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初步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
会判断日常生活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沸水滚滚
从化学角度看,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食物霉变
泼水成冰
如何观察实验呢?
反应前:
观察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固、液)、气味等。
反应时:
观察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观察现象(发光、发热、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反应后:
观察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 1-1
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 1-1
水的沸腾
实验现象
稍加热,试管内有气泡;
沸腾后出现大量气泡;
冷凝后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物质的变化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石蜡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石蜡的熔化
实验 1-1
物质的变化
块状固态石蜡变成液态石蜡
石蜡
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
石蜡的熔化
实验 1-1
实验现象
实验(1):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后又变成了液态
实验(2):石蜡形状发生改变,且由固态变成了液态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改变
回顾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所给问题:
这两个实验分别有什么现象?
问题1
这两个实验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2
实验探究
实验 1-1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在1支试管中加入1-2ml 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1-1
物质的变化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 1-1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1-1
实验现象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的变化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
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探究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 1-1
物质的变化
有大量气泡产生,块状固体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实验探究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
物质的变化
实验 1-1
回顾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所给问题:
这两个实验分别有什么现象?
问题1
这两个实验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2
实验(3):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4):有气泡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变化前后,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 序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2) 固态的石蜡 块状石蜡熔化时形状发生改变,且最终由固态变为液态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4) 颗粒状大理石 颗粒状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大理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总结及归纳
形态改变
形态改变
气态的水
液态
的石蜡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二氧化碳
气体等




生成其他物质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概念:
没有其他(新)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的改变
特征:
伴随现象:
玻璃破碎
物质溶解
衣服晾干
雨水结冰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物质三态间的变化
一定是物理变化
概念:
特征:
伴随现象: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有其他(新)物质生成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发光、发热、吸热等)
(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变化类型:①燃烧类 ②变质类:发酵、腐烂、发霉 ③锈蚀类
④物质反应类: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消菌杀毒 ⑤其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吗?
有发光、放热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如:
电灯发光、放热
实验现象只是判断的辅助手段
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被点燃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石蜡
熔化
汽化
石蜡
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外观 特征
本质区别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   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   伴随着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形状、状态改变,还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一定
可能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牛奶变质
C.水结成冰
D.葡萄酿酒
【详解】
A、铁锅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不符合题意;
B、牛奶变质,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化,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酒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详解】
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详解】
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体验的下列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编鞋
B.粗布裁衣
C.竹子制筒
D.红米煮饭
【详解】
A、草鞋编制,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粗布裁衣,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竹子制筒改变竹子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红米煮饭,加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1课时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联系
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