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标要点】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了解二战后民族解放浪潮高涨的原因,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过程;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取得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2 难点:如何理解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基础知识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的民族独立①概况: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其他国家:印尼(荷)、菲律宾(美)、老挝柬埔寨(法﹣日)、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英)、锡兰(英)等国纷纷独立。②影响: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2)非洲的民族独立①概况:60年代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952年埃及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纳赛尔)。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1962年脱离法国独立。6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纷纷独立,1960年"非洲独立年"有17个国家独立。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有41个。西方在非洲殖民帝国彻底崩溃(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①古巴:1959年,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②巴拿马: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亚洲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2)非洲:经济获得增长。(3)拉丁美洲: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面临的具体问题及解决途径面临问题 调整及结果亚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拉丁美洲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经过改革,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 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2)面临的共同挑战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②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③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④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知识拓展二战后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1)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2)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3)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4)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5)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达标检测1.二战后,非洲不同形式的区域市场逐渐形成,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但非洲的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2%。这体现出( )A.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B.非洲发展之路任重道远C.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D.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2.若在学习“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的相关内容。主题应该是( )A.亚非拉的奋起 B.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动荡的中东地区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地区之间不平衡 B.发展方式有很大差别C.经济发展速度都处于世界前列 D.大都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取得的成果包括①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抗击法国获得独立②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③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④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对外来现代文明采取了拿来主义态度, 基本走出了三种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非资本主义、以传统村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从结果来看, 都不尽如人意。由此可以推知( )A.殖民主义制约着非洲发展 B.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艰难C.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D.发展道路选择受国际局势影响6.1956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联合中东国家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军事行动,美国和苏联对此表达严重关切,最终英法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同意了停火决议,英法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了( )A.世界殖民体系的不断瓦解 B.美苏对抗关系的缓和C.中东地区矛盾的持续加剧 D.世界和平运动的崛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