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上道德与法治《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的基本原则;知道权力违法必须受到追究责任。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法治意识,尊重和维护法治秩序。3. 能力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权力行使的边界,认识到权力运行必须受到监督。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抽象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普遍原则。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包括正面和反面案例)。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资料、视频素材等。3.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课后延伸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与权力滥用相关的新闻视频,引起学生兴趣。2. 提问:你们认为权力应该如何行使?权力是否应该受到制约和监督?老师:(播放与权力滥用相关的新闻视频)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权力滥用的新闻视频。这段视频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A:我觉得很震惊,没想到有些人会滥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老师:是的,权力的滥用确实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权力应该如何行使呢?学生B:我认为权力应该用来为人民服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生C:我觉得权力应该公正、公平地行使,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老师:很好,两位同学都提出了很好的观点。那么,我们再深入讨论一下,权力是否应该受到制约和监督呢?学生D:我觉得应该,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需要有人来监督我们,确保我们不会犯错。学生E:我也同意。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确实,权力应该受到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那么,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新课探究1. 权力行使有边界(1)展示相关法律条文,说明权力行使的法定边界。(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权力越界可能带来的后果。(3)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执法人员,你将如何确保权力行使不越界?老师:现在,我想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展示出关于权力行使边界的法律条文)老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些条文,它们明确规定了权力行使的法定边界。权力不是无限的,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学生A:老师,这些条文看起来都很专业,我有点不太明白它们的具体含义。老师:没关系,我们接下来通过案例分析来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条文。(展示一个权力越界的案例)老师:在这个案例中,一名执法人员因为滥用职权,越过了权力的边界,结果给当事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大家可以看到,权力越界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权益,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学生B:老师,我明白了权力越界的严重性。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老师: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力范围,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其次,我们要加强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道德水平。最后,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老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假设你们是执法人员,你们将如何确保自己在行使权力时不越界?(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生C: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要确保权力行使不越界,首先要加强法律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其次,我们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对滥用职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最后,我们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我们的执法行为符合公众的期望。老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时刻牢记权力行使有边界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2. 权力运行受监督(1)介绍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2)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监督形式如何发挥作用。(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监督角色,模拟监督过程。老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监督体系,它包括了哪些部分?学生A:老师,我认为监督体系就是为了确保权力正确运行而建立的一系列监督机制,它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教师:很好,学生A提到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那么,谁能具体解释一下这两种监督形式呢?学生B:老师,内部监督是指权力机关内部对自身的监督,比如政府的审计部门对财政收支的审计。而外部监督则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对权力机关的监督。教师:学生B解释得很到位。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实例来展示不同监督形式如何发挥作用呢?学生C:老师,比如说,如果一个政府部门滥用职权,公民可以通过举报、媒体曝光等方式进行外部监督,而政府内部的监察部门也会进行调查和处理,这就是内部和外部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的一个例子。教师:很好,学生C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我们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监督角色,模拟监督过程。(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了立法机关对政府部门的质询、司法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审判、社会组织对政策执行的评估以及公民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等场景。)教师:同学们,通过这次的角色扮演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呢?学生D:老师,我觉得这次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监督体系的重要性。只有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确保它不被滥用,保障公民的权益。教师:很好,学生D总结得很到位。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权力运行受监督的必要性,并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参与到监督体系中去,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贡献自己的力量。3. 权力违法必追责(1)讲述权力违法案例,强调违法必究的原则。(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权力违法必须受到追究责任?(3)小组讨论:如何加强权力违法追责机制,确保法治权威?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权力违法必追责。首先,我想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某地,一位高官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取巨额利益,严重违反了法律。最终,这位高官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被判处有期徒刑。学生A:老师,这个案例让我很震惊。这位高官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老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案例中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权力被滥用。当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时,就容易被个别人用来谋取私利,从而走向违法。而我们要强调的,就是违法必究的原则。学生B:老师,为什么权力违法必须受到追究责任呢?老师: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权力违法必须受到追究责任,首先是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其次,权力违法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损害人民的利益。如果不对权力违法进行追责,那么法律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社会的稳定也会受到威胁。学生C:老师,我认为加强权力违法追责机制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同学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权力违法追责机制。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权力违法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同时,还要提高司法独立性,确保司法公正。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权力违法必追责的认识。学生D:老师,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加强社会监督,比如鼓励媒体和公众对权力违法进行曝光,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老师:很好,你的建议很有建设性。确实,社会监督是加强权力违法追责机制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让每个人都成为监督者,共同维护法治的权威。学生:对,我们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法治的权威。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权力违法必追责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的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学习的三个核心观点: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权力违法必追责。2. 强调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结束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课学习的三个核心观点,好吗?学生:好的,老师!老师:首先,第一个观点是权力行使有边界。谁能来解释一下这个观点的含义呢?学生A:老师,我认为这个观点是说,无论是谁,在行使自己的权力时,都不能超过法律和社会公德所允许的范围。老师:很好,A同学解释得很到位。权力确实是有限制的,不能滥用。那么,第二个观点权力运行受监督是什么意思呢?学生B:老师,我觉得这个观点是说,权力的运行需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老师:B同学说得也很准确。权力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它需要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各方面的监督。那么,最后一个观点权力违法必追责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C:老师,我认为这个观点是说,如果权力在行使过程中违反了法律,那么相关人员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惩罚。老师:C同学理解得很透彻。权力违法必追责,这是我们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权力的合法行使,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老师:接下来,我要强调的是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法治意识不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树立起法治信仰,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学生:我们明白了,老师!老师: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这三个核心观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治精神。下课!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四、课后延伸1. 布置阅读任务:阅读相关法治书籍或文章,了解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更多知识。2. 设计一份小报或海报,宣传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五、教学反思: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解程度。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检查学生的课后延伸作业,评价其对法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