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答案】D【解析】科学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故A正确。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B正确。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故C正确。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故D错误。故应选D。2.科学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B.爸爸爸爸,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C.妈妈妈妈,宇宙是怎么诞生的?D.老师老师,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答案】A【解析】A. 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不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A正确B. 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起源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B错误C.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宇宙起源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C错误D. 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 月球运行的规律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A3. 体温计能精确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B.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水银比一般温度计多C.体温计短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答案】D【解析】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相比,前者内径很细,而下端的玻璃泡很大,使得有微小的温度变化,即吸收很少的热量时,管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就会非常明显,所以可以测量得更为精确,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4.如图是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A.10℃ B.20℃ C.45℃ D.80℃【答案】C【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而鞋垫为人体提供热量,因此它的温度应该高于人体温度,但是也不能太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5. 在观察体温计所显示的人体温度时,可以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D.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在这里断开【答案】D【解析】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细且弯曲的地方,叫缩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银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体温计的缩口使其上面的水银不能够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银甩回去。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其内径内部的水银柱不会变化,所以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6. 用最小刻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A.238. 0mm B.23. 8cm C.237.90 mm D.2.38 dm【答案】A【解析】A.238. 0mm中,数字“8”所在的单位为mm为最小刻度值,故A正确;B.23. 8cm中,数字“2”所在的单位cm为最小刻度值,故B错误;C.237.90mm中,数字“9”所在的单位0.1m为最小刻度值,故C错误;D.2.38 dm中,数字“3”所在的单位cm为最小刻度值,故D错误。故选A。7. 小科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铅笔上绕有 17 匝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L= 18. 4mm,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A.1. 1mm B.1.08 mm C.1.079mm D.1.0787 mm【答案】A【解析】根据 线圈长度 L=18. 4mm 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用毫米作单位时只能有一位小数。用刻度尺测得铅笔上绕有 17 匝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L=18. 4mm,则细铜丝的直径:。故选A。8. 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不规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答案】B【解析】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故A正确不合题意;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超过量筒内的最大刻度值,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根据V=V2-V1计算物体的体积,故C正确不合题意;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9.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答案】D【解析】A. 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用先采用紧急处理,涂上药品后再用纱布包扎,不符合题意;B. 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 ,会污染水体,需处理后排放,不符合题意;C. 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不符合题意;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使酒精隔离氧气熄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故选A。11.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做成两支温度计,刻度的方法都按照摄氏度的方法。 现在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 )A.只要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就相等B.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肯定不等C.最少存在两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D.最多只存在一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答案】C【解析】【解答】设这两支温度计分别为温度计 A、温度计 B。因为不同液体膨胀率不同,而刻度又是相同的,当分别用温度计 A、B测第一个物体时,可以得到两个不同的温度tA1、tB1,测第二个物体时得到tA2、tB2。tA1一定不等于tB1,tA2一定不等于tB2,故A、B错误;当两个物体实际温度相等时,tA1=tA2、tB1=tB2,故C正确;当两个物体实际温度不等时,存在三种可能:①四个温度值都不相等;②tA1=tB2,tA2一定不等于tB1;③tA2=tB1,tA1一定不等于tB2, 则最多存在四个温度值,故 D错误。故选C。12.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A 被酒精灯火焰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D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 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A.A B.B C.C D.D【答案】B【解析】一般烫伤直接用大量冷水冲洗,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应该用湿抹布盖灭, 被化学试剂灼伤 , 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水银有毒,要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可能会让火势更加猛烈故答案为:B。13.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答案】B【解析】将铁块用细线悬挂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V1;将石蜡捆绑在细绳上,下挂铁块,让它们完全浸没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V2,那么石蜡的体积:V=V2-V1,因此多余的步骤是①③。故选B。14. 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 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 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 ,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 1m ,那么在30℃时,只有甲材料的膨胀程度大于乙的,甲在30℃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A 错误,C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综上所述,C选项正确,故D错误。故选C。15. 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 ℃。当冰熔化后,水的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升高 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 9℃。 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 B.94 ℃ C.96 ℃ D.98 ℃【答案】B【解析】水温增加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一个格就表示℃;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100℃,则对应实际温度.0~100℃,该温度计共有个刻度;由于用不准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因此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为90℃+4℃=94℃。故选B。二、填空题(共7小题,其中第17、18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9分)16.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 、发展的 和规律。【答案】产生;原因【解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答案为:产生、原因17.科学研究是以 为基础的。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的存放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 、 、 、 情况等。【答案】实验;温度;湿度;光线;通风【解析】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的存放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通风情况等。故答案为:实验;温度;湿度;光线;通风18.请完成下列填空。(1)17600mm= m.(2)500L=0.5 .(3)200m3= cm3.(4)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读作: .【答案】(1)17.6(2)m3(3)2×108(4)零下十二摄氏度【解析】(1)17600mm=17600×10-3m=17.6m;(2)500L=500×10-3m3=0.5m3;(3)200m3=200×106cm3=2×108cm3;(4)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示数为-12℃,读作零下十二摄氏度。19.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1)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的仪器是 。(2)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3)用于测量电压的仪器是 。(4)用于配制溶液和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答案】(1)玻璃棒(2)试管夹(3)电压表(4)烧杯【解析】(1)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的仪器是玻璃棒。(2)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试管夹。(3)用于测量电压的仪器是电压表。(4)用于配制溶液和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杯。20.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和观察,请完成下列问题。(1)若实验中,手不小心被烫伤,可立即用大量 冲洗受伤处。(2)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化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能够让分子的构建模块快速、高效地结合。观察分子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种观察方式属于____(多选)。A.直接观察 B.间接观察 C.定性观察 D.定量观察【答案】(1)冷水(2)B;C【解析】(1)若实验中,手不小心被烫伤,可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2)因为观察分子需要借助显微镜,所以属于间接观察;因为观察结果不用数值表示,所以属于定性观察。故选BC。21.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墨墨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3)该探究的结论是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属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答案】(1)作出假设(2)乙(3)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①②③④【解析】解:(1)作出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微量黄樟素,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的组作为实验组,喂正常食物的组作为对照组,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若实验组的老鼠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若实验组的老鼠没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常用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22.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 ;(2)图2为实验室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它所示的温度是 ;(3)图3中量筒的读数为 ;【答案】(1)2.65cm(2)-2℃(3)50mL【解析】(1)根据图1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再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2)根据图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实际温度;(3)根据图3确定量筒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1)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铜丝的直径是 mm。(2)用刻度尺测《科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 (选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答案】(1)1.0(2)减少误差;26.02cm(3)冬【解析】(1) 排绕17圈 ,读数总共是17.0mm,所以铜丝的直径是1mm;(2)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平均值为26.02cm;(3)物体热胀冷缩,冬天温度低,刻度间隔减小,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24.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王同学做了很多实验:(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王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为 。(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 。(3)乙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略(2)偏大;取出石块会有部分液体带出(3)海绵具有吸水性【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矿山的体积为:V=200mL-130mL=70mL=70cm3;(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偏大,其原因是:取出石块会有部分液体带出水。(3)乙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我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海绵具有吸水性。25.小科与小杭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初始温度为 ℃。时间/min 1 10 20 30 40 … 150 180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 20 20(2)按照计划操作,小科与小杭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分析两组水在第150min到180min水温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____。A.46℃ B.43℃ C.39℃ D.35℃(4)小科与小杭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科同学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的是 温度计。(水银或酒精)物质 熔点/℃ 沸点/℃酒精 -117 78水银 -39 357【答案】(1)80(2)20;泡沫塑料(3)D(4)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5)水银【解析】(1)由表一数据可知,物体在0min时的温度是起始温度为80℃;(2)由表一数据可知,从180min温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与环境达到热平衡,故室温为20℃;由表一中实验数据可知,计时开始到40min时,泡沫塑料包的烧瓶中的水温度降低了80℃-41℃=39℃;棉絮包的烧瓶中的水,温度降低了80℃-28℃=52℃,相同时间内,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的少,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棉絮组的水温,在时间为20min和40min时的温度分别为43℃和28℃,在20min内共降低15℃,如果温度降低是均匀的话,在中间30min时,温度应降低7.5℃,根据“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可得出降低的温度应大于7.5℃一点,所以可降低到35.5℃再低一点,即D可能;(4)除了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还可以让两瓶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5)由表一知,起始温度为8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为357℃,故要选择水银温度计。故答案为:(1)80;(2)20;泡沫塑料;(3)D;(4)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5)水银。26.新鲜菠萝酸甜多汁,但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建立假设】 (2)【设计研究方案】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3)【评价与交流】,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目的是 。【答案】(1)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20mL新鲜菠萝汁(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解析】(1)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建立假设: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由于要研究新鲜菠萝汁会不会破坏黏膜,A培养皿中放入的是20毫升生理盐水,因此向B培养皿中滴加20mL的新鲜胡萝卜汁,并且让它们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然后观察;(3)由于在实验中一次实验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所以还需要多次重复该实验。故答案为:(1)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20mL新鲜菠萝汁;(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7.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紫外线越强晒得越黑。小滨为此想要探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测量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量出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厚度(mm)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 天蚕丝(白色) 1 26%2 天蚕丝(白色) 2 12%3 天蚕丝(白色) 3 6%4 全棉(白色) 1 8%5 全棉(黑色) 1 5%(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本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有 。(3)比较实验1、2、3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衣服的材质、颜色和厚度(3)颜色和材质相同的情况下,衣服越厚防晒效果越好【解析】(1)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根据表格可知,实验中的变量为衣服的材质、颜色和厚度,则本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为: 衣服的材质、颜色和厚度 。(3)在实验1、2、3中,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3中厚度最大,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最低,那么得到结论: 颜色和材质相同的情况下,衣服越厚防晒效果越好 。四、解答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28.【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2(3)24(4)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瓶(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合理即可)【解析】(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根据题意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3) 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时,根据得到:,解得:t=24℃。(4)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瓶(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29.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 作用;(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1)蟑螂靠触角寻找食物(2)对照/对比(3)增加蟑螂数量,避免偶然性【解析】(1)提出问题:由于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地转来转去,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靠触角辨别食物方向的吗?作出假设: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蚂蚁触角与辨别食物方向有关,实验变量是触角,在设计实验时,要给蚂蚁提供触角的有无两种环境,因此,没剪触角的蚂蚁是起对照作用;(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每组中的蚂蚁太少,偶然性大,应多放几只数量相同的蚂蚁。故答案为:(1)蟑螂靠触角寻找食物;(2)对照/对比;(3)增加蟑螂数量,避免偶然性30.小科家进行装潢时用到两卷规格不同的细铜丝,有一卷的商标上标注了铜丝直径d1=0.8mm,另一卷上的产品说明标签已脱落,此时小科身边没有刻度尺。(1)小科设计了以下测量步骤:①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缠绕在两支相同的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②数出d1=0.8mm缠绕的圈数为n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③另一种细铜丝的直径为d'= (用以上字母表示)。(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3)在实验中巧妙地把一些比较抽象、难以观测的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测量的量来认识,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以下四个实验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____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答案】(1)n1d1/n2(2)每次铜线圈缠绕的松紧程度不同(3)A;B;C【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二者缠绕相同的长度L。数出d1=0.8毫米缠绕的圈数为n1,则L=nd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则没有标签的细铜丝的直径为:;(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结果三次测量结果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每次绕线的松紧程度不同;(3)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没有采用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测量排开水的体积得出小石块的体积,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符合题意;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采用了转换法,故D不合题意。故选ABC。31.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米×10米(宽×长),厚度0.63毫米”,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操作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 选出上述操作中的有效步骤,并合理排序 (2) 墙纸的厚度表达式为 (3)该同学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测量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可多选)。A.墙纸厚度不均匀 B.读数时小数点记错C.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D.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答案】(1)CBD、BCD(2)(3)A;C;D【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墙纸厚度的测量步骤为: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即测量墙纸的长度是无用的,那么合理排序为:CBD或BCD。(2)根据图片可知,铅笔的半径+墙纸的总厚度=外圈的半径;即:;解得:墙纸的厚度。(3)A.墙纸厚度不均匀,会导致出现测量完成,故A符合题意;B.读数时小数点记错,这产生的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B不合题意;C.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测量误差,故C符合题意;D.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也会产生测量误差,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32.如图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温度计,其单位不尽相同;一些说英语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F。还有一些国家使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而我们国家采用摄氏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是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其换算关系是:摄氏温标=(华氏温标-32)÷1.8。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1)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t/℃ -5 0 5 10 15 20 25T/°F 23 32 41 50 59 ▲ 77①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 。②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77°F,回到北京温度为22℃,两地温差为 ℃。③如图:我们常用的100℃对应的华氏温标的数值是 °F。(2)根据上述信息,我国探月工程使用玉兔二号月球车,测出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通过关系式算出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多少K?(列式计算)(3)实验室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2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100格处。则该温度计的可以测量温度的范围是多少?(列式计算)【答案】(1)68;3;212(2)解:T=t+273=-183+273=90K(3)解:该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代表:(100℃-0℃)/(100-20) =1.25℃该温度计的最大刻度为:100℃+(120-100)×1.25℃=125℃;最小刻度应为-25℃,即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5℃~125℃。【解析】(1) 换算关系是:摄氏温标=(华氏温标-32)÷1.8,代入摄氏温度20 ℃ ,即可得到华氏温度为 68 °F ,由表得 77°F 对应25 ℃ ,所以北京温度为22℃,两地温差为3 ℃ 。依然代入换算关系,可得100℃对应的华氏温标的数值是212°F。(2)根据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可得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通过关系式算出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90K ;(3)先算出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代表温度,结合题中数据算出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以及最小刻度值即得到测量温度的范围。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2 / 1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2.科学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B.爸爸爸爸,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C.妈妈妈妈,宇宙是怎么诞生的?D.老师老师,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3. 体温计能精确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B.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水银比一般温度计多C.体温计短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4.如图是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A.10℃ B.20℃C.45℃ D.80℃5. 在观察体温计所显示的人体温度时,可以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D.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在这里断开6. 用最小刻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A.238. 0mm B.23. 8cm C.237.90 mm D.2.38 dm7. 小科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铅笔上绕有 17 匝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L= 18. 4mm,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A.1. 1mm B.1.08 mmC.1.079mm D.1.0787 mm8. 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不规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9.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10.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11.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做成两支温度计,刻度的方法都按照摄氏度的方法。 现在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 )A.只要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就相等B.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肯定不等C.最少存在两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D.最多只存在一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12.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A 被酒精灯火焰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D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 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A.A B.B C.C D.D13.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14. 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 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 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 ,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15. 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 ℃。当冰熔化后,水的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升高 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 9℃。 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 B.94 ℃ C.96 ℃ D.98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其中第17、18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9分)16.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 、发展的 和规律。17.科学研究是以 为基础的。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的存放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 、 、 、 情况等。18.请完成下列填空。(1)17600mm= m.(2)500L=0.5 .(3)200m3= cm3.(4)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读作: .19.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1)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的仪器是 。(2)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3)用于测量电压的仪器是 。(4)用于配制溶液和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20.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和观察,请完成下列问题。(1)若实验中,手不小心被烫伤,可立即用大量 冲洗受伤处。(2)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化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能够让分子的构建模块快速、高效地结合。观察分子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种观察方式属于____(多选)。A.直接观察 B.间接观察 C.定性观察 D.定量观察21.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墨墨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3)该探究的结论是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属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22.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 ;(2)图2为实验室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它所示的温度是 ;(3)图3中量筒的读数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1)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铜丝的直径是 mm。(2)用刻度尺测《科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 (选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24.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王同学做了很多实验:(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王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为 。(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 。(3)乙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什么? 25.小科与小杭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初始温度为 ℃。时间/min 1 10 20 30 40 … 150 180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 20 20(2)按照计划操作,小科与小杭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分析两组水在第150min到180min水温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____。A.46℃ B.43℃ C.39℃ D.35℃(4)小科与小杭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科同学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的是 温度计。(水银或酒精)物质 熔点/℃ 沸点/℃酒精 -117 78水银 -39 35726.新鲜菠萝酸甜多汁,但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建立假设】 (2)【设计研究方案】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3)【评价与交流】,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目的是 。27.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紫外线越强晒得越黑。小滨为此想要探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测量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量出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厚度(mm)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 天蚕丝(白色) 1 26%2 天蚕丝(白色) 2 12%3 天蚕丝(白色) 3 6%4 全棉(白色) 1 8%5 全棉(黑色) 1 5%(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本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有 。(3)比较实验1、2、3得到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28.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所示),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29.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 作用;(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 。30.小科家进行装潢时用到两卷规格不同的细铜丝,有一卷的商标上标注了铜丝直径d1=0.8mm,另一卷上的产品说明标签已脱落,此时小科身边没有刻度尺。(1)小科设计了以下测量步骤:①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缠绕在两支相同的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②数出d1=0.8mm缠绕的圈数为n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③另一种细铜丝的直径为d'= (用以上字母表示)。(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3)在实验中巧妙地把一些比较抽象、难以观测的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测量的量来认识,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以下四个实验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31.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米×10米(宽×长),厚度0.63毫米”,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操作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 选出上述操作中的有效步骤,并合理排序 (2) 墙纸的厚度表达式为 (3)该同学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测量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可多选)。A.墙纸厚度不均匀 B.读数时小数点记错C.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D.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32.如图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温度计,其单位不尽相同;一些说英语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F。还有一些国家使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而我们国家采用摄氏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是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其换算关系是:摄氏温标=(华氏温标-32)÷1.8。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1)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t/℃ -5 0 5 10 15 20 25T/°F 23 32 41 50 59 ▲ 77①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 。②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77°F,回到北京温度为22℃,两地温差为 ℃。③如图:我们常用的100℃对应的华氏温标的数值是 °F。根据上述信息,我国探月工程使用玉兔二号月球车,测出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通过关系式算出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多少K?(列式计算)(3)实验室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2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100格处。则该温度计的可以测量温度的范围是多少?(列式计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卷.docx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