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 课件31张PPT+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 课件31张PPT+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整体设计大单元主题:追求美好人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分四个单元,第四单元的主题为“追求美好人生”。本单元包括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追求美好人生,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确立人生目标,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单元结构图如下: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三个角度 ,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始,承接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中继续深入展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课程标准分解 (一)第四学段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修养层面的内容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在健全人格层面的内容有: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责任意识层面的内容有: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秉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二)课程标准分解 学生学什么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项目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对成长的重要意义,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追求美好人生,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学生学到什么程度1.知道什么是人生目标,了解其重要性,自觉规划人生目标。2.明确树立人生目标的要求,正确树立人生目标。3.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具备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4.学会正确分析自己面临的境遇,养成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优良品质。5.认识劳动的价值,能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6.知道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努力让自己在奉献中走向伟大。学生怎样学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回溯一百多年前革命先驱奋起拼搏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活动“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既调动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问题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什么关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意识。通过课上小组“结合成长轨迹,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的意识。多媒体辅助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个人与社会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通过多媒体展示“你遇到过吗”图片材料,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中,理解人生的顺境和逆境。跨学科学习:通过多次出示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做好理解与识记,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实现了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通过展示劳动的成果及劳动者的奉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的同时,实现了与劳动学科的整合。(三)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 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实际制订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教材从学生刚刚入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初中阶段的目标性,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七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阶段,从中考趋势和学生学科素养方面来讲,学生阅读、分析、知识运用能力还很欠缺。教学设计中,以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和最新热点材料为背景材料,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四、大概念大主题设计 本单元以“追求美好生活”为题,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初中新生活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追求美好生活”,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阶段“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集中关注,学生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是“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据此确定:本大单元的大概念——“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1.道德与法治“课标”中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2.道德与法治教参的“单元首页”中的内容。 3.学情分析。(二)遵循“课标”分解和本大单元内容,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1.了解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知道人能够积极主动规划人生,确立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通过分析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成长成才。2.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是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分享故事,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培养爱国、爱社会、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3.了解人生态度的含义及分类,了解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实例,知道如何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4.了解人生历程中有顺境和逆境。通过分析实例,知道要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做到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明白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知道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通过分析实例,懂得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知道劳动最光荣。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学习劳动模范的优秀品质,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6.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懂得我们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树立爱岗敬业、报效国家的价值观念。
六、学业评价 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理解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上课听讲、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程度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做到认真听讲,课上积极思考,参与到课上的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耐心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观察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在劳动和奉献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根据学生课上听讲情况,在分享好方法、贡献“金点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况进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提出的问题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认真学习他人分享的“金点子”,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观察并结合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整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树立目标意识,价值观念,知道树立正人生目标和态度并努力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人偶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每个公民为实现中国梦应有的责任。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综合学生在班级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进行评价学生能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认识和完善自己,能否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编织人生梦想,能否认垸成课后作业。教师课后作业评价
七、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强调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单元内容结构化。据此,设计了以下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图。
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一)设计单元大任务首先,结合单元大概念“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然后参考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学业质量描述“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实际制订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考虑到单元大任务本身也承载着评价的功能,经过推敲和思考,最终确定本单元大任务。即:采访校园内外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从选择职业的原因、从业需要的知识能力、从业中印象最深的事、是否打算继续从事这份工作及原因、对我的启发等,做好详细记录,并在班级交流。大任务聚集本单元内容,学生可以用第十一课的“确立人生目标”中学到的知识,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要求,调查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学生还可以用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中学习到的内容,调查被采访人如何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端正人生态度。学生还可以用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中学习到的知识,宣传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还能把自己规划的“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向同学展示,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单元大概念。(二)创设单元大情境本单元的单元大情境是结合着单元大任务来进行创设的,是结合着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展的“采访身边不同职责的人,明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活动来进行设计的。本单元创设出的大单元大情境是:在本学期,学校开展以“采访身边不同职责的人,明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为主题的调查采访活动,学生们以调查采访的形式,围绕“怎样确立人生目标?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准确参与活动。单元的大任务围绕实现人生价值为题进行调查采访,大情境围绕大任务创设的是开展调查采访活动,在调查采访活动的大情境下围绕核心问题将大任务进行分解,设计成任务群,即不同主题的调查采访,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准备调查采访的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识。
十、大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单元作业第1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结合自己的实际,规划出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单元大任务:全班组成若干调研小队,采访校园内外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做好详细记录,并在班级交流。采访记录:采访对象及职业选择这份职业的原因从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等从业中印象最深的事是否打算继续从事这份工作及原因对我的启发第2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结合本节所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第3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结合本节所学内容,以“人生态度”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第4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搜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的事例,并与同学交流启示。第5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搜集古今中外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取得的成就,并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第6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以“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统编版)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1、开启初中生活
2、正确认识自我
少年有梦
成长的时空
珍爱我们的生命
追求美好生活
4、幸福和睦的家庭
5、和谐的师生关系
8、生命可贵
9、守护生命安全
11、确立人生目标
12、端正人生态度
13、实现人生价值
3、梦想始于当下
6、友谊之树常青
7、在集体中成长
10.保持身心健康
整体脉络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确立人生目标
追求美好人生
端正人生态度
实现人生价值
探问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健康人格
01
进一步理解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02
通过阅读教材,明确树立人生目标的要求。
03
日常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新知导入
温故知新
1.人生目标可以分为哪几类?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于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新知导入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
生活观察
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你的人生目标。
各抒己见
“我的梦想”Dream分享会
成为富翁
科学家
钢琴家
教师
医生
服装设计师计
.... ....
探究新知
合作交流
结合我们成长的轨迹,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示?
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时间:3分钟
(3)各小组整理讨论结果,并派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
探究新知
合作交流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探究新知
合作交流
结合我们成长的轨迹,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示?
启示: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探究新知
探究与分享
下列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上述同学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活动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示
探究新知
教师总结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探究新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有一天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探究新知
材料分析
材料二:
想造火箭的小小发明家朱彦臻
“我想造一台火箭!不用飞到很高,只要到两万米的高空就好,我想让火箭拍下地球的样子,那一定很美。”他说:“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多用点心,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发明创造,当我读到大学,肯定要从更高的层面去发明创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生活。”
探究新知
小组交流
上述二则材料,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探究新知
知识小结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探究新知
梦想的启示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我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思考交流:袁隆平的两个梦想,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探究新知
知识小结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探究新知
阅读感悟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88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朋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话出自马克思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那时的马克思已经展现出胸怀崇高追求、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凌云壮志。
探究新知
启思导行
下图中的河流代表你的人生。在河流的源头贴上你出生时的照片,选择适
当的位置贴上你最近的照片。
(1)你实现了哪些目标 请在人生的河流上找一个点,标明目标实现的时间,在浪花里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已经实现的目标。
(2)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未来想要实现的目标,讨论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目标。
板书设计
个人与社会关系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从自身实际出发
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课堂练习
1. 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是( )
A.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C.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
D.让老师帮我们做决定
A
课堂练习
2. 以下关于人生目标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生目标就是敢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B.人生目标源于现实,又是现实的升华
C.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他的目标追求
D.每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不同,个人目标追求也不相同
A
课堂练习
3. “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这启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应当( )
A.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B.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C.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D.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
B
课堂练习
4. 树立人生目标,可以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
①兴趣爱好 ②性格特征
③知识能力 ④家庭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课堂练习
5.树立人生目标,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对于实现人生目标,我们的理解是( )
①有了目标定能成功 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③要将坚持成为信念 ④目标与社会需要要紧相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节,同学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早目规划正确的人生目标,为精彩明天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结合本节所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课题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人生目标的重要性。2.通过阅读教材,明确树立人生目标的要求3.日常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环节(问题/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问题/任务一新知导入 温故知新:(1)人生目标可以分为哪几类?(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于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2.总书记这样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教师根据学生对上节课问题的复习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温故知新活动,承上启下,引出新课
问题/任务二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 活动一:生活观察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你的人生目标。活动二:合作交流结合我们成长的轨迹,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示?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2)时间:3分钟(3)各小组整理讨论结果,并派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小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启示: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教师根据学生对同学们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情况,及时点拨与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任务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下列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上述同学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考虑了哪些因素?教师总结: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活动二:1.材料分析材料一:有一天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材料二:“我想造一台火箭!不用飞到很高,只要到两万米的高空就好,我想让火箭拍下地球的样子,那一定很美。”他说:“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多用点心,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发明创造,当我读到大学,肯定要从更高的层面去发明创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生活。”小组交流:上述二则材料,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知识小结: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2.梦想的启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思考交流:袁隆平的两个梦想,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知识小结: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3.阅读感悟“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88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朋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话出自马克思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那时的马克思已经展现出胸怀崇高追求、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凌云壮志。启思导行下图中的河流代表你的人生。在河流的源头贴上你出生时的照片,选择适当的位置贴上你最近的照片。(1)你实现了哪些目标 请在人生的河流上找一个点,标明目标实现的时间,在浪花里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已经实现的目标。(2)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未来想要实现的目标,讨论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探究与分享活动的情况,及时做出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对几则材料的分析理解,结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准确程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对袁隆平两个梦想的分析理解情况,及时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感悟情况,做出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启思导行情况, 做出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探究与分享”活动,培养学分自主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对周恩来等材料的理解分析,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研读“梦想的启示”,使学生较为直观的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通过“启思导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目标检测 检测内容:1. 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是( )A.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C.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 D.让老师帮我们做决定2. 以下关于人生目标说法错误的是(  )A.人生目标就是敢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B.人生目标源于现实,又是现实的升华 C.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他的目标追求 D.每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不同,个人目标追求也不相同3. “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这启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应当( )A.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B.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C.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D.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4. 树立人生目标,可以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①兴趣爱好 ②性格特征 ③知识能力 ④家庭环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树立人生目标,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对于实现人生目标,我们的理解是( )①有了目标定能成功 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③要将坚持成为信念 ④目标与社会需要要紧相连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结合本节所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