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2.能够理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成就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 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 的改进和 的发明。
二、进程
1.导火线:1733年,凯伊发明了 提高了织布速度。
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年, 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标志性发明:
改进蒸汽机。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 ,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工厂制度的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 替代, 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1.发明:1825年, 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 的交通,使 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水平,人类进入“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
4.工业革命范围扩大:从18世纪后期起, 、 、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需要发明一种“万能”动力机。1763年,瓦特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机器,同时旁听了理论课程。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由于有了这种动力装置,曼彻斯特地区的棉纺厂从18世纪80年代初的2家发展到1830年的99家。1785年瓦特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纺织工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有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并说明该体制的确立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根据材料二,分析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及作用。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并说明“铁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85年,技师磨姆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始推广应用于多个生产部门。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歌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简述生产发展所依赖动力的变化情况。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随堂检测】
1.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一数据直接说明 ( )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2.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6和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
A.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B.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
3. 珍妮纺纱机经 不断改进,使纺纱的速度提高了100倍,这又使织布的速度显得落后了,1785年,埃德蒙·卡特赖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把织布的速度提高了40倍。这主要反映出 ( )
A.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变化
B.技术革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得到确立
4.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①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幕就此拉开
B.①属于历史结论
C.②认为蒸汽机的使用加速城市化进程
D.②属于历史事实
5.下表所示为学者对1835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
A.蒸汽动力在各地均占优势 B.各地工业呈均衡发展态势
C.棉纺织业中普遍使用机器 D.蒸汽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6.工业革命发生后,有一份英国的官方调查报告说:“在接受采访的2 540 789人中,有2 010 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人们向往城市的生活 B.火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便捷
C.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D.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7.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能用于驱动地面车辆,这一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约11千米的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8.马克思说:“(英国)大工业必须掌握着它最特别的生产资料……要这样,它方才有它适当的技术基础,有它自身的立足点。”马克思说的“最特别的生产资料”是指( )
A.手工工场 B.珍妮纺纱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9.如图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厂数量变化图,导致棉纺厂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0.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经60多年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伦敦雾霾是如何治理的?》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与福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资本主义 市场 棉纺织生产方式 新技术
2.飞梭
二、1.哈格里夫斯
2.瓦特 生产力
3. 大工厂 现代工厂
三、1. 斯蒂芬森
2.快捷、廉价、便利 生产和市场
3.生产力 “蒸汽时代” 工业
4.法国 美国
合作探究
1.(1)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关系: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原因:原有的生产动力受到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等。
作用:使棉纺厂不再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推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
(3)条件:蒸汽动力的应用和推广(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工业的发展对新的运输工具的需求。
影响:铁路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2.(1)从畜力、风力和水力到蒸汽动力。
(2)同意。瓦特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等西方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不同意。17-18世纪,英法等国相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井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逐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见,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是以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全方位发展为基础。
随堂检测
1. B 2. B 3. B 4. C 5. D 6. C 7. D 8.C 9. B
10.(1)变化: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前提和条件:政治方面,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灾难: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人口增长,交通、住房紧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殖民扩张加剧,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福祉: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
(3)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家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