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背景和表现2.掌握非洲独立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及表现3了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表现,重点掌握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对墨西哥现代化的推动作用4.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进步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2.难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建立与评价知识梳理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概况①东亚: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重大成果。②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③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④南亚: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一阶段 (1920—1922年)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名誉职位等,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不买英国布,抗税第二阶段 (1930—1934年) “食盐进军”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第三阶段 (1940—1942年) 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的抗英斗争①领导力量:成立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②斗争结果:1922年3月,埃及成立君主立宪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抗争:克里姆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建立共和国。(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①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②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表现阿根廷 在共产党领导下,工人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①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斗争 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内容: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等;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 ②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2)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达标检测1.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C.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布运动D.第二次世界大战——七七事变——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推动了殖民地的民主革命运动B.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C.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3.甘地认为: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提出这思想旨在( )A.强调运动的特点是非暴力、不合作 B.用道德力量来治理国家C.创造了一条民族解放的独特道路 D.实现印度的自治、独立4.“1919年3月,古都开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起义。成千上万的人手执国旗、小旗、横幅,高呼‘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等口号,结队涌上街头……”材料反映的是(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桑地诺抗美斗争C.阿姆利则惨案 D.华夫脱运动5.20世纪上半叶,广大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抗争,中国选择辛亥革命的暴力革命,中东地区的土耳其则在凯末尔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世俗化改革。这种民族民主运动类型的差异主要是因为( )A.运动目的的不同 B.国际环境的不同C.发起的条件不同 D.面临的问题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