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主题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全面内战的爆发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 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同年7—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2.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山东解放区 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主题二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措施 影响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造成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 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夏)内容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意义 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解放战争的进程战略进攻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解放军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北平和谈 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3.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及意义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达标检测1.194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指出:“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种形势的转变与下列哪一场战役直接相关( )A.沙家店战役 B.孟良崮战役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2.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C.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3.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向中央报告开会情况;他还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以上做法( )A.推动了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B.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取得胜利C.奠定了建立新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C.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5.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共中央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革命形势的变化 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