下·西山期末)小科种植凤仙花,通过查阅资料他知道了凤仙花喜欢生活在渗水性强、疏松肥沃的土壤里。因此,选择疏松、透气的并有植物残体的腐殖土是种植凤仙花的最佳选择。如果使用黏质土或沙质土,需要经常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小科获得了三份成分不详的土壤,他利用科学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
(1)小科把三份土壤各取少量放在白纸上观察,发现 1 号土壤颗粒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2 号土壤颗粒很小,摸起来滑腻,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颜色偏黑,能看到植物残体。小科初步判断它们分别是(  )
A.1号腐殖土、2号黏土、3号沙质土
B.1号沙质土、2号腐殖土、3 号黏土
C.1号沙质土、2号黏土、3 号腐殖土
(2)三份土壤都比较潮湿,说明它们都含有(  )
A.水分 B.空气 C.矿物质
(3)小科探究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发现 1 号土壤渗水性最强,2号土壤渗水最弱,3 号土壤是渗水性较强。由此确认 1 号土壤是 (  )。
A.沙质土 B.黏土 C.腐殖土
(4)通过以上探究,小科选择 (  )种植凤仙花最佳。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5)马铃薯是小科最喜欢的食物,通过查阅资料,小科知道马铃薯喜欢生长在渗水性和透气性极好的土壤里, (  )最适合种植马铃薯。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6)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形成十二厘米的土壤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土壤人人有责。请你说说保护岩石和土壤的做法有哪些
   。
【答案】(1)C
(2)A
(3)A
(4)A
(5)A
(6)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小科把三份土壤各取少量放在白纸上观察,发现 1 号土壤颗粒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2 号土壤颗粒很小,摸起来滑腻,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颜色偏黑,能看到植物残体。1号是沙质土,2号是黏质土,3号是壤土。
(2)三份土壤都比较潮湿,说明它们都含有水分。
(3)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是:三种土壤要等量,加入的水要等量,接水的瓶子大小要一样,渗水的时间要一样。探究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发现 1 号土壤渗水性最强,2号土壤渗水最弱,3 号土壤是渗水性较强。由此确认 1 号土壤是沙质土。
(4)通过材料可知,凤仙花喜欢渗水性强的土壤,我们应该选择1号土壤种植。
(5)马铃薯喜欢生长在渗水性和透气性极好的土壤里, 1号土壤最适合种植马铃薯。
(6)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士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