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到特殊保护》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到特殊保护》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上道德与法治《我们受到特殊保护》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作为未成年人,他们享有哪些特殊的法律保护,并理解这些法律的目的和意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理解社会、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特殊关爱。
3. 行为与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寻求法律保护,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未成年人特殊法律保护的内容,理解这些法律的作用。
2. 难点:理解特殊关爱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应用。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未成年人吗?未成年人享有哪些特殊的权利?
(2)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新的课题。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未成年人吗?
学生A:老师,我知道!未成年人就是还没有满18岁的人。
老师:非常好,学生A回答得很准确。那么,关于未成年人,你们还知道他们享有哪些特殊的权利吗?
学生B:他们享有受教育权,还有受保护权,比如不能受到虐待或者歧视。
老师:很好,学生B提到的都是很重要的权利。确实,未成年人因为年龄和心智的原因,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保护。接下来,我们将要深入探讨这些权利,以及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它们。
老师:在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带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谁能帮我简单总结一下第一课时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C: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知识,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
老师:没错,学生C的记忆力真棒!通过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今天的新课内容。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吧!
2. 讲授新课
(1)介绍专门法律: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解释这些法律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特殊关爱: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关爱对成长的重要性。
(3)法律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益。
教师: 接下来,我要重点介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了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我们能够在健康、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学生B: 老师,那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教师:这部法律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它规定了我们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得到的保护。
学生C: 老师,我听说过很多关于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比如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还有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这些都是法律要求的吗?
教师: 没错,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确实是法律规定的。比如学校要保证我们的教育权益,家庭要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社会则要提供安全、健康的公共设施和活动。
学生D: 老师,那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用这些法律知识呢?
教师: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些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当我们在学校受到欺负时,我们可以向老师或者家长反映,让他们来协助我们维权。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不做违法的事情。
学生A:老师,我觉得了解这些法律知识真的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能让我们更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教师: 说得很好。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能更加尊重和关心他人。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吧!
3. 案例分析
(1)选取一个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3)全班分享,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教师:接下来,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相关的案例,然后我们会分组讨论并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的父亲是他的监护人。由于父亲长期酗酒,经常对小明进行体罚和辱骂。小明的母亲已经过世,他没有其他可以求助的亲属。一天,小明的老师发现了他身上的伤痕,并立即报告给了学校和社会工作者。
教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个案例,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小明的哪些权益可能受到了侵犯?
2. 在这个案例中,哪些人或机构可以帮助小明?
3.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或社会工作者,你又会怎么做?
教师:现在请大家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学生们开始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A(代表第一组):我们认为小明的身体权和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侵犯。他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建议小明可以向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同时学校也应该联系相关的社会工作者和警方介入。
学生B(代表第二组):我们同意第一组的观点。另外,我们还认为小明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比如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让专业的律师来帮助他。
学生C(代表第三组):除了之前提到的建议,我们还认为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权益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知道在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
教师:非常好,大家的分析都很深入,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很全面。现在我来点评一下。
首先,大家都准确地识别出了小明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并正确地指出了侵犯的权益类型。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明确了权益类型,我们才能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款来保护权益。
其次,大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帮助途径,包括学校、社会工作者、警方和法律援助中心等。这些途径都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帮助小明走出困境。同时,大家也考虑到了学校在学生权益保护方面的责任,提出了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建议。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在面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时,一定要保持敏感和警觉。因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作为成年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他们。
4.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未成年人特殊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
老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接近尾声了。首先,我想和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A:老师,我知道!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特殊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老师:很好,A同学总结得很到位。没错,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理解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的法律保护,以及这种保护的特殊性在哪里。
老师: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都还在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各种伤害。因此,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益,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学生B:老师,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来运用这些知识呢?
老师:问得好,B同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了解并尊重这些法律,比如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遇到侵犯自己权益的情况要敢于说‘不’,并及时向家长、老师或相关部门求助。
学生C:老师,我还知道,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了。
老师:没错,C同学说得很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还能成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老师: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堂小结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们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全班学生齐声回答:谢谢老师,我们记住了!
五、作业布置
1. 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例,并进行分析。
2. 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并撰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
《我们受到特殊保护》
1. 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 特殊关爱:社会、家庭、学校
3. 法律实践:保护自己,尊重他人
七、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