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4.1夯实法治基础1.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含义、要求及意义,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维护法治权威。2.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3.在梳理我国法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01 选择法治道路图一: 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图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图三:维护国家安全(1)请你为上面三幅图片分别添加一个标题,并思考这三幅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①标题:图一: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图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图三:维护国家安全。②道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2)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我们能够获取怎样的信息?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美国宪法》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法国民法典》《中国宪法》以上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意义)(1)个人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人类角度: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3)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亚里士多德什么是法治?什么法?如何治?良法善治依法治理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超42.5万人参与提供意见,收集意见总数达102万条。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形成了民法典草案。最终,制定出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1)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什么样的法律能称为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请你辨析:有了法制是否就意味着有了法治。法制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前提体现、保障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民主+公共参与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良法善治前提保障02 描绘法治蓝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时间 会议 法治事件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1982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1997 党的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国2002 党的十六大 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2007 党的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2012 党的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2020 《民法典》公布;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022 党的二十大 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内涵目的3.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方针)(1)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基本要求(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前提关键防线基础结合视频,谈谈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法典诞生思考:《民法典》的编纂过程对于我们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或: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①树立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依法办事;②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③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自觉遵守法律,履行法律义务,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等。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的内涵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基本要求)1.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下列能够体现法治重要性的有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③加强法治建设可以杜绝违法犯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④法治利于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2.亚里士多德曾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表明 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②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③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④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B3.《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寻找与课程内容的切合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合。下列名言古语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名言古语 出处 基本要求①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张居正奏疏集》 科学立法②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严格执法③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 公正司法④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志·先主传》 全民守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