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A、草原;白云 B、两匹马
C、一张人脸 D、同时看到
题目:
观察右边的图片,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课前小测试:测测你的思维习惯
测试结果
A、思维习惯:分析思维
喜欢按照一定的步骤推理和论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一步一步的得出正确答案。
B、思维习惯:形象思维
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具体而鲜明的形象思维,好比是现实与思维间的桥梁,简化了问题空间,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C、思维习惯:抽象思维
习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心联系。善于将许多无关的事物相互联系在一起,容易发现许多没有发现过的新观念、新想法。
D、思维习惯:直觉思维
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径直根据事物模糊的表象来得出结论的思维。虽然直觉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省略许多中间环节,但是却很容易疏漏许多细节问题。
第1-3课基础知识思维导图参考
树立
科学思维观念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思维的基本形态
科学思维
思维形态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逻辑
思维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多种含义
基本要求
“逻辑”的不同用法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必须前后一致;不可自
相矛盾;不能骑墙居中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3
如何培养科学思维?
3
什么是科学思维?
2
为什么要学会科学思维?
1
1
Part
为什么要学会科学思维?
请同学们一起参与以下探究活动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对某部影视剧中的某个角色感兴趣,不仅对该角色的一言一行有好感,而且对饰演该角色的演员也充满好感。反之,不仅对某部影视剧中的某个角色没有好感,甚至对饰演该角色的演员都会产生反感情绪。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学习了本单元后,你将会如何处理
活动一:案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思维
案例1:课本P18《综合探究》探究一
——单凭对某个角色的好恶而决定对饰演该角色的演员的态度。
分析:
材料中这位同学表现出来的喜欢与厌恶属于情绪的表达,情绪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倾向性将影响着行为的选择。有正常情感和情绪的同学对此类问题都有态度的倾向性,这种感性经验有合理性但并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我们应该理性认识演员本身与演员所饰角色的关系,不能单凭对某个角色的好恶而决定对饰演该角色的演员的态度。
小结:
①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凭借已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②要树立科学思维,理性思考问题,避免被情绪左右,在合乎逻辑的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理智的行为选择,培养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2
Part
运用科学思维分析“永动机”设计图的问题所在?
视频《真的造不出永动机吗?》(视频来自学习强国)
运用学过物理学知识,分析这个“永动机”设计图的问题所在。
分析: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总和保持不变。“永动机”设计图违背了这个原理。认为只要对机器做功一次,能量就可以由机器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它违背了物理学能量守恒的基本规律,在实践检验中必将以失败告终。
小结:
①科学思维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培养科学思维,就要遵循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想、违背客观规律。
3
Part
如何实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互补?
科学工作 艺术工作
区别
联系
分析:
科学工作中的思维以抽象思维见长。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艺术工作中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见长。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一方面,在抽象思维中有形象思维。比如,一个工程师面对图纸,在头脑中出现的不仅是数字或材料,还有一座雄伟的建筑或美观的桥梁。另一方面,在形象思维中有抽象思维。艺术家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时必然要用抽象的方法,舍弃对象无关紧要的细节,突出它的本质特征。
探究三:结合上述材料,列表说明科学工作中的思维与艺术工作中的思维之间的关系。
小结:
①形象思维偏重于认识对象的特殊性,抽象思维偏重于对事物普遍性的把握。但它们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要正确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思维在不同环节中的整体性作用。
分析:
从材料反映的情况看,张明的思维方式是就事论事,从问题的出发点直接到问题解决的落脚点,是“点”对“点”的、片面僵化的形而上学思维;李平能够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辩证的看问题。
在两人思维方式之中还有一个思维差异,就是两人的问题意识不同。张明是就一事而论事,思考问题虽然聚焦,但思维视野不够宽广、灵活和敏捷,因此,他看不到某个问题之外还有其他的问题存在。相比之下,李平的思维视野较为宽广,思维灵活而且敏捷。李平的思维不是没无目的地乱想,而是始终围绕着“怎么让雇主的生意更好”的问题,这体现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李平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雇主的赏识。
探究四:李平为什么能得到雇主的赏识?你能看出李平与张明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吗?
小结:
①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点对点的、单向的、直线的、单维的思维方式属于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通过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辩证的,属于科学思维,符合认识规律。
②进行科学思维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遵循思维规律,做到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1)要理性思考问题,避免被情绪左右。
(2)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思维在不同环节中的整体性作用。
(3)要遵循科学思维的客观性,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遵循思维规律。
(4)要在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
培养科学思维的路径:
自觉践行科学思维,避免思维误区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有效地解决问题,顺利地推进工作,学会科学思维,终身受益。
总结
1、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的构建
2、将本课的所思所悟撰写成2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