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买东西的学问 课型 法治教育课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课的要求集中在“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个部分,在“课程内容”中指出:“学习合理消费的途径和方法。”“知道法律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活。” 三、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1)“学习合理消费的途径和方法。”指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与分析刘晓明的故事,学生知道购物时要遵守规定,做文明的消费者,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 (2)“知道法律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活。”指学生通过“出谋划策”环节,购物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2.学到什么程度 (1)“学习合理消费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能够学生爱护商品,尊重营业员,遵守社会秩序,做文明的消费者;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以及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消费者。 (2)“知道法律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活。”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学生怎么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深入情境等方法,并根据学生自己家庭的消费特点,如有的同学常用电视购物,有的家庭经常网上购物,有的家庭有赶集活动等,了解和体验这些购物活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以及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成长为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分析 单元角度分析:《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买东西也是有学问的。本课教学通过学看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和交流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小窍门,让学生初步识别食品包装信息,同时认识到购物过程有很多学问,感受到购物的乐趣。 课时角度分析: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以“理性消费”为主题,《买东西的学问》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从日常购物过程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购物常识和基本技巧,学会文明购物,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二课时包括两个板块“购物讲文明”和“维权意识不能少”。板块三“购物讲文明”,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引导学生爱护商品,尊重营业员,遵守社会秩序,做文明的消费者。板块四“维权意识不能少”,引导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课前谈话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并做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在对本班44名孩子的调查中发现,100%的四年级学生已有一些购买学习用品的消费经验,他们买过零食、买过玩具、也买过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很多学生喜欢购物,对买卖过程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受年龄的局限,他们对购物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和零碎的,且独立购买其他生活用品的经验比较少,占学生总数的34.1%。学生的消费欲望较强,但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购物时可能会因贪便宜买到“三无”产品,质量不好的产品,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等问题,以及对发票、“三包”卡等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他们容易成为消费的弱势群体。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购物常识和技巧,学做文明消费者,同时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去观察、交流、表达的方法。争取让学生做到“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与分析刘晓明的故事,学生知道购物时要遵守规定,做文明的消费者。 2.通过“维权行为大讨论”环节,让学生知道购物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评价任务 本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 值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学校举办“文明购物、依法维权“的消费大讲堂,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行为、依法维权行为,评选出消费大讲堂的“优秀讲解员”。 评价任务1:购物行为我分析(对应学习目标1) 说出图片中的不文明行为,当面对这些不文明的购物行为,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评价任务2:购物行为大辩论(对应学习目标1 ) 说出是否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并说明理由。 评价任务3:维权行为大讨论(对应学习目标2) 小组讨论,辩一辩:妈妈、爸爸出的主意是否可取,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购物时要遵守规定,做文明的消费者。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购物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2.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和学生评价任务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引出消费大讲堂的“优秀讲解员”评选活动 师:同学们,你是不是经常跟家长去超市购物啊?你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是否见过这样的人?(播放不文明购物视频)。 边看边思考:这样的消费者文明吗?你觉得她身上有哪些不文明的购物习惯? 预设:买水果时,用手乱捏;试用多个商品不放回原位;随意拆开包装;随意试吃;购物篮当垃圾篮等等。 教师总结:值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学校举办“文明购物、依法维权“的消费大讲堂,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行为、依法维权行为,评选出消费大讲堂的“优秀讲解员”。 (教师板书课题) 观看不文明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说出更多不文明行为,形成正确的购物意识,做一名文明消费者。环节二:文明购物大讲堂 任务一:购物行为我分析 出示不文明购物图片,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这些购物习惯好吗?如果不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这样的购物行为吗? (如:明确表示不能试尝的商品,却悄悄地试尝;在不讲价专柜买商品时,为了讲价争得面红耳赤;把小件商品放在大商品里,逃避扫码付钱…) 3.看到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 根据评价标准,小组互评,并请小组代表回答。 师总结: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这既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板书:文明购物) 任务二:购物行为我辩论 (1)读一读:出示刘晓明购物事例 (2)辩一辩:你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吗?为什么? 北侧同学为正方,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南侧同学为反方,不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 。 根据评价标准,就两种不同的观点开展辩论。同学互评。 老师根据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新的商品不能打开包装,作为消费者就不能强行打开,而且还非常不礼貌,不是一位文明顾客。 (3)写一写: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 文明顾客的语言: 文明顾客的行为: 请同学们想一想,作为一名文明顾客,在购物时,要怎么说?怎么做?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展示。 通过任务一,引导学生说出不文明的购物行为,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通过购物行为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明白不文明行为的坏处。环节三:依法维权大讲堂 任务3:维权行为大讨论 听一听: 采购终于结束了,雯雯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开心。 他遇到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音频) 2.辨一辨: (1)看一看,妈妈、爸爸都给雯雯出了些什么主意。(出示妈妈、爸爸劝雯雯的图片) (2)小组讨论,辩一辩:妈妈、爸爸出的主意可取吗?小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 师总结:妈妈、爸爸给文文出的主意都是不可取的。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要通过正常的渠道。 (3)出主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预设1:要报警,保护自己。 …… 师总结: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不受侵害的权利,商家无权搜查顾客的身体或背包。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弥补损失、赔礼道歉等。 (板书:维护权益) 从雯雯的例子,思考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引出下文相关维权知识。 知道维权的依据和方式。 实战演练,指导学生思考维权方法,进一步巩固维权知识。环节四:总结收获 1.会学习的你,这节课又收获了什么呢?谁来说说你有什么购物心得? 预设1:在购物时要文明有礼貌,做文明购物者。 预设2:购物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 2.雯雯把购物心得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儿歌) 课堂总结: 购物的学问很多,我们要掌握购物的技巧,也要在购物时讲文明。同时,要保留购物证据,如果商家有侵权行为或者商品有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正当行为维护自身权利。 得到9颗星的同学就是我们本节课消费大讲堂的“优秀讲解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生活中都能成为文明消费、依法维权的聪明消费者。环节五:课后拓展作业 找一找你身边的不文明的购物行为,并对有这样行为的人进行劝诫。板书设计 买东西的学问 文明购物 维护权益创新之处 设置学校举办“文明购物、依法维权“的消费大讲堂的情境,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行为、依法维权行为,评选出消费大讲堂的“优秀讲解员”,既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 一填空。 1. 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 )习惯,做一个( )的消费者。这既是必要的( ),也是( )的基本要求。 2. 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有( ),维护自身( )。 3. 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 ) 二、判断。 1.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 2.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我是顾客,我的一切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 3.买水果时,为了证明水果是否是烂的,可以随便乱捏水果。( ) 4.买东西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商品的质量,可以把产品包装打开仔细观察。( ) 5.做文明的消费者,不但要语言文明,行为也要文明。( ) 6.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7.为了证明没有私自携带商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搜身。( ) 8.如果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商家更换或退货。( ) 9. 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12315 。( ) 答案:一、填空 1. 购物、文明、 行为规范 、 社会道德 2. 维权意识 、 合法权益 3. 12315 二、判断。 1( √ )2.( X )3.( X )4.( X )5.( √ )6.( √ ) 7.( X )8.( √ )9.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