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升九暑假语文衔接练习九上古诗词预习之诗词三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升九暑假语文衔接练习九上古诗词预习之诗词三首(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上古诗词预习之诗词三首
【原文】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简介】 
《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这首诗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颈联,这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作者当时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作者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译文】
行路难(其一)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
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3.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 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2)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3)人 有 悲 欢 离 合,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此 事 古 难 全
4.名句默写。
(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金樽清酒斗十千, 。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 ”对人事与自然进行了哲理性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5.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作者李白,字太白,号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诗人。有“ ”之美誉,与 并称“李杜”。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 家、 家,世称 。和柳宗元并称“ ”;又与 并称“刘白”。
(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宋代 家,字子瞻,号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其文纵横恣肆,为“ ”之一。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
[唐] 王 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 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6.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7.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9.“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峡口①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 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西陵峡口。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0.“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12.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13.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一、1.B(“歧”应读“qí”。)2.D(“婵娟”在诗歌中借指月亮。)
3.(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1)欲渡黄河冰塞川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1)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 (2)文学 哲学 刘宾客 刘柳 白居易
(3)文学 东坡居士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二、(一)6.示例一: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示例二: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7.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
(二)8.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9.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三)10.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悲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11.惜别 “天涯去住泪沾巾”写的是走的人和留的人都泪湿衣巾,表达了伤感离别之情;而王勃的诗句是劝人们不要在分别时流泪,表达的是乐观之情。
(四)12.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13.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示例二: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