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有解析):考点89 醛、酮1、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长时间看显示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会感到眼睛疲劳,甚至会使眼睛受到一定的伤害。人眼中的视色素中含有以视黄醛(见甲)为辅基的蛋白质,而与视黄醛有相似结构的维生素A(见乙)常作为保健药物。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A.视黄醛的分子式为C20H26O B.视黄醛和维生素A互为同分异构体C.维生素A是视黄醛的还原产物 D.1 mol视黄醛最多能与5 mol H2加成【答案】C2、原儿茶醛(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治疗或预防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9 molB.原儿茶醛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原儿茶醛又可命名为4,5-二羟基苯甲醛D.1 mol原儿茶醛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C3、.以下实验: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 ( http: / / www.21cnjy.com )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AgNO3溶液;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40℃制乙烯;③用锌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④在试管中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⑤为检验淀粉已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答案】A4、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 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 B.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答案】A5、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时,要用到温度计,且温度计水银球置于反应物液面以下的是( )A.用蒸馏方法提纯水 B.乙醛的银镜反应C.实验室制乙烯 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答案】C6、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修材料,它们会释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A.甲烷 B.氨气C.甲醛 D.二氧化硫【答案】C【解析】装修材料释放的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为甲醛.7、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乙醛、乙酸、乙醇、甲酸,此试剂是( )A.银氨溶液B.新制的Cu(OH)2悬浊液C.溴水D.碳酸钠溶液【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有机物的鉴别。8、已知丁基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分子式为C5Hl0O的醛应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C5Hl0O的醛相当于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丁基与-CHO直接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既然丁基有4中,则该醛也应该是4种,答案选B。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解题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9、C、H、O三种元素组成的T、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SHAPE \* MERGEFORMATX不稳定,易分解。为使转化能够成功进行,方框内一定不可能加入的试剂是( )A.O2 B.NaOH溶液C.酸性KMnO4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答案】B10、由苯、乙炔和乙醛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含碳量为72%,则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19.6% B.20.8% C.22.0% D.24.8%【答案】A【解析】苯、乙炔和乙醛的化学式分别为:C6H6、C2H2、C2H4O,粗一看,无直接关系。仔细审视,将C2H4O变形为C2H2·H2O,分离出“H2O”这一集团后,其余的C∶H原子个数比为1∶1,质量比为12∶1。由于在100 g混合物中碳为72 g,则除“H2O”外的氢为6 g。所以,混合物中“H2O”这一集团的质量为100 g-72 g-6 g=22 g,氧的质量为22 g×=19.6 g。11、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案】B【解析】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A错,为取代反应;B,正确,为加成反应;C错,为氧化反应;D错,为缩聚反应;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CH2CH3 + OH-—→ CH3COO- + CH3CH2O- + H2OB.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2H++Cu(OH)2 —→ Cu2++2H2O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O2+H2O 2+COD.乙醛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CH3CHO+2Cu(OH)2+OH_ CH3COO-+ Cu2O↓+ 3H2O【答案】D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 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② 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③ 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④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⑤ 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⑥“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③④⑤【答案】B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 H2↑+ Cl2↑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 +2Ag(NH3)2+ + 2OH-CH3COONH4+3NH3 + 2Ag↓+ H2OC.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 + 6H+ + 2MnO4- == 5SO42- + 2Mn2+ 3H2O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CO32-【答案】C【解析】考查 离子方程式书写与离子共存问题15、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2 ( http: / / www.21cnjy.com )8 ②A、B可用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③B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是醛基、碳碳双键 ④A、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⑤A能发生银镜反应 ⑥B的同类同分异构体(含苯环、包括B)共有5种 ⑦A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⑤⑥⑦【答案】C【解析】由A、B的结构简式可知,B分子比A分子多2个“CH”,即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26,①错误;—CHO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②错误;碳碳双键不属于含氧官能团,③错误;B的同类同分异构体,除B外还有(邻、间、对)、,⑥正确;由于碳碳单键旋转,故A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但醛基中的O、H原子与苯环也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⑦错误。16、今有下列六组仪器:①尾接管 ②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有孔)锥形瓶 ③温度计 ④冷凝管 ⑤已组装固定好的铁架台、酒精灯和蒸馏烧瓶(垫有石棉网) ⑥带附件的铁架台。现要进行酒精和水混合物的分离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按仪器的安装先后顺序排列以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供的各组仪器(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冷凝管的两端有大口和小口之分,靠近大口的小弯管用于________,靠近小口的小弯管用于________。(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____________。(4)在蒸馏烧瓶中注入液体混合物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蒸馏后在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液体是________,烧瓶中剩下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答案】(1)⑤ ③ ④ ⑥ ① ②(2)流出冷却水 流入冷却水(3)蒸馏烧瓶内支管口的下沿处(4)防止过热时液体暴沸而剧烈跳动(5)酒精 水【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酒精和水混合物的分离实验。17、久置的乙醛水溶液会产生分层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为水溶液.据测定,上层物质为乙醛的环状聚合物(C2H4O)n,它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分子中无醛基,乙醛的沸点是20.8℃,它在溶液中易被氧化,氧化产物的沸点是117.9℃,从久置的乙醛水溶液中提取乙醛(仍得到乙醛水溶液),可利用如下反应:(C2H4O)nnC2H4O+热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先分离混合物得到(C2H4O)n,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是:将混合物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打开活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然后 .(2)设计一简单实验证明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的乙醛是否被氧化(写出简要操作步骤、使用的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 .(3)当n=3时,试写出(C2H4O)n的结构简式 .(4)提取乙醛的装置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瓶中的液体是(C2H4O)n和6mol/L H2SO4的混合物,锥形瓶中盛放蒸馏水,加热混合物至沸腾,(C2H4O)n分解,生成的气体导入锥形瓶中.(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冷凝管中冷凝水的进口是 (填“a”或“b”).②若实验过程中不使用冷凝管冷却,随着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的进行,溶液中有黑色物质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现象: .③当锥形瓶内导管口气泡越来越少时,表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醛基本部分蒸出,实验结束.拆除实验装置的第一步操作是: .【答案】(1)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2)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3) ( http: / / www.21cnjy.com );(4)① b;② CH3CHO+H2SO4(浓)2C↓+SO2↑+3H2O;③ 先撤出导管,以免发生倒吸;【解析】(1)根据分液时上层液体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口倒出,下层从下口放出,所以分液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然后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2)若乙醛被氧化,则生成CH3COOH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层液呈酸性,可以利用石蕊试液检验下层液是否呈酸性,具体操作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故答案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3)乙醛分子间易形成化合物(C2H4O)n,醛基中羰基相互加成形成环状结构,结构简式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4)①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故选:b;②若实验过程中不使用冷凝管冷却,随着蒸发的进行,溶液中有黑色物质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黑色物质为碳,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醛生成C,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O+H2SO4(浓)2C↓+SO2↑+3H2O,故答案为:CH3CHO+H2SO4(浓)2C↓+SO2↑+3H2O;③当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倒吸,应先移去导管,然后移去酒精灯,故答案为:先撤出导管,以免发生倒吸;18、图中硬质试管A中放入干燥洁净的细铜丝,左方烧杯中放入温水,试管B中放入甲醇,右方试管C中放入冷水。向B中不断鼓入空气,使甲醇蒸发和空气通过加热到红热程度的铜丝。(1)为什么撤去A处酒精灯后铜丝仍然能保持红热?( http: / / www.21cnjy.com )(2)反应后将试管C中的液体冷却,取出少量,倒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1)因为是放热反应。(2)有红色沉淀生成;HCHO+2Cu(OH)2HCOOH+Cu2O↓+2H2O。【解析】该题考查的是醇氧化成醛的实验。(1)2CH3OH+O22HCHO+2H2O放热反应,故不加热的铜丝仍保持红热。(2)生成的甲醛易溶于水,将新制的氧化剂Cu(O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成氧化亚铜红色沉淀。19、银氨溶液可用于检测CO气体,实验室研究的装置如图:已知:银氨溶液制备反应为Ag++2NH3·H2O=[Ag(NH3)2]++2H2O。反应结束后试管C底部有黑色沉淀生成,分离出上层清液和底部黑色固体备用。(1)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 (填“强氧化性”或“脱水性”)。(2)装置A中软管的作用是 。(3)为验证上层清液中产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a.测得上层清液pH为10。b.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①实验c的目的是 。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上层清液中产物成分为 (填化学符号)。(4)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的成分是Ag: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浓硝酸、NaOH溶液、NaCl溶液。取少量上述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净,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明黑色固体是Ag单质。(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及实验现象)(5)从银氨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是:向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氨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向沉淀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充分反应后可得银,羟氨被氧化为N2。①写出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 。②若该反应中消耗6.6 g羟氨,理论上可得银的质量为 g。【答案】(1)脱水性(2)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3)①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②(NH4)2CO3或NH4+、CO32—(4)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 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5)①[Ag(NH3)2]++3H++Cl—=AgCl↓+2NH4+②21.6【解析】(1)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HCOOHCO+H2O,依据反应特征分析可知浓硫酸表现的是脱水性;(2)软管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和试管A内气压相同,液体便于流下,故答案为: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3)①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是做对比实验,证明Ba(OH)2溶液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证明实验b中的现象是产物与Ba(OH)2溶液反应导致的,答案为: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②a.测得上层清液pH为10,说明溶液显碱性;b.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答案为:(NH4)2CO3或NH4+、CO32-;(4)银可溶于浓硝酸,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是Ag单质的方法是取黑色固体溶解于浓硝酸溶液中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和硝酸银溶液,加入氯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说明黑色固体是单质银,答案为: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 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5)从银氨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是:向银氨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向沉淀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充分反应后可得银,羟氨被氧化为N2。①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Ag(NH3)2]++3H++Cl—=AgCl↓+2NH4+;②根据题给信息知,羟氨中氮元素为—1价,1mol羟氨被氧化为氮气转移1mol电子,若该反应中消耗6.6 g羟氨,根据电子守恒知,理论上可得银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为21.6g。20、把2.75 g 某饱和一元醛跟足量Cu(OH)2作用,可还原出9 g 的Cu2O 。写出此物质的结构简式和名称。【答案】CH3CHO 乙醛【解析】解:1CnH2n+1—CHO——————2Cu(OH)2——————1Cu2O14n+30 1442.75 9得n=1,∴该饱和一元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名称为乙醛21、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请回答:(1)W元素是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钙 氧 (2)CaS CaC2(3)SO2 SO3 (4)CO2+CaO===CaCO3【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重点考察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2、绿原酸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酚型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某些食品中可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常用的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http: / / www.21cnjy.com )(1)在反应①中,绿原酸与水按1∶1发生反应,则绿原酸的分子式为 ,反应反应类型为(2) 1mol化合物I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体积为(3)写出化合物II 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1mol化合物II 与足量的试剂X反应得到化合物III (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试剂x是(5)化合物Ⅳ有如下特点:①与化合物I ( http: / / www.21cnjy.com )I互为同分异构体;②遇FeCl3溶液显色;③1 mol 化合物Ⅳ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 mol Ag;④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写出化合物Ⅳ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答案】(1) C16H18O9 取代反应(2) 56 L(3) ( http: / / www.21cnjy.com )(4)NaHCO3溶液(5)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察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常见的出错的地方,比如和溴的取代,必须知道邻对位均可,第5问可以有其他答案。23、(共10分)有机物A为烃类化合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其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其中B、D、E的结构中均含有2个—CH3,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出现4个峰。请回答:(1)D的分子式为 ;(2)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3)Ⅲ的反应类型为 (填字母序号);a.还原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消去反应(4)C和E可在一定条件下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生成F,F为有香味的有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足量金属钠生成氢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结构简式为 。【答案】(1)C5H10O(2)羧基(3)ab(4)24、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gN ( http: / / www.21cnjy.com )O3溶液,滴入稀氨水,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消失,得无色透明溶液,此溶液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在溶液中滴几滴乙醛溶液,经水浴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_,写出上述一系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银氨 试管壁上有银镜产生,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CH3CHO+2Ag(NH3)2OH2Ag↓+CH3COONH4+3NH3+H2O【解析】AgNO3溶液中滴入稀氨水,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消失,得无色透明溶液成为银氨溶液,发生的反应是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银氨溶液用来检验醛基(),现象是试管壁上有银镜产生,发生的反应是CH3CHO+2Ag(NH3)2OH2Ag↓+CH3COONH4+3NH3+H2O。25、某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HO。(1)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实验操作中,哪一个官能团应先检验?___________。【答案】(1)银镜(CH3)2C==CHCH2CH2CHO+2Ag(NH3)2OH2Ag↓+3NH3+(CH3)2C==CHCH2CH2COONH4+H2O(2)银氨溶液氧化—CHO后,调pH至中性再加入溴水,看是否褪色(CH3)2C==CHCH2CH2COOH+Br2(3)醛基(—CHO)26、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试回答下列问题:⑴Mn2O3氧化甲苯的反应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⑵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 。⑶实验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分别为 、 。⑷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 ,其原理是 。⑸实验中发现,反应时间不同苯甲醛的产率也不同(数据见下表)。反应时间/h 1 2 3 4 5苯甲醛产率/% 76.0 87.5 83.6 72.5 64.8请结合苯甲醛的结构,分析当反应时间过长时,苯甲醛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答案】⑴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速率⑵降低MnSO4的溶解度⑶稀硫酸 甲苯⑷蒸馏 利用甲苯和苯甲醛的沸点差异使二者分离⑸部分苯甲醛被氧化为苯甲酸27、某研究小组以甲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医药中间体F和Y。(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知:①②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下列有关F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C7H7NO2Br B.能形成内盐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缩聚反应 D.1 mol的 F最多可以和2 mol NaOH反应⑵C→ D的反应类型是 。 ⑶B→C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合成F的过程中,B→C步骤不能省略,理由是 。⑷D→E反应所需的试剂是 。⑸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出3个)。①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分子中含有 -CHO; ;⑹以X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Y,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答案】⑴B、C ⑵氧化反应⑶+(CH3CO)2O+CH3COOH 氨基易被氧化,在氧化反应之前需先保护氨基(或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⑷Br2 / FeBr3 或Br2 / Fe⑸T X△甲酸溶液软管A浓硫酸BNaOH浓溶液C新制银氨溶液ABCNaOH/乙醇,△Ⅰ氢溴酸/△ⅡDEⅣ①[Ag(NH3)2]OH,△②H+H2 / Ni/△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