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我国为了解决华北、西北的缺水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蒸发【答案】B【解析】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我国的南水北调改变的主要是地标径流的环节。故答案为:B2.小科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 D.杯的底部留有砂糖固体【答案】D【解析】若杯底留有未溶解的砂糖固体,则能判断砂糖水为饱和溶液,而溶液的颜色、味道及溶解得快慢不能判断溶液的饱和;故选D。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答案】A【解析】A. 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A正确;B. 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淡水资源有限,所以需提倡节约用水,B错误;C.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C错误;D. 水循环中,水在固、液、汽两态之间相互转化,D错误;故答案为:A.4.水的污染主要来自( )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③水生动物的繁殖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 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的长期接触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①错误;② 工业上废气、废渣和废液的任意排放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②正确;③ 水生动物的繁殖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③错误;④ 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④正确;⑤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不当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⑤正确。故答案为:B。5.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试管 C.酒精灯 D.玻璃棒【答案】B【解析】A.蒸发过程需要蒸发皿,所以A错误;B.实验过程用烧杯装溶液,不用试管,所以B正确;C.蒸发时候需要加热,要用到酒精灯,所以C错误;D.溶解和过滤,蒸发三步都要用到玻璃棒,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B.6.在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 碘酒溶液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剂是酒精;② 糖水溶液是糖溶于水形成的,溶剂是水;③ 70%的酒精溶液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剂是水;④ 稀硫酸是硫酸溶于水形成的,溶剂是水;故答案为:D。7.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答案】D【解析】固体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溶液的温度高低有关,如果溶液温度不变,那么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8.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瑞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热水中都上升C.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D.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答案】C【解析】冷水的温度低于温水,则冷水的密度大于温水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和G=ρVg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则气球上升;热水的温度高于温水,则热水的密度小于温水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和G=ρVg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气球下沉。故选C。9.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B.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C.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答案】D【解析】A.甲体积多为氢气,所以A错;B.甲乙试管气体是体积比为 2:1 ,所以B错;C.实验说明谁是有氢和氧组成的,C错;D.a连的是阳极,产生氧气,所以为电源正极,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D10.碳酸钠易溶于水,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食品加工等领域,其溶解度如下表。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未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再逐渐升温到30℃,这一过程中( )温度/摄氏度 10 20 30 40溶解度/克 12.2 21.8 39.7 53.2A.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C.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溶液一直是为不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 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克,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未加入100克水中,碳酸钠不能全部溶解, 升温到3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39.7克,固体可以全部溶解,且形成不饱和溶液;A、 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B、 溶液开始是饱和溶液然后变成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D、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1.轮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直至完全提出水面,这个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 )A.逐渐变小 B.保持不变C.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轮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在到达水面的过程中,它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即保持不变;从开始露出水面到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铁锚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逐渐减小,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2.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答案】D【解析】A、 甲是60℃的蔗糖溶液, 恒温蒸发20克水未析出晶体,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B、 丙是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丁是过滤出蔗糖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C、 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小于甲,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不符合题意;D、 甲是60℃的蔗糖溶液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符合题意;故选D。13.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50 g水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C.加入20g溶质D.燕发掉一半溶剂【答案】A【解析】100g 20%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100g×20%=20g,含溶剂的质量=100g-20g=80g。A.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100g-x)×40%=100g×20%,x=50g,故采用的方法正确;B. 加入100g 20%的该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故错误;C. 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100g+y)×40%=100g×20%+y,y=33.3g,故错误;D. 根据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50g水,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错误;故答案为:A。14.如图所示,同一物体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漂浮,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同一物体不管漂浮或悬浮,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所以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大小相等。同一物体,在甲中悬浮,说明液体甲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ρ甲=ρ;在乙中漂浮,说明液体乙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ρ乙>ρ,所以ρ乙>ρ甲。故答案为:B。15.如图甲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g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位升高到B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3 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物体的质量是2.8 kg②物体的体积是1X10-3m3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 N④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减小了260Pa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C【解析】(1)设物体重为G,当物体浸没水中时,F示+F浮=G,可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G-F浮=18N,------①将物体缓慢提出,当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时,排开水的体积减半,浮力减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②-①得:,当物体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10N,故③错误。由F浮=ρ水V排g得金属体的体积:,故②正确。②×2-①得:G=28N,物体的质量:,故①②正确。(2)从乙到丙,物体少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的一半:,容器内水位降低高度:,减小的压强: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25m=250Pa.故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将少量的①菜油;②白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肥皂水;⑥食盐,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形成悬浊液, 形成乳浊液, 形成溶液。(填编号)【答案】④;①⑤;②③⑥【解析】 ①菜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形成乳浊液;②白醋是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形成溶液;③味精是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形成溶液;④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因此形成悬浊液;⑤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形成乳浊液;⑥食盐是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形成溶液。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④形成悬浊液,①⑤形成乳浊液,②③⑥形成溶液。17.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③ 。(2)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填名称)环节。(3)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 (选填字母)。A.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E.植物蒸腾【答案】(1)水汽输送(2)地表径流(3)A;B;C【解析】(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③是水汽输送;(2)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修建水库也是改变了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3)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地心引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选B,C,A,这些都是地心引力的作用,向下运动的;DE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因为它是向上运动的;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地表径流(3)A;B;C18.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品质越差。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如图所示。(1)纯牛奶是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2)分别将自制密度计浸入牛奶甲和牛奶乙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品质较高的牛奶为 (选填“甲”、“乙”或“相同”)(3)使用中,发现细铁丝容易滑落,于是他取下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这一杯牛奶密度(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不变),则测得密度与原来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乳浊液(2)乙(3)偏小【解析】(1)纯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为乳浊液;(2)密度计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同时,密度计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乙的密度较大,品质较高。(3)细铁丝在外面时和在里面时,密度计的总重力不变,根据F浮力=G总可知,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根据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当细铁丝在外面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铁丝的体积与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而铁丝在里面时,只有玻璃管排开液体。比较可知,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即液面所对的刻度靠上,即测出密度偏小。19.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1)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2)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1)a(2)a【解析】(1) 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a杯底有固体剩余,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2)a、b是20℃时,等质量的甲、乙 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溶液,a未全部溶解,b全部溶解,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c和d是升温后甲、乙全部溶解于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b的相等,即四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故答案为:(1)a;(2)a20.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如图),已知ρ冰=0.9×103千克/米3,则:(1)冰未融化时,所受浮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2)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蒸发和温度影响),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台秤的示数将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大于(2)减少;不变【解析】由图知,冰未融化时,冰块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所以冰块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可知体积变小,所以冰化水后液面下降,由p=ρgh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减小。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台秤的示数将不变。故答案为:(1)大于;(2)减小;不变。21.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3)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答案】(1)不饱和(2)丙丁(3)50【解析】(1)丙中出现析出的晶体,则丙为饱和溶液,那么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5g晶体。乙蒸发10g水只析出3g晶体,可见乙为不饱和溶液。(2)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而溶剂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和丁中都出现晶体,则丙和丁为相同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那么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晶体5g,设它的溶解度为x,;解得:x=50g。22.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4.0×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kg。【答案】(1)小于(2)上升;3.2【解析】(1)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下沉,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2)①空桶始终在水面漂浮,它不会影响水面的高度变化。而鹅卵石原来下沉,浮力小于重力;后来在水面漂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即鹅卵石受到的浮力变大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鹅卵石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了,因此水面会上升;②此时桶受到的总浮力: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4×10-3m3=40N;根据漂浮条件得到:F浮=G桶+G水;即40N=8N+m×10N/kg;解得:m=3.2kg。即鹅卵石的总质量为3.2kg。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23.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答案】(1)负(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氢气【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气体为氢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2)根据图乙可知,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①⑤②③⑥④(3)有大量晶体析出(4)①③【解析】实验一:(1)操作③溶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①取粗盐;⑤称量粗盐的质量;②将粗盐和水倒入烧杯中;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实验二: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会导致所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偏大,即溶质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即溶剂质量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实验一:(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①⑤②③⑥④;(3)有大量晶体析出;实验二:①③。25.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操作过程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答案】(1)①⑤(2)用玻璃棒搅拌(3)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解析】(1)氯化钠、蔗糖都能溶于水,因此形成溶液;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蒸馏水和水为同种物质,不是混合物;冰块和水也是同种物质,不会组成化合物。那么能够放入水中形成溶液的是①⑤。(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表,不能搅拌液体,则应该将错误的步骤③修改为:用玻璃棒搅拌;(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2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牛,金属块密度为 千克/米3。【答案】(1)D、E;排开液体的体积(2)小于(3)1;2.7×103【解析】(1)A和DE其他条件相同,深度不同,但浮力大小相同,所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分析比较A、B、C、D,排开液体体积不同,浮力大小不同,所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步骤A、E、F其他条件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浮力大小不同,所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由表可得, F中浮力比E中小0.2N,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所以F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3)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7N-1.7N=1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排开液体体积为100cm3,由于金属块质量为0.27kg,所以金属块密度为2.7×103 千克/米3 。27.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1)由图A.C.D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2)利用图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3)金属块分别浸入到另外的甲、乙两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且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也相等,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答案】(1)无关(2)4×103(3)0.7;大于【解析】(1)由图C、D可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由称重法F浮=G-F可知浮力相同,故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2)由图A、D可知,由称重法F浮=G-F可得,D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D=G-F示D=4N-3N=1N,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金属块的密度为:。而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对金属块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同时由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对金属块下表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上=p乙上,再结合题意知把该金属块分别浸入到甲、乙两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根据称重法F浮=G-F可知金属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则浮力为:F浮'=G'-F'=4N-3.3N=0.7N。由阿基米德原理知和V排甲<V排乙,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ρ甲>ρ乙,因为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结合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甲、乙两种液体从金属块下表面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甲下>p乙下,根据称重法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各自上下两部分压强之和,由此可知p甲>p乙。故答案为:(1)无关;(2)4×103;(3)0.7;大于。四、解答题(共5小题,共37分)28.甲图所示是一种全景漂浮房屋,其底部是一个浮动平台,使房屋可以轻松地在水中四处移动;房屋内还安装了先进的污水净化装置和温度调节设备。(1)漂浮房周围的水经过净化、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后能供人饮用,乙图所示是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为使净化效果更好,进水口应在图中的 处(填字母),经过这样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若一艘大船快速地从漂浮房屋一侧驶过时,漂浮房屋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大船。(3)利用滤纸和漏斗也可以组装“净化装置”,当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烧杯之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4)为了增加漂浮房屋的美观,在漂浮房屋的屋顶放置了一些草类、花卉等盆栽植物后共计500千克,此时漂浮房屋排开水的重力增加了 牛顿。(g=10N/kg)【答案】(1)b;混合物(2)靠近(3)玻璃棒(4)5000【解析】(1)净水器的进水口在下方,出水口在上方,这样的优点是难溶性固体不会沉积在活性炭表面而填塞活性炭孔,同时能去除异味和不溶性物质的效果更好,净化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2)流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若一艘大船快速地从漂浮房屋一侧驶过时,房屋与大船之间的水流增大,压强减小,所以另一侧的压强会将房屋压向大船;(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滤纸、烧杯、漏斗外还需要用到玻璃棒来引流;(4)根据漂浮物体增加的浮力等于增加的重力,所以G排=F浮=G=mg=500kgx10N/kg=5000N。2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下端用毛细管连通的A、B两容器,底面积分别为100cm2和150cm2。阀门K打开前,A容器内竖直放置一底面积为50cm2、高为0.2m的长方体物块,物块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B容器内盛有0.2m深的水。已知:ρ水=1.0×103kg/m3。求:(1)阀门K打开前,水对B容器底部的压强pB= Pa;(2)阀门K打开前,当pB=2pA时,物块的密度;(3)阀门K打开后,水从B容器进入A容器,刚好使物块漂浮时,水进入A容器中的深度。【答案】(1)2×103(2)解:物块的体积为:V物=50×10-4m2×0.2m=10-3m3由第(1)中计算可知:pB=2×103Pa由pB=2pA得:pA= =1×103Pa由pA= 得: G物=pAS物=1×103Pa×50×10-4m2=5N物块的质量为:m物= =0.5kg物块的密度为:ρ物= =0.5×103kg/m3(3)物块刚好漂浮时,F浮=G物=5N。设此时A容器中水深为hA。F浮=ρ水gV排=ρ水gS物hA则有:【解析】(1)阀门K打开前,水对B容器底部的压强pB=ρ液体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30.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丝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浸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丝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求:(1)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石块的体积。【答案】(1)根据乙图可知,当石块没有入水时,拉力等于重力,即:F1=G=1400N,当石块完全浸入后,拉力F2=900N,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2=1400N-900N=500N;(2)当石块完全浸没时,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因为石块完全浸没,则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V石=V排=5×10-2m3。31.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1)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3)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答案】(1)52.4%;(2)降低温度、蒸发溶解、加入硝酸钾固体等(3)68【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硝酸钾、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等方法。(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则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8g+50g=68g。32.某同学尝试探究制作咸鸭蛋的科学奥秘。他在容器中放入一枚56g的鸭蛋,注入250mL的水,呈现如图甲的情景。再加入30.8g食盐充分溶解后,鸭蛋恰好能静止在如图乙位置,此时液体体积增加了10mL。当加入100g食盐充分溶解后,出现如图丙的情景。请解答下列问题:(1)这枚鸭蛋的密度是多少?(2)图甲中,鸭蛋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少牛?(保留两位小数)(3)请在本题答题纸的图丁中,作出从图甲到图丙过程中,鸭蛋受到的浮力大小随加入食盐质量的关系图像。对关键节点做上标注【答案】(1)由图乙可知,鸭蛋在其中悬浮,则此时鸭蛋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此时盐水的总体积V总=250cm3+10cm3=260cm3。盐水的总质量为:m盐水=m水+m盐=250cm3×1g/cm3+30.8g=280.8g,那么鸭蛋的密度(2)图甲中,鸭蛋浸没在水中且处于静止的状态,它排开水的体积,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甲=ρ水V排g=1.0×103kg/m3×5.2×10-6m3×10N/kg=0.52N,鸡蛋的重力G=mg=56×10-3kg×10N/kg=0.56N,则鸡蛋受到的支持力F支=G-F浮甲=0.56N-0.52N=0.04N;因为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所以鸭蛋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它受到的支持力,即 F压=F支=0.04N(3)【解析】(3)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在水里沉底,随着盐水密度的增大,则它受到的浮力从0.52N开始不断增大。当加入食盐质量为30.8g时,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0.56N,此时处于悬浮状态。此后随着盐水密度的增大,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始终等于0.56N。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4 / 15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我国为了解决华北、西北的缺水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蒸发2.小科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 D.杯的底部留有砂糖固体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4.水的污染主要来自( )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③水生动物的繁殖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5.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试管 C.酒精灯 D.玻璃棒6.在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8.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瑞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B.冷水、热水中都上升C.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D.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9.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B.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C.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10.碳酸钠易溶于水,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食品加工等领域,其溶解度如下表。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未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再逐渐升温到30℃,这一过程中( )温度/摄氏度 10 20 30 40溶解度/克 12.2 21.8 39.7 53.2A.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C.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溶液一直是为不饱和溶液11.轮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直至完全提出水面,这个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 )A.逐渐变小 B.保持不变C.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12.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13.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50 g水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C.加入20g溶质D.燕发掉一半溶剂14.如图所示,同一物体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漂浮,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正确的是( )A. B.C. D.15.如图甲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g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位升高到B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3 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物体的质量是2.8 kg②物体的体积是1X10-3m3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 N④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减小了260Pa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将少量的①菜油;②白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肥皂水;⑥食盐,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形成悬浊液, 形成乳浊液, 形成溶液。(填编号)17.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③ 。(2)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填名称)环节。(3)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 (选填字母)。A.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E.植物蒸腾18.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品质越差。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如图所示。(1)纯牛奶是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2)分别将自制密度计浸入牛奶甲和牛奶乙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品质较高的牛奶为 (选填“甲”、“乙”或“相同”)(3)使用中,发现细铁丝容易滑落,于是他取下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这一杯牛奶密度(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不变),则测得密度与原来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1)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2)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0.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如图),已知ρ冰=0.9×103千克/米3,则:(1)冰未融化时,所受浮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2)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蒸发和温度影响),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台秤的示数将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3)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22.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4.0×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kg。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23.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5.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操作过程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2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牛,金属块密度为 千克/米3。27.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1)由图A.C.D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2)利用图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3)金属块分别浸入到另外的甲、乙两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且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也相等,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四、解答题(共5小题,共37分)28.(8分)甲图所示是一种全景漂浮房屋,其底部是一个浮动平台,使房屋可以轻松地在水中四处移动;房屋内还安装了先进的污水净化装置和温度调节设备。(1)漂浮房周围的水经过净化、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后能供人饮用,乙图所示是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为使净化效果更好,进水口应在图中的 处(填字母),经过这样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若一艘大船快速地从漂浮房屋一侧驶过时,漂浮房屋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大船。(3)利用滤纸和漏斗也可以组装“净化装置”,当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烧杯之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4)为了增加漂浮房屋的美观,在漂浮房屋的屋顶放置了一些草类、花卉等盆栽植物后共计500千克,此时漂浮房屋排开水的重力增加了 牛顿。(g=10N/kg)29.(8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下端用毛细管连通的A、B两容器,底面积分别为100cm2和150cm2。阀门K打开前,A容器内竖直放置一底面积为50cm2、高为0.2m的长方体物块,物块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B容器内盛有0.2m深的水。已知:ρ水=1.0×103kg/m3。求:(1)阀门K打开前,水对B容器底部的压强pB= Pa;(2)阀门K打开前,当pB=2pA时,物块的密度;(3)阀门K打开后,水从B容器进入A容器,刚好使物块漂浮时,水进入A容器中的深度。30.(6分)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丝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浸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丝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求:(1)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石块的体积。31.(6分)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1)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3)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32.(9分)某同学尝试探究制作咸鸭蛋的科学奥秘。他在容器中放入一枚56g的鸭蛋,注入250mL的水,呈现如图甲的情景。再加入30.8g食盐充分溶解后,鸭蛋恰好能静止在如图乙位置,此时液体体积增加了10mL。当加入100g食盐充分溶解后,出现如图丙的情景。请解答下列问题:(1)这枚鸭蛋的密度是多少?(2)图甲中,鸭蛋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少牛?(保留两位小数)(3)请在本题答题纸的图丁中,作出从图甲到图丙过程中,鸭蛋受到的浮力大小随加入食盐质量的关系图像。对关键节点做上标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docx 浙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