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6.2 共筑生命家园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与条件避免伤害,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农民种植的玉米大丰收渔夫和鸬鹚(鱼鹰)合作捕鱼药农采集的药草是重要的天然疗愈药品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过度放牧滥挖矿山毁林开荒捕食野生动物乱丢垃圾废气排放生活中破坏自然的现象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总有人想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恶果……极端天气频繁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暖,物种濒危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我们什么启示?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江禁渔十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蚂蚁森林等公益植树项目扶持这些做法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坚持什么发展理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建生态文明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坚定目标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本国策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新发展理念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过去的汕头现在的汕头讨论:汕头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练江生态恶化的原因在于发展方式粗放。汕头以练江治理倒逼发展转型、产业升级,推动流域内纺织印染企业集聚园区生产,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以生态赋能经济的治污新路。”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说。近年来,汕头依法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422家,升级改造1778家。对练江流域产业园区外的183家印染企业实施停产,整合优化成174家上规模的印染企业,入园集中生产、集中治污。在潮南印染园区,印染企业入园后,产值从2017年的25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21亿元。4.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案例一:汕头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以生态赋能经济的治污新路案例二:汕头致力于打造林、海、城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汕头全市上下抢抓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契机,通过推动练江整治提档升级、发展海上风电能源产业、打造南澳“森林康养”产业等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全力打造林、海、城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并且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节水城市”荣誉称号。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案例三:汕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建设“无废城市”我市已有4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焚烧处理能力达8125吨,规模和数量位居粤东西北12地市前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把废弃的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的源泉,持续发挥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岛自然岸线保有率51%,有8个带沙滩优美自然海湾,海洋保护度高,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42%,空气质量常年处于国家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2%,拥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8.19万亩,公益林占比高达70%左右。近年来,南澳岛按照“生态兴岛、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擦亮了美丽海岛的生态底色。启动蓝色海湾、美丽海湾、林相改造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升了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增强了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4.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案例四:南澳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汕头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高效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美好家园。共建美丽中国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①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②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③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④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我国的节能环保工作献计献策。⑤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比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5、为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美丽中国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中国建设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要以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为契机,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更好地唤起全党全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锲而不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今年8月15日,是中国设立的首个全国生态日。为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用废旧材料制作垃圾分类模型学习垃圾分类方法,自编“垃圾分类顺口溜”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贵阳市开展的这些活动有利于( )A. 减少有害垃圾产生,彻底改变环境B. 实现垃圾循环使用,避免所有污染C.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D.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肆意开发资源C2、2023年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A. 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B. 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 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D.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