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往事依依》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往事依依》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往事依依》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
于漪,1929 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她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于漪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以其独特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她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改革,为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于漪老师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众多荣誉称号,其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创作背景介绍
《往事依依》是于漪老师应《中学生阅读》杂志编辑部的约稿而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当时,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阅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这篇文章正是于漪老师基于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往事,向广大青少年传递读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怀念与思考,希望能够引导当代青少年在丰富多样的信息时代,依然能够保持对经典书籍的热爱,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文体常识
1.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意味着散文在取材上极为广泛和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它可以灵活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形象特征,巧妙地托物抒情,深刻地发表议论见解。然而,“神聚”则强调尽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始终有一个明确而集中的主题贯穿其中,所有的材料和手法都服务于这个核心主题,使得散文在看似散漫的表象下,蕴含着内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个人生活感受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往往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人物情感的刻画等,深入挖掘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真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引发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通常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还注重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变化,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2. 回忆性散文:以回忆过去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过去经历的追溯和描绘,表达作者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这类散文往往具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和个人情感色彩,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将过去的片段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回忆性散文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为读者提供人生的智慧和前行的力量。
四、字词梳理
1. 重点字词拼音
徜徉(cháng yáng):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miǎo):形容水面辽阔。
婵娟(chán juān):①形容姿态曼妙优雅;②指美女、美人;③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雨晦(huì):风雨交加,天色昏暗。
雕镂(lòu):雕刻,刻镂。
镌刻(juān kè):雕刻。
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形容颜色鲜艳。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千家诗(qiān jiā shī):旧时蒙学读物。
水浒传(shuǐ hǔ zhuàn):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 重点字词解释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徜徉”一词常用来形容人在某个环境中轻松、悠闲地走动或停留,表现出一种自在、惬意的状态。
浩淼:浩,指广大、浩大;淼,形容水大。“浩淼”合起来形容水面辽阔无边,水势浩大的样子,给人以壮阔、恢弘的视觉感受。
婵娟: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姿态美好”的释义常用于描绘人物的优雅仪态;“指月亮”这一解释则源于古代文学中对月亮柔美、圆润形象的诗意表达。
雨晦:“雨”指降雨,“晦”表示昏暗。“雨晦”描绘的是风雨交加导致天色阴暗的景象,通常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
雕镂:“雕”有雕刻、雕琢之意,“镂”指刻镂、镂空。“雕镂”强调通过精心的雕刻工艺在物体上创造出细致、精美的图案或形状。
镌刻:“镌”有雕刻、凿的意思。“镌刻”侧重于深深地、永久性地在物体表面刻下印记,比一般的雕刻更具深度和持久性。
绚丽:“绚”意为色彩华丽,“丽”表示美丽。“绚丽”突出了色彩的鲜艳、明亮和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心旷神怡:“心”指内心,“旷”指开阔,“神”指精神,“怡”指愉快。这个成语形容心情开阔舒畅,精神愉悦,通常是因为美好的景色、愉悦的经历或放松的环境所带来的内心感受。
五、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 1 段)
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强调过去的许多事情虽已模糊,但仍有几件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种开篇方式不仅迅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为后文的回忆奠定了情感基础。作者用“历历在目”和“记忆犹新”这两个词语,突出了那些往事在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让读者对即将展开的回忆充满期待。
同时,这一段还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为后续分别叙述不同的读书经历和感受设定了框架,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2. 第二部分(第 2 5 段)
第 2 段:详细回忆了小时候读《水浒传》的情景。作者通过描述自己被书中英雄人物所吸引的感受,展现了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对书中人物如鲁智深、武松、林冲等的生动描绘,让作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和正义。这段回忆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水浒传》的热爱,也揭示了优秀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想象力和情感共鸣的力量。
第 3 段:讲述了读《千家诗》的经历。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千家诗》中所展现的多彩画卷,如四季美景、山川风物等,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给作者带来了美的享受,还培养了作者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引用具体的诗句,如“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等,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千家诗》的魅力。
第 4 段:重点回忆了初中时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国文老师在讲授古典文学作品时,通过生动的朗诵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让作者深刻体会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老师的教学方法激发了作者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作者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对老师讲课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如“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使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 5 段:回忆了高中时新派老师讲授白话文的经历。新派老师的教学方式新颖独特,让作者对新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段回忆进一步展现了不同类型的老师和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对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也反映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文学视野、丰富内心世界的历程。
3. 第三部分(第 6 7 段)
第 6 段:作者总结了读书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指出读书能够让人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这一段不仅是对前文回忆的升华,也是作者对读书价值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第 7 段: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强调往事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并表达了对青少年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进步。以“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这句话收尾,既呼应了开头,又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回味。
六、重点句段赏析
1.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赏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中的内容比作“生活花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千家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强调了其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广阔的天地”一词则突出了书籍为作者打开的无限知识和想象空间,表明书籍对作者的深远影响。“竟是”一词表现出作者的意外和惊喜,原本不起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竟能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更加凸显了书籍的魅力不在于其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其内涵的丰富。
2.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赏析:“雕镂”这个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通常用于形容在坚硬的物体上进行深度且精细的雕刻,此处用来形容老师的讲课在作者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师授课的精彩和深入人心,强调了其影响力的持久和不可磨灭。同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老师讲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突出了老师在引导作者走向更广阔的阅读世界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3.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赏析: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左右摇晃的身子”和“注满情思的眼睛”生动地再现了国文老师讲课的投入状态和丰富情感,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和专注。这种描写不仅使老师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还传递出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敬意。“仿佛看到”一词则强调了回忆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尽管时光流逝,但老师的形象依然清晰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中。
七、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深情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的几件往事,如沉醉于《水浒传》的英雄世界、陶醉于《千家诗》的优美意境、深受国文老师精彩授课的感染等,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之情,深刻地阐述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作者强调读书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使人成为一个有内涵、有修养、有追求的人。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茁壮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八、写作借鉴
1.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作者精心选取了读《水浒传》《千家诗》以及听国文老师讲课等几件具有代表性的小事,这些看似平凡的经历,却深刻地影响了作者的成长和人生轨迹。通过对这些小事的细致描述和深入挖掘,展现了读书和良师教诲对于个人精神世界塑造的重要作用,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够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中领悟到普遍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
这种选材方式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和宏大叙事,而是通过具体、真实、可感的事例,让读者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书籍和教育的巨大力量,从而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
2.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在叙述往事的过程中,作者适时地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如对老师讲课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如“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直接抒发了对书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此外,文章中的议论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深刻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3. 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作者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如“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将书比作广阔的天地,形象地表现了书籍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知识和想象空间。
同时,作者还善于引用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的名句,如“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此外,文章的句式灵活多变,长短结合,错落有致,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九、自我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淼(miǎo) 镌刻(juān) 雨晦(huì) 绚丽(xuàn)
B. 婵娟(chán) 徜徉(yáng) 雕镂(lòu) 心旷神怡(yí)
C. 水浒(xǔ) 千家诗(shī) 模糊(mó) 搜索枯肠(sōu)
D. 芳菲(fēi) 橘子(jú) 芳菲(fēi) 记忆犹新(yóu)
【答案】A
【解析】B 项“心旷神怡”的“怡”应读“yí”;C 项“水浒”的“浒”应读“hǔ”;D 项均正确。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身临其境 津津有味 阴晴雨晦 眼花潦乱
B. 津津有味 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 心旷神怡
C. 记忆尤新 五彩纷呈 油然而生 鸦雀无声
D. 历历在目 搜索枯肠 雄伟险峻 美不胜收
【答案】D
【解析】A 项“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B 项“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C 项“记忆尤新”应为“记忆犹新”。
3. 解释下列词语。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 文段中写了两位国文老师,他们在教学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两位国文老师在教学上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注重朗诵,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2. 选文中作者所写的两位国文老师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两位国文老师激发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了作者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作者在文学素养上得到了提升,并且让作者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