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无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无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 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隋朝大运河的作用;开通大运河的必然性;知道隋唐繁荣的历史事实;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主要原因;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难点:开通大运河的必然性;唐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对唐朝"盛世"局面的辩证认识;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意义、对当今民族政策的启示
基础知识
1.隋朝的兴亡
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建设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灭亡 原因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标志 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兴衰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兴衰
建立与统一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统一全国
“贞观之治” 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政权 武则天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期间,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原因 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大。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过程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
影响 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唐朝的灭亡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统治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藩镇割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2)唐朝的民族关系
北方(突厥、回纥) 东突厥 贞观初年,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 “天可汗”
西突厥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后突厥汗国 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
西域 唐朝中央政府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回纥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西南(吐蕃) 唐太宗时期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
9世纪前期 唐蕃会盟
东北(靺鞨) 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概念阐释 和亲
和亲,也叫作“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它作为历朝民族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民族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五代十国
政权 更迭 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后周世宗改革 努力清除五代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
1.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袭扰 B.统治集团内江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3.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修建含嘉仓。含嘉仓共有近300个粮窖,能够储粮500多万石,主要用于储存东都周围州县的粮食,以保证东都粮食的充备。据此可知,隋朝( )
A.粮仓分布遍及全国 B.社会经济获得发展
C.实施轻徭薄赋政策 D.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唐宗”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杯酒释兵权 D.开创“贞观之治”局面
5.《隋书》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一变化( )
A.说明隋朝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B.体现了隋朝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C.折射出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机制 D.反映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6.20世纪60年代,在今西安市西窑头村的一座晚唐墓葬中,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其年代为公元702年、718年和746年。这可以印证( )
A.唐朝丝绸之路繁荣 B.阿拉伯人善于经商
C.东西经济差距明显 D.中阿存在交通往来
7.唐蕃长庆元年(821年)缔结盟约。唐蕃会盟碑上所刻盟文指出:“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这一盟约( )
A.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B.增进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
C.反映了唐蕃团结友好的愿望 D.消除了吐蕃与唐朝的纷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